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養一條更好的魚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旅遊

養一條更好的魚

撰文者:《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闊藍養殖場」的菱形箱網浮出水面接受清理。這是全球最大的開放海域養殖場,位於巴拿馬的加勒比海岸外13公里處。上方的潛水員將壓縮空氣打進中央的中空圓柱裡讓箱網浮起。外海養殖場也許可以為我們開拓一片全新的食物疆域。攝影: 布萊恩.史蓋瑞 Brian Skerry

自1980年以來,水產養殖已經擴張了大約14倍。2012年,水產養殖的全球產量達到6600萬公噸,首度明顯超越了牛肉產量。人口成長、收入成長,以及海鮮有益心臟健康的形象,預計會讓接下來20年內的水產需求增加35%以上。專家表示,由於全球野生漁獲已達到瓶頸,這些多出來的水產幾乎全部得靠養殖業。但水產養殖業也有其問題:棲地破壞、水汙染,以及對食品安全的疑懼等等。這些問題倒不在於水產養殖這種古老的技術本身,而在於它成長太快、太密集。該如何在不散播疾病與汙染的前提下,讓養殖業者致富、讓大家有更多食物?

養殖非洲鯽魚的比爾・馬汀認為答案很簡單:用陸地上的水槽養魚,不要養在湖泊或海洋裡的魚欄中。經營外海養殖場的布萊恩.歐漢倫則認為,外海養殖場才是解決之道。相較於陸地動物,養魚有個很大的優勢:牠們需要的飼料少得多。而對地球環境而言,我們用什麼來餵養魚類,可能終究比在哪裡飼養更為重要。如今水產養殖業消耗了全球將近70%的魚粉與幾乎90%的魚油。但水產養殖業者也一直在提升效率,養殖非洲鯽魚等雜食魚類、使用含有大豆和其他穀類的飼料。某些業者更是開發出混養系統,以求將對環境的衝擊降至最低。永續經營的一個關鍵就是學習以較靠近食物鏈底層的生物為食。而貝類和海帶等位居食物鏈底端的物種,無疑也能為我們開啟食物的新疆界。更多精采影像與完整報導收錄於《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6月號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水產養殖 食物 養殖業 一條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展開箭頭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Taiwan) 自1888年起,國家地理學會已贊助超過10,000個探索及研究計畫,以促進人類對大地、海洋與天空的知識,致力於激勵大眾關心地球。《國家地理》雜誌是國家地理學會正式發行會刊,全球讀者超過6,000萬。在台灣,每月以紙本及數位版本發行,與全球其他39個語版同步刊載精采圖文。《國家地理》雜誌邀請您一起走進黃框,打開世界之窗。《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粉絲頁國家地理中文網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