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智慧機器與3D列印,首度擠進十大科技趨勢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智慧機器與3D列印,首度擠進十大科技趨勢榜!

撰文者:林宗立
有物報告 2013.12.19

本文獲有物報告有物報告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現代人睜眼起床後,不論是工作或娛樂,成天都圍繞在網路上。你我天天用的Google,淘寶剛結束的雙11大特價,與朋友保持聯絡的Line、WeChat,或是天天分享自己近況的Facebook等;五年前,你我的生活不是這樣。

破壞性的創新改變了世界。30年前PC/筆電改變人們對電腦的想法。2007年出現的iPhone,2008 年雲端服務概念誕生,顛覆了原有PC/NB/手機的界線,連帶影響了Nokia、Motorola、BlackBerry的興衰。新的終端裝置Google Glass與智慧手錶出現,有可能再次改變人類的生活嗎?Gartner的科技趨勢預測能否觀察到這樣的典範轉移?

廣告

在IT產業最具有公信力的顧問研究機構Gartner前陣子公布了2014年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裡面談到了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3D列印、智慧機器,真的會是接下來三年科技的重點嗎?穿戴式設備、巨量資料、智慧城市真有那麼神奇可以改變世界嗎?

這是Gartner對趨勢性科技的定義:

Gartner defines a strategic technology as one with the potential for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terprise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Factors that denote significant impact include a high potential for disruption to IT or the business, the need for a major dollar investment, or the risk of being late to adopt.Gartner定義的策略性科技是於未來三年之內,會有顯著影響企業發展潛能的科技。表示顯著影響的因素包括:瓦解IT或商業的高潛力,需要大量美元投資,或太晚採用的風險等。

回顧過去的預測

若將Gartner過去十年提出的項目整理歸納成18種類別。每種類別出現的次數如下圖:

來源:有物報告(圖表製作:Hawk Lin)

廣告

按分類排名,硬體最熱

第一大類:硬體相關的科技,共提過13次。包含RFID、OLED、計算機硬體(處理器、記憶體、冷卻方式)及系統架構,也包含最近比較熱門的超低耗能伺服器、記憶體內運算與3D列印。另外最近很熱門的ARM Server(超低耗能伺服器)在2012年提出後不再提起,反而記憶體內運算在2012年與2013年連續提過兩次。

第二大類:Computing,被提到9次。由2005年到2011年,一路由網格運算、普適運算、效用運算、滲透式運算、用戶端運算演變到情境感知運算。但很難發現有哪一項技術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活。2011年後,Gartner沒再提起computing相關的技術。

第三大類:Cloud,被提到9次,由2009年到2014年,趨勢演變由雲端運算到混合IT雲到最新的個人雲。雲端還在持續演變中,沒有人確切知道雲端最終會發展到怎樣的模式。

第四類:Web,也有7次,但是集中在2007、2008、2009年。2014年Gartner再度提起Web將為IT相關的變革。現在Web與Cloud其實已經很難做區隔,當Cloud一詞出現,其實Web的話題也變少了,而目前的Web應用更是集中在少數的公司手上。

第五類:社群媒體,提過6次。集中在2008年到2012年,之後沒有再提起。所談內容由社群軟體(Gartner還是把社群當成軟體而不是媒體)、到協同、到分析、最後2012談的是情境與使用經驗,對這個議題似乎談不出點新東西。

按趨勢排名,由硬體到雲端

來源:有物報告(圖表製作:Hawk Lin)

2009年與2010年是科技改變的一個鴻溝,由傳統的通訊與Web跨入雲與端。由分析圖可以明顯發現,2005年到2009年的前三大議題圍繞的五個議題分別為:虛擬化、資料中心、通訊、計算能力與商業分析。2010年開始,科技的改變慢慢轉入移動裝置、雲端、APP與社群媒體。

按年份排,移動裝置正當紅

2005:主要談論通訊與計算能力
2006:沒有明顯主軸,但是影響比較大的有OLED技術與Linux技術
2007:圍繞在Web與計算能力上
2008:以Web搭配BAO為主軸。社群媒體第一次出現
2009:還是Web。Cloud第一次出現
2010:以Data Center為主。APP第一次出現
2011:Computing議題再次出現,社群媒體成為重點
2012:談論的話題以硬體居多。海量資料(Big data)第一次出現
2013:幾乎圍繞的就是移動裝置,雲端與APP

2005年後,科技重心由語音通訊慢慢轉移到2014年所談的「架構在移動終端與移動網路基礎上藉由軟體所提供的服務」,也就是雲端。

未卜先知還是事後諸葛?

