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別窩在台灣唸研究所 年輕人現在更該出國唸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別窩在台灣唸研究所 年輕人現在更該出國唸書

撰文者:鍾子偉
精選書摘 2013.08.21

Bentom Wyemji@flickr.CC BY 2.0

我之前在日商工作,有許多機會遇見從日本來的日本企業或外派的日本工作者,這些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很不喜歡來中國的,另一種是很喜歡來中國的。不喜歡的人,大多是持有中國(上海)很亂、治安不好、法制不健全、人民不守交通規則、環境很髒、食物不衛生等等的刻板印象,從他們的眼神、說話態度,就知道他不喜歡中國,待在中國很不開心。這類人約佔20%,就是無法逃避公司派遣的情況下,被公司派過來開會或工作,但恨不得立刻飛回日本。

另外80%、喜歡中國的日本人,而且很有趣的是,這些日本人大多是40到55歲之間。問他們是否喜歡來中國經商?他們往往答稱非常喜歡,而且最期待的就是每2個月被派來上海和我們開會。

廣告

問他們原因之後,某種程度上,這些日本人這麼愛來中國,是因為每次來到上海或北京這類快速發展的一線城市,會讓他們想起20、30年前的東京、大阪、京都等大都市進行各項公共建設、機場、大樓、道路,快速發展起來之際。那時他們剛好20、30歲,還記得那種年輕人參與一個國家快速往前衝的時刻,在機場、在高鐵站、在地鐵站,整個城市裡的年輕人都很有衝勁、精神,他們非常懷念那種感覺。

對這些上一輩的日本人而言,他們年輕時,見證了自己國家正在成長的輝煌年代。

現在他們來到中國,看到上海年輕人、所有外資、國際精英都聚集在上海、在中國,這樣的盛況令他們非常振奮。

因為日本經濟已經泡沫化20年了,對這些有企圖心又記得日本上一代精神模樣的人,他們來到中國,看到中國年輕人那麼有幹勁,是會上癮的。所以他們回日本之後,會抱怨現在日本年輕人一點衝勁都沒有,整天在家玩電腦,都是宅男,日本經濟幾乎已經停滯20年了,年輕人卻都還沒有想要改變現況的覺悟。反觀,韓國人和中國人是多麼積極想超越日本,但是日本年輕一輩卻完全沒有危機意識。相對之下,日本境內令人感覺蕭條、令人沮喪,所以每次他們來中國,來上海,看到這種向前衝的勇氣會覺得非常棒。

廣告

另一方面也令他們更擔憂,因為這代表中國(中國年輕人)要起來取代日本這一代了,所以愛恨交織的感覺才會如此明顯。

為什麼要出國念書?

這些老一輩的日本主管大都50多歲,最常跟我講的例子就是,你如何看出一個國家正在走下坡?

最容易、最早出現的一個徵兆就是,出國的時候,譬如到美國或到歐洲,在當地學校,原本有很多比例是某個國家的留學生,然後這個比例逐年在下降。日本主管跟我講的故事都是,20年前他們到美國,絕大部分留學生是日本人,再來是台灣人、香港人,但現在幾乎都是韓國人與中國人了。

這其中有很多因素,社會、心理或經濟因素,以致本國對本國年輕人而言,出國去拿學位的經濟投資報酬率已經沒那麼高,所以他們寧可待在國內,或者他們在國內的薪資所得並不會因出國留學而繼續成長,以致出國念書的投資報酬率降低,不值得出去了、或導致無法出去了、或沒有理由出去了。所以大家就都待在國內,這又代表了好幾層意義:不出去,就無法得到更多的交流、國際刺激,就不會打破僵局、無法創意思考,諸如此類。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20年前的高峰時刻,日本海外留學生最多,之後逐年下降。回想起來,台灣產業整體結構走得跟日本非常類似,日本卡了20年之後的5到10年,再換台灣卡了10年,所以目前台灣很多地方是慢了國際舞台5到10年。譬如,台灣的留學生已經降到過去20多年來最低,而台灣的薪資所得過去10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據此,對年輕人而言,他們確實沒有任何經濟或社會因素要出國求學了。

出國念書的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為什麼要出去?這也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現象,反而韓國人、中國人拚命讓年輕人出國進修。出國求學的人口數越多,受到更多刺激,和其他國家人的互動就更多,有了勇氣、自信和想法,帶回本國來刺激國內經濟與社會進步。這對台灣而言是很嚴重的惡性循環。

日本已經開始出現這種現象,所以這些40、50歲的老一輩經營者,對現在日本年輕人非常沮喪與擔憂。日本內部經濟已經停擺20年了,所以年輕人不知道上一代曾經厲害過,也不記得這些事情,他們出社會以來的記憶就是這樣待在日本,大學畢業就找份工作,薪水不會漲,工作穩當就好。我何必出國、何必去跟中國、韓國人打拚呢?

