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東大人都這麼卓越:關鍵就在「一公分」思考術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為什麼東大人都這麼卓越:關鍵就在「一公分」思考術

為什麼東大人都這麼卓越:關鍵就在「一公分」思考術
撰文者:鄭秀娟
精選書摘 2014.03.21

東京大學是培育出最多日本首相、最多一級城市首長,公務員高考及格人數也最多的一流學府。在日本人眼裡,東大人就等於是「菁英」的代名詞。

自小成績平平的作者鄭秀娟,即使日文檢定一級不及格,卻成功考取日本公費留學資格,史無前例地成為東京大學社會情報學研究所第一位台灣留學生!在人才濟濟的東大校園,她學習到東大人獨樹一格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態度,並在擔任東大校友會幹部期間,接觸了上百位東大畢業名人,包括日圓先生榊原英資、司法院院長賴浩敏等政府官員、教授、律師、知名企業董事長……而從他們身上,她觀察到東大人的成功特質,她更相信,只要用對方法,不必上東大,也能像東大人一樣卓越!

東大人的「一公分」:相信自己做得到

廣告

常有人問我:東大人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呢?我想了想,腦中浮現的是第一印象是我認識的東大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不過,在一般生活上,有些東大人比一般人還有「特色」。

他們之中有人會穿著剛乾洗好的外套出門,但是卻忘了拿下洗衣店的標籤;有人可以連續一個星期都睡在實驗室的椅子上;有人在居酒屋點菜,連續四道點的都是炸物,例如炸雞、炸喜相逢、炸魷魚、炸丸子……這些事在其他人眼中看來很奇怪,他們卻覺得沒有什麼。

雖然這些東大朋友們的言行有時會引人側目,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往往能自信地侃侃而談,且言之有物,擲地有聲,讓人忍不住為他們拍手喝采。

如果硬要我回答東大人和一般人的差距有多少,老實說,我覺得東大人和一般人差不多。我想,就是大約「一公分」的差距吧!如果你問,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微小的「一公分」?我會說是「努力」。

廣告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東大人可以這麼努力呢?或者,為什麼東大人覺得「努力」有用呢?其他人也很努力,但為什麼就是無法達到「優秀」,甚至「卓越」的境地呢?這背後的關鍵差異,到底是什麼?

這個關鍵的「一公分」,是東大人有著一股莫名的堅定自信。這種自信來自於「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信念。因為這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相信自己是有潛力的,即使失敗了,仍然有勇氣再接再厲。

他們採取的方法也不見得是最有效,或者看起來很聰明的方法,但是他們會朝著自己的方向,執著地前進。即使多浪費一些時間,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換言之,不是被動地等待事情發生,而是主動地創造事情發生。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英文諺語「To see is to believe」(眼見為憑),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To believe is to see」(心誠則靈)。你相信什麼,才能看到什麼。

同理,你相信什麼,才能做到什麼!如果你覺得你是很優秀的人,你就是優秀的人!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未來是成功的,必然也可以是成功的!

這裡提出的想法並不是時下流行的「吸引力法則」,而是「願力法則」。也就是人有「願」景,但同時也願意為了自己的理念努「力」付出。你希望什麼事情會發生,而且願意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代價去完成它,這件事就會真的發生。

找回自己的「一公分」

東大人跟其他人只差的這「一公分」,並不是東大人才有的特權,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一公分」。

回顧你自己的生命歷程,一定有某些時刻讓你覺得自己很棒,過得十分有意義,而且心裡充滿幸福感。回想過去的光輝歲月,自己究竟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才造就了那樣的成績,這往往能幫助你重新建立自信心。

寫下你的生命故事,可以幫助你找回自己的「一公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會覺得自己不過是個普通的平凡人,自己的生命故事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如果你能把它寫下來,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個很棒的人。

追求完美,讓東大人從優秀到卓越

卓越的英文是extraordinary,若拆解這個英文字,ordinary是「一般」,而extra則是「超越」;換句話說,要做到「脫穎而出」,就要超越平凡,這一點,我也從東大人身上有了深刻的體會。

在準備碩士論文時,我曾麻煩一位松田學姊幫忙我修改論文,她很認真地指正我在論文中錯誤百出的日語用法,讓我十分感激。記得最後要繳交論文時,她剛好人在外地度假,我硬著頭皮,把論文傳真到飯店給她,由於傳真機轉印不清楚,造成標點符號和字體模糊不清,但學姊還是仔細校正後再回傳給我。

