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人是從「一支小喇叭」開始學英文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台灣人是從「一支小喇叭」開始學英文

台灣人是從「一支小喇叭」開始學英文
來到後山花蓮的彭蒙惠,以他先前帶領兒童、青少年聚會的經驗,負責訓練主日學老師。(救世傳播協會 提供)
撰文者:陳啟民
閱多.閱好 2014.01.06

前往神祕偏遠的後山

運輸船在基隆港靠岸,彭蒙惠先跟著聶牧師夫婦前往台北市中山北路幫忙照顧痲瘋病患,之後有其他宣教士從各地抵達台北。宣教士們陸續選擇或者被指派到各地去繼續進行福音的傳播工作,彭蒙惠也積極思考自己該在哪個地方落腳。

打開番薯模樣的福爾摩沙地圖,靠近台灣海峽那側因為交通便利,協同會的據點陸續成立,唯獨隔著中央山脈的太平洋左岸,地圖上只有幾個散落的地名,其餘一片空白。

廣告

在「花蓮」兩個小字上畫了一個大圈,彭蒙惠要去那個充滿神祕的偏遠地方,她的決定獲得監護人聶牧師夫婦支持,離開香港後,三人再度結伴同行前往葡萄牙人最先發現福爾摩沙的地方。

一九五一年的農曆春節過後,彭蒙惠來到後山花蓮,一開始先到玉山神學院擔任音樂老師,並且以她先前帶領兒童、青少年聚會的經驗,負責訓練主日學老師。此外,協同會在這裡成立一個小的教會,她也在附近先後開辦了九個主日學 ,並且編輯了台灣第一本兒童讚美詩歌本。

彭蒙惠以每個月兩塊錢的費用在美崙山腳下租了一棟日式的老舊平房,從她房間的窗戶看出去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雅圖老家也靠海,就在眼前這片大洋的另外一邊,彭蒙惠在左岸,母親和其他兄弟姊妹在右岸。

父親去世之後,彭蒙惠對雙親的牽掛,只剩下了母親一人。從小跟母親感情深厚,母親的仁慈、風趣、對上帝信靠的榜樣,經常出現在她的腦海,也成為她孤單的時候,心中一股無形支持的力量。那一天,她接到了這一封來自美國的電報: 「母突逝於糖尿病!」

廣告

彭蒙惠已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悲傷情緒,她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但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內,父母陸續離開人世,如此的打擊要誰都無法承受。她選擇暫時離開人群,一個人走到熟悉的海邊,止不住滑落的眼淚,她遙望著太平洋彼岸的家鄉,做了這樣的禱告:

「慈愛的天父,請幫助我,給我力量,讓我從悲傷中勇敢站起來。父母都走了,從今以後,幫助我全心全力為祢奉獻,把福音傳給祢所愛這地的百姓。」

接連而來的試煉讓彭蒙惠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她將自己的心力全數投入在宣教工作上。為了更貼近神學院內的原住民學生家庭,在那個充斥緊張氣氛的戒嚴時代,彭蒙惠不惜排除萬難,申請到一張合法的入山許可證,深入玉里山區部落為原住民服務。

肺病是當時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傳染病,衛生條件不好的山區,肺病的傳播情況相形嚴重,尤其山中水源獲得不易,餐具、衣物與寢具等個人衛生用品不易徹底清潔,經常是餐具輪流使用,或是病人去世後,用過的寢具再交給其他人,這些都助長了傳染病的肆虐。

改善衛生環境是彭蒙惠的首要工作,她當然也會擔心自己被傳染,但又不希望原住民朋友誤會她歧視或排斥他們,每次到部落服務,彭蒙惠都和他們住在一起,吃原住民傳統風味食物,與他們共用餐具,睡他們的床,蓋他們的棉被。上帝保佑,彭蒙惠並沒有因此感染上什麼嚴重的疾病。她與生俱來的親和力,以及對山區部落無私奉獻,充分獲得原住民朋友的認同,給她取了一個族語名字──利百加,意思是盛開於山谷的百合花。

在部落服務的這段時間,彭蒙惠的華語有長足的進步,也學會了一點太魯閣、泰雅、布農、阿美等族語,她喜歡主動用族語跟小朋友打招呼,但彭蒙惠怪異的腔調卻經常惹笑部落裡的老人家,她總是這樣跟大家說: 「我本來就不會呀,說不好是正常的,多說幾次就好了嘛!」 這幾句話是彭蒙惠畢生對語言學習所抱持的不變態度。

