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發展可穿戴科技只是誘餌?英特爾打的算盤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發展可穿戴科技只是誘餌?英特爾打的算盤是…

撰文者:佐伯真也
日經科技報 2014.02.11

本文由日經BP社日經技術在線logo提供

因為涉足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慢了半拍,業績低迷的觀測籠罩了英特爾。為了起死回生,該公司開始找尋替代個人電腦(PC)的新收益源。讓我們透過本文,一同來剖析個人電腦「霸主」重現輝煌的戰略。

廣告

1月6日傍晚。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某高級酒店的大廳,一名男士站在了幾千名觀眾的面前。

他就是布萊恩.克蘭尼克(Brian Krzanich),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企業—美國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CEO)。這裡是世界第一大家電展會「消費電子展(CES)」的主題演講的舞臺。

克蘭尼克於2013年5月就任英特爾CEO。自從1982年作為半導體製造技術人員進入公司以來,他一直從事製造工作,是公司裡著名的「沉默的實幹家」。對於他來說,登上閃亮的CES主題演講的舞臺或許並非本意。

但打開話匣子之後,克蘭尼克完全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這並不是因為他的言辭精妙、幽默感十足,而是因為他那生澀木訥的語言顛覆英特爾以往的印象,令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力。

廣告

「讓一切變得智慧。」克蘭尼克演講的主題是讓世界上的所有物品接入網路,也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的世界。緊接著又介紹了在「可穿戴終端」領域開展的舉動。

配備健康管理用感測器的耳機;能夠通過語音操作智慧手機應用(應用軟體)的耳麥;追蹤用戶位置,當用戶遠離時鳴響警告的手錶─這些全都是英特爾試製的可穿戴終端。

彷彿是為了對「可穿戴難看」的批評「先發制人」,克蘭尼克還宣布了與時尚企業合作的決定。英特爾將與美國巴尼斯紐約精品店(Barneys New York)、美國開幕式(Opening Ceremony),以及行業團體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合作。克蘭尼克:「開展可穿戴終端的普及活動」。

最後展現在聽眾面前的,是超小型電腦「Edison」。克蘭尼克表示,在SD卡的尺寸中,集成處理器和無線通信等功能的Edison即將於2014年上半年投入量產。英特爾還將舉辦總獎金為130萬美元的比賽,對促進超小型電腦普及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熱情。

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沒有內置

「Intel Inside」,一提到英特爾,大家都會想到這句廣告語。電腦(PC)企業在廣告和PC機身上標註「Intel Inside」的LOGO,英特爾要承擔部分的廣告費用作為回報。日本國內的半導體分析師指出,借助這一舉動,英特爾「成功地給人們留下了配備英特爾處理器是消費者選擇PC的前提的印象」。

這項行銷戰略取得了成功,英特爾在個人電腦的核心部件—處理器的市場上贏得了首屈一指的佔有率。通過結合微軟的OS(作業系統)「Windows」,打造出了任何人都可以輕鬆開發PC的環境。二者的蜜月關係被稱為「Wintel聯盟」,英特爾憑藉這樣的關係,長期稱霸IT(資訊技術)行業。

但如今,英特爾的成長出現了停滯。涉足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過遲是原因所在。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上,擁有PC處理器市場8成多佔有率的英特爾,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領域可以說毫無地位。

「『iPad』的登場出乎了我們的預料。」英特爾行銷部門的高級副總裁湯姆.吉爾羅伊(Tom Kilroy)坦率地承認在行動上慢了半拍。平板電腦的登場摧毀了英特爾的堡壘—筆記型電腦市場。美國IDC的調查顯示,筆記型電腦的供貨量在2011年達到峰值後一直呈減少趨勢,而平板電腦市場不斷擴大,於2013年超越了筆記型電腦。

與這一動態相呼應,英特爾的銷售額和營業利潤也於2011年觸頂回落。從2013年的業績來看,銷售額為527億美元,比上年減少了1%,營業利潤為123億美元,減少了16%。

在英特爾凋零的同時,英國半導體企業ARM控股的存在感卻在與日俱增。作為一家2012年銷售額僅為5.769億英鎊,規模比較小的企業,該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整合各種功能的處理器心臟—MPU(超小型運算處理裝置)的設計方面。建構起了向半導體企業提供面向便攜終端、兼顧節能與低成本的設計圖,賺取授權收入和專利權使用費的商務模式,將全世界的半導體企業收入到了自己的麾下。

迄今為止,ARM共向1000多家企業提供了設計圖,從美國高通、南韓三星電子等大型企業,到台灣聯發科、展訊等新興企業,都是該公司的客戶。現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95%以上的處理器採用的都是ARM提供的設計圖。

英特爾雖然也自主開發節能MPU,希望借此強化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處理器業務,對抗ARM陣營,但尚未能夠摧毀ARM陣營的堡壘。不僅如此,ARM還在設計性能更高的MPU,甚至把矛頭指向了英特爾擅長的PC等領域。

在PC業務每況愈下的情況下,英特爾展現出了大力發展市場有望擴大的可穿戴終端等IoT領域的姿態。這項戰略看上去十分合理。

英特爾真正的目的

「英特爾的動作太慢了。」聽完克蘭尼克的演講,ARM的高級副總裁Antonio J.Viana在自家的展位前顯得遊刃有餘。在ARM看來,可穿戴領域正是自己領跑的看家本領。

在Google的眼鏡型終端「Google Glass」、三星電子的手錶型終端「Galaxy Gear」的帶領下,Viana:「可穿戴終端使用的半導體企業的處理器幾乎都配備了ARM的MPU。」

