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我親愛的「刺蝟小孩」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我親愛的「刺蝟小孩」

撰文者:潘子祁、曾俞凱
蹲點台灣 2013.09.04

編者語:

「蹲點‧台灣」活動為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的志工服務活動。今年總共有24組大專學生,在暑假中,到全台灣多個社區,花15-20天時間,為當地社區做志工服務或是拍攝記錄影片。《商業周刊》以媒體專業從旁協助,指導學生寫作文章和提供取材建議。

這20個偏遠社區,從新北市、雲林、南投、台南、高雄、屏東到花蓮、台東。多數學生在活動開始前都沒去過這個地方,卻十分渴望在盛夏去那邊服務人群,為台灣這塊土地盡份心力。

廣告

《商業周刊》網站將從7月15日起,編輯團隊將精選參與學生的蹲點日誌,彙編後於每週四刊登在「蹲點‧台灣」專欄部落格上,讓我們一起透過這些年輕的眼睛,看看這些同樣在台灣,你我卻都沒有機會去體驗的生活、想過的事情。

嗨大家好,我們是潘子祁和曾俞凱,政大新聞系;一個是畢業生,一個要升大三。這個暑假,我們到了南投埔里的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蹲點,良顯堂基金會是一個輔導兒童、青少年的基金會,協助青年提前為未來求職做好準備。

台灣近年來興起不少路跑活動,提倡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兼顧親子同樂的性質。不論哪一場馬拉松,都有起點與終點。在現實生活中,常有人以馬拉松比喻人生,無非是取馬拉松比賽中不停歇、持續前進的形象當作隱喻。

廣告

只要是熱衷於跑步的人都知道,每每在操場、河堤、人行道上,或快或慢、或疾或徐,總會有力有未逮的時候。即便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倦怠感,也常在腦中閃過「啊不如就此打住,回去吧!」有多少人在心中無限次吶喊後,仍選擇繼續下去?或是調頭回去,或是乾脆「轉個跑道」,不再跑步而選擇其他運動?

人生猶如長跑,跑在一條有終點卻看不盡的道路上。在很多時後,我們都曾暫停,猛然發覺原來自己是隻身一人,蹲在一旁喘息,期待獲得哪個人的諒解。只是,真實的人生往往並非如此順遂。

馬拉松的第一個轉彎處

W,是個國中生。國小時父母便雙亡,和大他兩歲的哥哥住在一個離鬧區只有十五分鐘不到、卻杳無人煙、浸沒在荒煙蔓草堆,稱為「家」的所在。除了青少年共有的學業壓力、男女朋友外,他還得負擔家計。

僅僅「家計」二字看似簡單,展延起來卻如屋外的咸豐草,繁多難數:

這個月健保繳了沒?

水費、電費、瓦斯費多少錢?(很抱歉在網路時代,他們家沒有網路、電腦和3C產品。)

學費、雜費、便當錢多少,怎麼來?

腳踏車壞了……哥,家裡有錢修嗎?

畢業旅行,哪有錢?

交朋友?打工賺錢都沒時間了說……

S,是個「遺族」。不知情的路人在知道她的身分後,可能都會對她「丟石頭」。所幸她懂得為自己而活,畢竟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曾經她居無定所,相關單位也難以找到她。最近她好多了,並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也不再翹課了。

或許人們總會問為什麼要翹課?為什麼要逃家?在這裡我可以簡短的說,是那張成績單呀。有時它的名字被喚作體制與現實。

C,原諒我還得繼續不厭其煩的介紹他們,在國中以前,他是個被祝福的孩子。成績「特」優異、父母疼愛;國中開始,他宛如被詛咒,家中人盡散,在沉重的傷痛中只能靠自己振作,未料年紀輕輕的他被捲入如洋蔥一般,一層又一層的複雜糾紛中,每一瓣掰開都是一個混亂,從學校、課業、人際、家庭乃至家族。

