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如果是台灣?》諾基亞衰敗後,前員工為芬蘭創造了220家新公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商業趨勢

如果是台灣?》諾基亞衰敗後,前員工為芬蘭創造了220家新公司

如果是台灣?》諾基亞衰敗後,前員工為芬蘭創造了220家新公司
來源:Nicola since 1972@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Carl Benedikt Frey
大師開講 2014.07.17

縱觀歷史,技術進步創造了無窮財富,但也導致了巨大破壞。比如,美國鋼鐵業在20世紀60年代經歷了重大轉型,當時,大型綜合性鋼鐵廠逐漸被小型鋼鐵廠擠出,摧毀了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市和俄亥俄州的楊斯頓(Youngstown)市等老牌經濟重鎮。但是,小鋼鐵廠極大地增進了生產率,在其他地區創造出新的就業方式。

美國鋼鐵業的故事是關於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謂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的重要例子。長期經濟成長並不僅僅是現有工廠產出增加,也意味著就業結構的調整。

我們可以在最近的資訊和通信技術革命中看到類似的現象。資訊和通信技術革命影響了現代工作崗位的各方面,即使是那些與電腦編碼或軟件工程沒有直接關係的崗位。電腦創造了繁榮的新企業(甚至企業集群),同時也讓某些製造業工人成為冗員,讓老牌製造業城市衰落。

廣告

但底特律、里爾和例子等城市之所以衰落,並不是因為製造業產出下降;相反,在過去十年中,這些城市的製造業產出在增加。它們的衰落的直接原因是沒能吸引不同類型的就業崗位。在很大程度上說,這是政策的失敗。官員不應該試圖以振興舊產業捍衛過去,而應該專注於管理好向新工作形式的轉變。這需要更好地理解新興技術以及它們如何與被取代的技術之間的區別。

工業革命早期的生產技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們取代了相對技能較高的工匠,這反過來增加了對技能較低的工廠工人的需求。類似地,亨利·福特的汽車製造流水線(1913年上線)就是專門為技能較低工人運行機械而設計的,這使得福特公司生產出大受歡迎的T型車,這也是美國中產階級能夠負擔得起的第一款轎車。

事實上,過去一百年來,工業發展的歷史大多可以歸結為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勞動力與降低他們的技能要求的新技術之間的競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機器人帶來的影響——不僅局限於汽車業——機器人能夠勝任曾經需要數千中等收入流水線工人來完成的工作。

未來還將出現更大規模的勞動力替代。儘管歷史告訴我們,對於預測技術進步會如何演進需要慎之又慎,但我們已經可以合理地推斷電腦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做什麼,因為這些技術已在開發中。比如,我們知道,許多高技能崗位可以在「大數據」和先進算法的幫助下得到簡化。

廣告

關於這方面的進展,一個被廣泛引用的例子是Symantec Clearwell公司的eDiscovery平台,該平台用語言分析識別文檔的主旨概念,據稱可以在兩天內分析570,000份文檔。Clearwell用計算機來協助進行法庭前研究和其他通常由律師幫辦處理的任務,甚至協助進行由合同或專利律師處理的任務——它正在改變法律業。

同樣地,先進的傳感技術意味著許多交通和物流崗位很快就能完全自動化。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讓巴士和計程車司機成為多餘已不再是遙遠的想像。甚至到目前為止仍相當安全的低技能服務崗位也可能無法逃脫自動化的命運。比如,個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

勞動力市場可能將再次進入技術干擾和工資不平等性加劇的新時代。這凸顯出一個更大的問題:哪裡去創造新類型的工作?一些跡象指明了未來的方向。技術進步正在創造大數據架構師和分析師、雲處理專家、軟體開發人員和數字營銷專家的需求——這些崗位在五年前還幾乎不存在。

芬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城市和國家應該適應這些發展趨勢。芬蘭經濟曾經因為其最大公司諾基亞沒有順應智慧手機技術趨勢而遭遇打擊。但此後,芬蘭創業企業中衍生出新的智慧手機平台公司。事實上,到2011年,前諾基亞員工創建了220家類似企業,打造出狂賣1,200萬份的智能手機遊戲“憤怒的小鳥”的Rovio公司就有大量前諾基亞員工。

這一轉變並非巧合。芬蘭對教育的集中投資,創造出韌性十足的勞動力。芬蘭通過投資於不受特定企業或行業局限、不受電腦化趨勢影響的可轉移技能,為如何適應技術升級提供了一份藍圖。

儘管大數據驅動技術在不斷擴散,但研究表明,勞動力將繼續在社會知識和創新方面存在優勢。因此,政府發展戰略應該集中於強化這些技能,以使勞動力與電腦技術形成互補而不是競爭的關係。

卡爾·本尼迪克特·弗雷是牛津大學牛津馬丁學院研究員,隆德大學經濟史博士。

作者簡介_Project Syndicate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大師開講」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新公司 員工 芬蘭 諾基亞
大師開講
大師開講
Project Syndicate
展開箭頭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