而且,多數「價格都不到10美元」,對於在20~30美元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MPU市場上都無法取勝的英特爾來說,在可穿戴領域勝算恐怕低得可憐。

英特爾擅長行銷戰略,慌不擇路的可能性很小。那麼,該公司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其實,作為強化數據中心業務的一環,該公司可能正在著手發展可穿戴終端等IoT領域。

該公司在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上掌握著9成以上的佔有率,PC處理器業務一馬當先。在這個領域,ARM目前幾乎沒有位置。

從各部門的業績來看,數據中心處理器業務增長平穩。銷售額已經從2009年的64.5億美元擴大到了2013年的112.4億美元。而且,數據中心處理器「單價高達幾百美元」,英特爾這項業務的營業利潤率一直維持在45%以上的極高水準。

業務快速擴大的背景是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普及。日本國內IT企業的銷售人員指出,每銷售10台智慧手機,就需要增加1台數據中心伺服器,促進設備投資的強勁動力推動了增長。英特爾在面向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業務上雖然甘拜ARM陣營的後塵,但也充分享受到了其發展帶來的好處。

其實,英特爾已經開始將面向數據中心的業務視為未來的一個發力點。對於業務今後的發展,英特爾日本法人的社長江田麻季子充滿了期待:「在2016年之前,數據中心市場的年成長率將維持在15%。」

英特爾日本法人的社長江田麻季子把數據中心處理器業務視為今後最大的發力點。

可穿戴是「誘餌」嗎?

成長的關鍵掌握在以可穿戴終端為代表的IoT領域的手中。江田指出,2006年接入網路的終端只有20億台,而到201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50億台,到2020年還將增加到500億台。倘若符合預期,對於數據中心的投資還將進一步增加。

如此看來,也就不難理解英特爾為何在很可能敗給ARM陣營的情況下,還致力於發展可穿戴終端處理器。也就是說,英特爾在CES的主題演講上講述的舉動並不是英特爾戰略的本質,而是為了擴大數據中心需求撒下的「誘餌」。

而且,英特爾旗下擁有邁克菲、Wind River等安全企業。該公司規劃跳出以往只銷售處理器的業務模式,把提升了安全功能的數據中心作為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日本國內的半導體分析師表示,這樣不僅有望擴大業務規模,對於在涉足PC後,還準備進軍數據中心領域的ARM陣營,應該也可以起到遏制的作用。

但在目前,英特爾數據中心處理器業務的銷售額規模還只有PC處理器的三分之一左右。PC的需求雖然不會突然消失,但是,作為從設計到製造一條龍的垂直整合型半導體企業,日本國內的半導體分析師發出警訊:英特爾如果不能把工廠的開工率維持在一個較高水準,業績甚至可能出現暴跌。

英特爾也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為了穩定工廠的開工率,該公司將開啟新的業務:「代工」其他公司設計的半導體。把之前也曾向部分半導體企業提供的這項服務打造成一項正式的業務。

現在,不只是世界最大的代工企業台灣台積電(TSMC)和美國AMD的半導體製造部門分拆成立的美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專業企業,三星電子也在為蘋果代工「iPhone」的處理器。在這一領域,此前一直貫徹垂直整合型商務模式的英特爾落在了最後。

英特爾贏得客戶的優勢,在於左右半導體性能提高的微細加工技術。在提高半導體晶片上電路集成度的開發方面,英特爾一馬當先。

現在,處理器的製造加工精度已經達到了14奈米。擔任製造部門關鍵人物的高級副總裁威廉.霍特(William Holt)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比競爭對手)領先3年半。」

對於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客戶的迴響頗佳。開發能夠根據配備產品的不同更改設置的通用半導體「FPGA」的美國拓朗半導體(Altera)已經決定利用英特爾的14奈米生產線製造新一代產品。該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達尼(John Daane)說:「能夠活用最尖端的製造技術是巨大的魅力。」

其實,長期受益於最尖端的微細加工技術的是英特爾本身。向競爭對手敞開大門甚至有可能威脅到自身處理器的競爭力。競爭對手之一—格羅方德的副總裁Subramani Kengeri指出:「英特爾自身產品的銷售額非常龐大,自己的產品部門與代工業務的客戶之間恐怕避免不了相互競爭。」

但英特爾在考慮到風險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推進代工業務。換言之,在該公司看來,比起自己的產品部門,還是維護製造部門更加重要。

以維持「摩爾法則」為先

「我們的優勢在於製造技術。」談到自身的優勢,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吉爾羅伊以及英特爾的全體員工眾口一詞。彷彿是為了印證這一點,英特爾在記者會上時常提到半導體集成度每隔18~24個月翻一番的「摩爾法則」,對發展製造技術十分執著。甚至有員工表示,「維持摩爾法則的適用性才是我們一貫的作風。」

英特爾在記者會上經常展示「摩爾法則」的投影片。

英特爾日本法人的社長江田斷言,「摩爾法則並不是自然法則。是靠工程師嘔心瀝血來維持的。正因為如此,才會成為競爭力的源泉。」

在半導體行業,推行把製造部門全部或部分委託給外部的「輕工廠」、「無廠」戰略是主流。在這樣的局面下,英特爾對於製造部門的執著看上去似乎有些異樣。

把重點放在工廠上的戰略宛如昔日的日本企業。英特爾是會像日本企業一樣走上末路,還是會給日本企業提供起死回生的啟示?我們還需要等待最終的結果。(記者:佐伯真也,《日經商務週刊》)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發展 穿戴 科技 英特爾
日經科技報
日經科技報
日經BP技術在線
展開箭頭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