那掰開的清脆聲響,正是一名少年散了一地的人生與心情。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很多這樣的少年,就在社會上的各個角落。如果說童年是天真快樂的,那麼青春期恐怕就是人生這場馬拉松的第一個彎道。

跑在第一個彎道上,別忘了,在彎道之前他們可是受到父母的庇蔭,同時身體也還沒有因為賀爾蒙分泌而感到困擾,喘不過氣也是正常,覺得累也是正常。

然而旁人看了卻不見得「感同身受」,旁人並不是真的指那些無關的社會大眾,有時就是他們周遭的老師、父母。

「整天只知道和那些不回家的孩子玩、玩、玩,小貞怎麼就不念點書?」

「怎麼這麼簡單的東西你也不會?都教了幾遍了,今天回家先罰寫十遍再說。」

「逃太郎」、「惡少」、「刺蝟男孩」都是我們的孩子

在良顯堂,我們稱他們為「逃太郎」;社會大眾可能僅用表象,稱他們為「惡少」;即將在今年8月31日公共電視晚上九點播出的電視劇,則稱他們為「刺蝟男孩」。

一如劇組官網介紹:

「人人都有故事,但是當自己照了鏡子,或者當起旁觀者,要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或別人的真實面?

今年夏天,有一部戲劇「刺蝟男孩」,描述幾個來自失親或失能家庭的少年,從觸法到自省的故事,與年輕人血氣方剛的個性裡外應合,訴說著年輕成長的詩歌。

而稱作刺蝟,正是因:刺蝟天性膽小易怒,也容易緊張,當牠縮成一顆長刺的球,你打算怎麼跟牠做互動呢?」

這就是青春期,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青春期。或許看起來「每個人都有可能這麼不幸啊?誰的人生不是不順遂的呢?」

是的,誰的生命中沒有個七病、八災、九苦難。然而當一切都發生在青春期時,卻是最無力改變的時候,而且「錯」了就難回頭,並不是指他們本性不改,只是社會的接受度仍不能樂觀期待。

青春期要的不多,只是一個可以擁抱的對象而已。看起來像個刺蝟,也只是表象而已,在青少年的心中,渴望的仍是兒童時期的愛與關懷、歸屬感;只是表面上不表現出來而已。

找個補給站歇歇腿

站在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們,只是需要一個穩定的、正向關懷,社會工作者提供的服務就像這場馬拉松的「休息站」。不過休息站可沒那麼「醒目」,掛個「基金會」的招牌就會有「生意」上門。

青少年的服務絕對是場漫長的馬拉松,而且幾乎沒有終點,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案主而言,他們希望有人陪伴到何時。

但要因此而否定短時間內的改變的價值,卻是過度悲觀。至少沒有試過便宣稱失敗,等於沒有起跑便判定「賽局已輸」。打從嬰兒呱呱落地開始,人們早就開始了這場只有起點的馬拉松。

能夠一個人堅毅地咬牙跑完馬拉松的人,畢竟是少數。而經歷青春期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想要一舉滿足所有青少年的需求,祈禱一個組織、一個體制能夠有效率的解決,是相當不切實際的。

不過也不能因此放棄,或坐視不管。而基金會的精神領袖陳綢阿嬤最常說的話,「這是眾人的理念、眾人的努力才能有的成果。」正好點出了這一點。

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中,我們也曾有過自己的夢想,那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雖然只靠一個人的改變是困難的,即便是黑夜中的微小星辰,也可能集結成絢爛繁星,給正在路上迷惘的孩子一個前進的方向。

給良顯堂基金會的社工們。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刺蝟男孩 良顯堂基金會 青少年 蹲點台灣
蹲點台灣
蹲點台灣
蹲點台灣
展開箭頭

每年暑假,總有一群大學生,帶領我們到全台灣各個角落,用鏡頭傳遞台灣在地的美麗與感動,也透過實際行動讓我們發現數位科技將心拉得更近、讓腳步邁得更遠!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