用廣播傳福音

某個夏夜,結束例行性的居家拜訪後,疲憊感上身的彭蒙惠堅持不急著返回租屋處休息,她喜歡居家附近的小旅行,每趟出門都盡量走不同的路來回,沿途景物的變化總能帶給她滿滿的驚喜,回家的旅程中,她能暫時放下肩膀上的使命,讓各種不同的想法在腦海中激盪。

彭蒙惠很喜歡花蓮宣教的生活,卻總是覺得一個人單槍匹馬在外奔走的效率不高,即便有團隊組織,力量依然有限,必須要有所突破才行。

當晚風徐徐吹撫著她的臉龐,彭蒙惠感覺到上帝似乎有些什麼話想對她說。抬頭望望星空,羅列的星斗吸引了彭蒙惠的全副注意力,直到耳際傳來一陣細微的雜聲,她才回過神來。

那是廣播電台放送的聲音,鄰近的雜貨店還沒打烊,門口有幾位老人家,圍在收音機前聽電台播送廖添丁的故事。

早在中學時期,彭蒙惠就曾經在廣播節目中演奏小喇叭,那時候的她就知道廣播可以在短短一天的時間裡面,影響遠遠超過一個人一生所能接觸到的人數。

雖然彭蒙惠的心裡覺得廣播是一個很好傳福音的管道,但是,這個想法沒有人看好。在一個佛教國家做福音廣播,豈不是天方夜譚?何況當時她語言溝通都還有問題,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能做什麼呢?她向上帝禱告:主啊!祢一定要派人來做這個工作!沒想到幽默的上帝當時立刻回答她:那妳為什麼不做呢? 「原來,上帝是要我做?!」跌破眼鏡的使命當前,彭蒙惠起來勇敢面對。了解了要在花蓮做節目的決定權是在台北,她寫了一封信給中國廣播公司的負責人董顯光先生,說明她的來歷以及利用廣播傳福音的想法,中廣方面如果有任何條件,彭蒙惠都可以考慮。

好消息很快傳來。

「……我可以請中廣花蓮台每週免費播放妳的節目一次,每次三十分鐘,相關事宜請直接和花蓮台方面聯繫。……」

彭蒙惠萬萬沒想到整件事情居然進行得那麼順利,她立刻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共同設計節目內容,唱聖歌、講《聖經》故事,以及彭蒙惠的小喇叭演奏等,全部排進節目單內,這才發現三十分鐘的時間根本不夠用。

節目正式上線,每週只要到了播送時間,彭蒙惠都會騎著腳踏車到街上逛,觀察哪戶人家正在收聽她的節目,和她一起感受天父的慈愛。

當有次街上的一位婦人將騎車路過的彭蒙惠攔下,問她: 「哪裡可以買到Bible(《聖經》)?」 彭蒙惠知道,她的想法已經獲得初步的成功。

每個星期天下午,忙完主日之後就是彭蒙惠的錄音時間,為了讓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彭蒙惠每次都會找不同的朋友來參加錄音工作,有些朋友甚至遠從台北不辭辛勞前來花蓮幫忙。節目順利播出的背後,有些問題隨之而來。

狹長的地形加上中央山脈的阻隔,造成花蓮市區的聯外交通十分不便,每次到了約定的錄音時間,被邀請的來賓因故不能準時,她就必須在節目中吹奏小喇叭拖延時間,一首接著一首,一直等到來賓出現,才終於鬆一口氣。

交通的考驗成了彭蒙惠宣教事業的轉變契機,為了避免節目再度開天窗,當時每個月只有一百二十塊美金生活補貼的她,以一百塊錢美金買了一台Pentron牌錄音機,並且把住所改裝成簡易錄音室,從此她不用擔心錄音時會有人遲到,也有更充分的時間把節目品質做到最滿意的程度。節目預先錄好之後,彭蒙惠再騎著腳踏車爬到位於美崙山半山腰的中廣花蓮台,把錄音帶交給工程人員播送到花蓮各角落。

書籍資料

書名:台灣的臉孔──11位帶來愛、希望與勇氣的外國天使
作者:須文蔚、謝其濬、陳栢青、陳啟民、廖宏霖、馬思源
出版日期:2013/12/01
出版社:遠流

他們以自己的故事,豐富了「愛台灣」的意義

這些人,來自世界各國,卻不約而同走向台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扎根,無怨無悔地付出。

歲月在他們臉上,留下的不是老去的痕跡,而是一張張動人的臉譜。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台灣人 小喇叭 學英文
閱多.閱好
閱多.閱好
出版社
展開箭頭

閱讀使人生豐富,看不到的風景、吃不到的食物,就用閱讀補足吧! 在這裡我們為您挑出五花八門好文,讓您生活“閱”來越豐富。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