收到論文時,我發現,她甚至連字裡行間的逗點是全型、半型,都一一修正過。或許,對一般人來說,這點小錯誤其實不算什麼,但對東大人來說,追求完美,就是追求務實的表現。

在小事上做到完美,就像蓋房子時把地基打好,如此,即使建築樓層再高也不會晃動。相反地,倘若沒有把細節弄好,到最後可能得花費更多力氣來收拾殘局。

有的人會質疑,「為什麼要追求完美?如果用七分力氣就能把事情做完,剩下的三分力氣可以拿來休息,或是拿來做其他的事情,這不是更好嗎?」我也聽過有人說,追求完美主義是精神上的潔癖,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

我從東大人身上看到,對於自己在乎的事情,付出百分之一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其實一點都不足惜!就像某個汽車廣告的台詞「專注完美,近乎苛求」,這就是東大人的寫照!如果願意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完」,一定會發現,事情會有不同的結果。

因為「做對」,才能彰顯出自己的價值,這也是東大人從「優秀」變「卓越」的關鍵能力之一!

追求完美,不是只追求當下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長期來看,當下的十分耕耘也許只有一分收穫,但養成了追求卓越、力求完美的習慣,久而久之,十分耕耘也可能創造出五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收穫。

如何訂做東大腦?

《牛頓》雜誌創辦人兼總編輯的竹內均,是世界級地球物理專家,曾在東京大學任教,後來成為東京大學榮譽教授,他常常被人家問道:「要如何才能夠有效率地念書?」他回答:「只要身體健康,而且想去做就可以了!」

竹內均認為:成功的條件,端看一個人有沒有「對知識的向上心」,就算只是一開始,沒有什麼才能,旁人也不太看好,只要不斷地努力,用時間來補足天生才能的不足,經過磨練之後,總有一天可以展現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打造東大腦的念書習慣》的作者加藤俊德是一位腦科學家,他研究過超過一萬人的腦部發展,運用MRI(核磁共振攝影)技術,分析受試者的工作、生活習慣、想法等等。

加藤俊德說,就算是臉孔相同的雙胞胎,成年後,兩人的腦部影像也不會相同。他認為,人腦有許多潛在能力,而這些尚未使用的腦部區域會越用越發達,他和東大的腦科學專家奧真也共同研究東大學生的腦部,看看東大生和其他人的腦部發展有什麼不一樣?結果發現,比起其他同齡學生的大腦,東大生「言語的理解能力」、「集中力」比較強。

加藤俊德同時也訪問這些受試的東大生,向他們確認:「小時候,父母是不是常念書給你聽?」

這些學生十分驚訝地問:「為什麼您知道我小時候的生活習慣呢?」緊接著反問了許多問題,和其他的受測者相比,東大生很會發問,對於知識存有許多的好奇。

這些接受測試的東大生算不上健談,聽了加藤俊德的提問,有些人無法當下立刻回答,而是隔了二三秒,想清楚之後才回答。甚至有些人結束這項測驗後,想到什麼事情,還會寫電子郵件詢問:「上次跟您談到……,想再多請教您一些問題……」

書中也提到,許多人小時候都會問:「為什麼天這麼藍?」、「為什麼會下雨?」這一類的問題,但年紀漸長,就不再對陌生事物感到好奇了。而東大生,對於知識的求知欲很強,總想再多知道一點,有「舉一反十」的能力。此外,東大生在思考時會自問自答:「真的是這樣嗎?」並在腦海中不斷搜尋、重組自己的知識,經過「假設」、「檢證」、「修正」後,才確定自己的想法。

綜合許多東大人的成長經驗,我認為有幾個方法可以培養「東大腦」:

一、保持對知識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我認識的東大生在小時候並不覺得念書辛苦,對他們來說,尋訪知識、得到知識是有趣的探險活動。

除了書本上的文字知識之外,對於需要去親身體驗的事務,例如彈琴或畫畫,他們也都保持開放的好奇心,常問「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然後呢」、「有相同的東西嗎」、「有相反的東西嗎」等問題,以吸收許多知識。

二、從點到面的知識連結力

知識的基礎單位是字彙。在小時候增加各種字彙,可以幫助自己順利地吸收知識。而字彙是點狀的知識。如果可以把這些點狀的知識,從點狀擴散延伸成線狀,甚至是連結成面狀的知識,都有助於個人知識庫的累積及連結。

例如:「東」這個字,可以聯想到「東大」這個字,再發展為「東大在地理上的位置,社會上的定位,歷史的定位」等,可以深化腦內對「東」這個字的記憶,同時也可以從單一字彙,延展到整體有系統的知識素養。