不過,大幅改變現在生活的iPhone、Goolge Phone出現在2007年,但Gartner到2011年才列入預測。2006年出現的Facebook、Twitter,直到2008年才入榜。反而2006年之後不再提的IM(即時訊息),成了現在當紅炸子雞。

IM(instant message)跟iPhone無疑屬於破壞性的科技,讓電信公司損失了不少的營收。而PC年代的IM(如MSN)已經不在,取代的是Line、WeChat、Whatsapp搭配手機成為主流。也就是現在的IM依附在手機,與2005/2006年使用PC/NB的觀念已經大大不同,獲利模式也不同。

至於最近比較被關注的兩大技術Cloud跟Big data,Cloud在2009年第一次入榜,而Big data到2012年才第一次入榜。

比較科技業大事,可以看出在 Gartner 第一次出現都是推遲的:

來源:有物報告(圖表製作:Hawk Lin)

Gartner不預測典範轉移

過去幾年中我們生活裡出現了幾次的科技典範轉移,似乎都是人們所料未及的。

移動裝置取代Mobile/PC/NB,蘋果/三星取代了Nokia/Motorola,同時也改變了PC/NB的生態。更深遠的影響是讓IBM求售PC/NB部門,數年後Dell下市,HP也還在尋求轉變的道路。

Google/Facebook/Amazon/Twitter自建機房,改變了Server生態,讓原本只是代工的代工廠,有機會以白牌方式取代品牌直接打入Data center 市場。

Whatsapp、WeChat、Line在2012年後大放異彩,IM的老祖宗MSN不得不關門投降。

Chrome/Firefox慢慢取代越來越慢的IE。

Fipboard改變了人們閱讀的習慣,也讓Google Reader壽終正寢。

預測現在的熱門為未來的趨勢?

過去Gartner有許多的科技趨勢分析根本不準,或是沒有出現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裡。

●Windows Phone也能獲得「大量市佔率」?
●Windows平板將成為應用開發者的下一個目標?
●企業應用程式商店?
●整合生態系統?
●超低耗能伺服器?
●基於結構的基礎設施與電腦?
●情境感知運算?普適運算?用戶端運算?網格運算?滲透式運算?公用運算?

Gartner2014趨勢預測分析

我們來看看Gartner2014年預測的10大趨勢是否真的成形:

1.行動裝置多元化與管理
2.行動App與傳統應用程式
3.萬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4.混合雲與IT即服務仲介
5.雲端/用戶端架構
6.個人雲時代
7.軟體定義一切(Software-defined anything,SDx)
8.網路規模IT(Web-Scale IT)
9.智慧機器
10.3D列印

Gartner2014提出的10大趨勢還是圍繞在「雲」與「端」。雲是Datacenter,端是endpoint。唯一不在雲端範圍的預測,例如智慧機器與3D列印,都是首次進榜。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按:指企業員工自己選擇行動裝置,而不是用企業配發的)與APP連續兩年搶佔第一第二名。BYOD與APP開始對企業開始產生影響。APP中JavaScript與HTML5將帶來較深遠的影響。IOT(物聯網)的價值與應用還在摸索中。智慧型機器也尚待發展,目前比較成熟的是IBM Watson超級電腦與Google Car。

個人雲的時代要來臨,必須先解決移動網路頻寬與價格的問題。當比LTE/4G更快的網路出現,許多東西才不再需要存放在本地。如此質變產生量變,從而加速雲端的運用,讓個人雲的時代來臨。造就的結果是Datacenter的需求日益擴張,PC/NB更劇萎縮。

3D列印在2014年首次進榜。許多人說有了3D印表機,客廳就可以是工廠,可以DIY。但也沒見家裡有印表機的人,把印表機拿來大量印製印刷品賺錢?DIY狂熱者想完成一台FPV,3D 列印或許可以幫的上忙,但其實犯不著自己買—要喝牛奶不用自己養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3D列印工作室。所謂走進每個客廳,終將只是空想;3D列印不可能像電視、手機這樣鋪天蓋地的人手一隻人手一台。

典範轉移無法用數字預測

綜結Gartner近10年的分析,會發現Gartner可以說出新的科技或趨勢,但無法準確的預測典範轉移。科技趨勢,很難光憑一堆出貨數據預測出典範轉移。讀者閱讀科技預測報告,要有能力判斷,不必全然相信。人生有趣就在不確定的未來;如果每件事情都如預測,可能生活中也會少掉不少的樂趣。

後記:

以下是筆者自己在IT產業看到的科技趨勢發展,以伺服器、雲端為主:

1.伺服器邁入PC化模式
2.機房建置將進入40℃高溫機房與伺服器設計
3.水冷式伺服器除了高效能運算外,接受度仍低
4.3D IC技術可以暫時解決Memory wall的問題
5.3D Flash在10年內會威脅DRAM與HDD市場,同時改變未來電腦架構
6.ARM Micro server短時間沒有合適的應用(Intel正全力阻止ARM進入伺服器市場)
7.4G/LTE走入家庭,固網淡出家庭
8.公共WiFi普及後將分速收費—例如高速收費、低速免費
9.穿戴式設備會以人們意像不到的方式出現
10.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Agent住在雲端上幫每個人打理日常生活

作者簡介_有物報告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是一個內容深、觀點多、有時帶點幽默的網路媒體。我們聚集了科技業的業內人士,從專業的角度探討科技業有興趣的議題,包括國際合作、新科技、領袖、商業策略、遊戲、動畫、法律、職場生活、以及創業等。有時這裡的讀者留言比原文更精采,是令作者們又高興又不好意思的特色之一。

「有物報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智慧機 3D列印 機器 科技趨勢
有物報告
有物報告
有物報告
展開箭頭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是一個內容深、觀點多、有時帶點幽默的網路媒體。我們聚集了科技業的業內人士,從專業的角度探討科技業有興趣的議題,包括國際合作、新科技、領袖、商業策略、遊戲、動畫、法律、職場生活、以及創業等。有時這裡的讀者留言比原文更精采,是令作者們又高興又不好意思的特色之一。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