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別被債務占GDP比騙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別被債務占GDP比騙了

撰文者:席勒
大師開講 2011.11.21

經濟學家喜歡講門檻,那種一旦跨過就會惹上麻煩的底線。一般來說,他們的說法,通常具有真理成分,但民眾往往對這類言論反應過度。

就以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為例,就在當前歐美搶了不少新聞版面。報導幾乎一面倒認為,希臘債務達到其年度GDP的一五三%,希臘等於破產了。伴隨這些說法效應,是最近電視畫面中,希臘街頭動亂頻頻。現在,那些代表什麼呢?

理由一:
國債超過GDP並不會破產

在美國,當國債步步逼近年度GDP的一○○%,並持續攀升,它似乎描繪出我們的未來。不過也可能是我們的想像力太豐富。人們以為國債超過其GDP一○○%時就會破產,真是這樣嗎?

那很顯然是無稽之談。畢竟,債務(以貨幣單位衡量)和GDP(以貨幣單位除以時間單位衡量)是在一段絕對的時段中所產出的比率,單位是年。此外,沒有任何大不了的意義。一年是地球繞太陽一週所花的時間,除了對農業這類季節性產業,並無特殊的經濟重要性。

我們永遠要留意計量單位。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是高中科學課裡學到的教訓:單位錯,往後只會一路錯到底。

如果經濟學家不是把季度GDP資料年度化,而是將季度GDP乘以四,希臘債務占GDP比率將是現在四倍多;或者,如果他們習慣將GDP十年化,季度GDP是乘以四十,而非四,那麼希臘的債務負擔將變成一五%。

從希臘還款能力來看,這樣的單位顯得更恰當,因為它並不需要在一年內還掉全部債務(除非這個危機導致希臘無法就現有債務再融資)。

順帶一提,希臘國債中有一部分是國內人民所持有。這麼一來,債務負擔嚴重低估希臘人民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大部分是家庭負債)。無論從歷史上哪一段時間來看,債務占年度GDP比(包括非正式債務)幾乎都是超過一○○%的。

理由二:
希臘公債殖利率上揚與此無關

大多數人理解媒體所報導的債務占GDP比率這件事時,從未想過這點。難道他們果真如此愚昧,被這些比率混淆?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我必須說「是」,因為即使身為專業經濟學家如我,也得不時沉澱反思,以避免犯同樣的錯。

那些緊抓全球理性預期模型不放的經濟學家,永遠不會承認這點,然而市場上發生的很多事都是被純粹的愚蠢所驅動,就算不是,也還是會被粗心、對基本面認知錯誤,及過分關注眼前的繪聲繪影所擾。

現在發生在希臘的一切,是社會回饋機制造成:從某件事開始,讓投資者擔憂希臘債務最終會違約的風險也跟著上升。

投資者對希臘債券需求降低,會造成價格滑落,這便意味著,就市場利率來看,它的殖利率會上揚。這殖利率越高,希臘債務再融資的成本也越高,這麼一來便造成財政危機,繼而迫使政府祭出一些嚴厲的消費緊縮手段,結果是導致民眾不安和經濟崩潰,終至再進一步加深投資者懷疑希臘償債能力。

這種回饋機制跟債務占年度GDP比率是否超過某個門檻,一點關係都沒有,除非參與此機制的人認同此一比率。

的確,由於政府必須盡快針對其短期債務的部分再融資,此債務占年度GDP比率可幫助我們評估風險;而且,如果危機推升利率,當局遲早要面對財政緊縮的壓力,但絕不會是此比率讓回饋機制運作。

理由三:
債務國緊縮財政,只會惡化經濟

去年,一份由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羅格夫(Kenneth Rogoff)合寫的論文《大債時代下的經濟成長》(Growth in a Time of Debt),因為文中分析四十四國超過兩百年來的經濟發展,因而被廣泛引述。文中發現,當政府債超過GDP的九○%,國家就會面臨成長遲緩,而GDP年成長率將因此損失一%。

這種說法恐會誤導人們,因為九○%和一○○%聽起來相去不遠,似乎這些陷入混亂的國家就要大難臨頭了。但如果認真閱讀他們的論文就會發現,萊因哈特和羅格夫顯然是武斷定義九○%這個數字。

他們選擇(卻未曾解釋原因)將債務占GDP比率分成四類:三○%以下、三○%到六○%、六○%到九○%,以及九○%以上。結果顯示,這四類GDP成長率均會隨債務占GDP比率增加而下降,只是最後一類幅度更明顯罷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倒果為因。在那些經濟陷入困境的國家,債務占GDP比率總是傾向一路上升。如果這是債務占GDP比率高對應經濟成長率低的部分原因,那麼,國家就無須避免落入債務占GDP比率高的情況,因為凱因斯的理論暗示了,財政緊縮會讓經濟表現惡化,而非提振經濟。

當今,全球許多地區面臨的問題是,投資者對於債務占GDP比率的反應過頭,有些門檻彷彿就是魔咒般的令人害怕,而對財政緊縮計畫的求救也過早,他們要求政府在經濟體質仍脆弱時就刪減支出,各個家庭也如驚弓之鳥跟著撙節用度,企業則被勸阻別以貸款當作資本支出融資。

這一堂教訓很簡單:我們無須對債務比率和門檻過度大驚小怪,而應多花點時間擔心,為何我們無法看清這些其實是人為製造出來(且往往是不恰當)的指標。

小檔案_席勒 Robert Shiller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前學術顧問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GDP/國內生產總額 債務
大師開講
大師開講
Project Syndicate
展開箭頭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