三、對於看見成果的堅持力

我認識的東大人,不是只「做」,還要「做到」、「做完」、「做好」,也就是要看到一定的「成果」才肯罷休。不管是短期集中注意力,或是長期持續的紀律,東大人專心從事一件事情。不受外界各種干擾的影響,必定堅持要把這個事情做到一定的成果才休息。

讀到這裡,你也許想知道,這些東大人,天生就是這樣好學不倦嗎?還是後天養成的呢?我的觀察是,先天家庭環境的影響固然不小,但這樣的態度,和後天個人習慣的養成還是有很大的關係。

例如,知名的暢銷作家齋藤孝是東京大學的畢業生,出版過許多和教育、工作術相關的書,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曾說過,大家都以為東大人很會念書,其實不然,「不是因為聰明才會念書,而是因為念書才聰明」。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看書。因為喜歡看書,讓我得到許多知識及各種形式的「獎勵」,這些獎勵又成為我追求知識的強烈動機,將這些從書本中得到的知識實際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也讓我獲得更多啟發。

東大人教我的事:有「芯」最要緊

接觸了許多東大畢業的成功人士後,我開始感到好奇,東大畢業生和一般人其實差不多,也沒什麼架子,為什麼他們能在某些專業領域中這麼有成就?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這些成功之道可不可能複製到他人身上?

我仔細觀察這些東大前輩,有些人的特點是「專注」,有些人是「維持紀律」,他們之中有些人本來就家世顯赫,有些人則是白手起家。

每一個人的個性不同,做法不同,境遇也不同,很難一言以蔽之,如果硬要說他們有什麼共通點的話,我的看法是,他們都很有「芯」。

有「芯」的東大人

東大人因為有「芯」,可以堅持走自己的方向,不會受到外界風吹草動的影響。他們的人生雖然也有低潮,但因為沒有忘記自己的「芯」,在「芯」的指引下,遇到困難還是可以很快地振作起來。

而「芯」是什麼?「芯」就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如果你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包括「我是誰?」、「這一生所為何來?」,一旦面臨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刻,就能比較從容自在地做出判斷,並且執行自己所做的決定。

在一般人眼中,「成功」的定義往往是自己擁有的事物,例如受人敬重的社會地位、擁有上億的房產。這些財富或名聲很容易就可以用數字來衡量,我們也容易用這種外在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但我們常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有」(having)什麼東西,並不代表我們「是」(being)什麼人。

人們很容易去追求自己看得見、別人也看得見的「成功」,一旦嘗到成功的果實或聽見他人的掌聲,我們的腦中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覺得有了快感,就會想要更努力地去追求更多的「成功」。

東京大學畢業的醫學教授有田秀穗認為,過去的社會是「多巴胺」式的價值觀,不停地追求成長,看到績效才會覺得快樂,但是一旦成長停滯,人們開始看不到成長和績效之後,往往就會開始覺得痛苦。

此時,如果要解除壓力和煩惱,就必須從「多巴胺」式的價值觀,轉換成「血清素」式的價值觀,從追求外在的快樂,轉而追求內在的安定。

人們很容易在成功中迷失自己,年紀輕時或許沒有那麼深的體會,但是當年紀漸長後就會發現,其實錢賺越多,社會地位越高,卻不見得越快樂。因為,長期處在「追求」的狀態下,內心的一個角落總是填不滿,常常因而覺得萬分失落。

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重新找回自己的「芯」,安定自己的心,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同時也對社會有幫助的事。不再去盲從大多數人追隨的潮流和價值觀,而是展現自己的價值,並且努力堅持到底。

有「芯」,這是我從許多東大人身上學會的一件事!

書籍資料


書名:東大「一公分」的卓越思考:掌握7種「東大腦」特質,學會東大人關鍵的必勝思考術,讓你從平凡變優秀、從優秀變卓越!
作者: 鄭秀娟
發行日期:2013/11/11
出版社:平安文化

鄭秀娟

從小課業成績平平,憑著「黑馬精神」考上師大附中、政治大學廣電系,並成為東京大學社會情報學研究所有史以來第一位台灣留學生。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後回台,任職博報廣告公司,協助企業組織的品牌再造工程,也因此發現自己熱愛協助個人成長、組織學習,在接觸到「行動學習」這個方法後更是大感興趣,成為第一位拿到日本行動學習協會認證的台灣教練。

2010年在台灣創立行動學習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創立台灣行動學習協會,替許多企業進行培訓課程,客戶遍及台灣、中國和日本。目前並擔任日本立教大學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講師。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東大 東京大學台灣人 東京大學醫學系ptt 東大人 東京大學 知名校友 東京大學 東京大学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