台灣年輕人已經開始出現這種現象,他們知道韓國人、中國人比較厲害,也知道台灣人已經較少出國進修了,但是他們就像鴕鳥般,根本不想知道,繼續待在舒適圈裡,縱使薪水沒漲很多,只要過得去就好。

再進一步,最可怕的就是這種現象,年輕人知道這個問題,大家都在說中國在前進,韓國越來越厲害,但是拜託不要管他們,就讓他們待在台灣領著10年也不漲的薪水,反正也餓不死,日子過得去就好,何必給他們這些壓力,不要一直說中國市場快速起來了、或韓國年輕人多積極有衝勁,這些都太令人沮喪或太沉重了。

從國外、從中國、從日本,反過來看台灣內部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加嚴重與更令人擔憂。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台灣未來5到10年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我們在大中華區、在整個中國的定位、優缺點、優勢。

台灣未來要如何和中國競爭

《商業周刊》網路專欄有一位非常熱門的作家黃齊元(老總的兩岸手札),他50多歲,是台灣公司的總經理,也是金融界很有名的銀行家、企業家。

我們有一次一起喝咖啡,我和他聊起未來亞洲或台灣年輕人的一些商業趨勢、特徵,以及我們該擔心什麼。

如果讀者上網看過黃齊元先生的文章就會知道,他大部分的經驗都是在大中華地區、亞洲區或國際間做金融、服務業之類的業務,所以他在中國市場的經驗值比我深入,更比一般年輕人多。他的文章有百分之七、八十,焦點都在講中國市場未來的潛力、發展,台灣人該如何思考、如何警惕,我們的競爭舞台不該只想著台灣,不要想著小規模,而應該想著整個大中華地區,跟其他未來中國年輕人做競爭,該如何把我們的視野放大一點。他寫文章的口氣往往是50幾歲的前輩以過來人的身分在惕勵年輕人。

閱讀黃齊元先生的文章時,往往看到第二頁,或光看標題,我就推測可能會引起很多年輕人或「鄉民」反感。果然沒錯,在網路上往往會招來比較激烈或是比較不理性的年輕人在罵說,「喔,這是標準的上一代把台灣搞垮,然後現在去擁抱中國大腿。」「上一代總是會念年輕人,永遠只是中國好,如果中國好,那你就去中國,不要在台灣用健保看醫療保險、或許我繳的健保費都比黃先生還多。」往往看到的是一些無關緊要、非理性的論點。

那次我們喝咖啡時,我向他提出這點,就是從我們這一代的角度,我看他的文章,往往看到第二頁或一半,就瞭解他的用意,去過中國的人或在大中華地區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他講的百分之百是對的。但是他講的方式跟感覺,角度像在偏袒中國,一定會招來很多爭議與麻煩。我問他:「你為什麼要找這麼多麻煩呢?」

他的解釋非常簡單,從他的角度,他已經55歲了,快要退休,他的事業、財務都已經非常穩定與成功。他其實並不需要做這些事,那麼他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為什麼要刻意每個禮拜,以第三者的角度,近乎很可憐的,以老一輩的角度一直在跟年輕人講說,要加油、要思考、要警惕,要小心。但是年輕人總是不領情的反罵,你就是唱衰台灣,只有中國是好的。

我問:「那你為什麼還要一直繼續做這樣的事情,無論稿費或花的時間,絕對沒有必要做這種事情,為什麼還要每個星期堅持做?」

他的回答非常簡單,從他的角度,無論喜不喜歡這個事實,無論開不開心,毋庸置疑的是,台灣的地理位置就剛好位在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國旁邊,你不用喜歡這個事實,但是你必須接受這個事實。

台灣年輕人越沒有自信、越不想要知道中國跟韓國年輕人比我強、他們國家的經濟快要起來了,越是不想要被念,那麼就越完蛋,就越邊緣化,國際現實就是如此。

對很多人而言,像美國人其實很羨慕台灣人,地理位置剛好位在中國旁邊,無論是物流、做生意、教育、語言、文化、都很容易可以把握機會。為什麼我們偏要局限住自己,偏想把自己鎖在這個小島上,偏要把我們的世界觀放得非常微小。別人都非常羨慕我們有這種機會,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連想去接受,甚至連想要進一步瞭解「中國大陸的市場發生什麼事情、中國年輕人在想什麼?未來趨勢是什麼?我的機會是什麼?」這樣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想知道?那麼,台灣還有什麼未來?

從黃先生這一輩過來人的角度,他願意冒著被謾罵的可能,每星期提醒我們,要想、要加油、要警惕、中國要超越我們了,我們最基本要做到的,是至少要接受這個事實。

值得思考的是,現在沒有人說要擁抱中國,也沒有人說中國有多好,或中國政府多厲害、多有效率,中國多麼有錢,沒有人一定要開心或是全盤接受;但是,最起碼,我們要保持理性,要對自己勇敢的說,沒錯,事實就是如此,那明天我該怎麼辦?

中國哪裡做得比我們好,我們該學習;哪裡做得不好,我們該引以為鑑。我們明天到底要如何和中國競爭?這個才是將你的世界觀、你的世界舞台,從台灣拉到中國、拉到大中華地區,甚至拉到全亞洲的作法。終極思考目標,就是我的觀念要放得更大,而不是局限在台灣,困在台灣,整天互相謾罵,把自己邊緣化得越來越嚴重。

親自去中國看一看吧

百分之八、九十的台灣年輕人要是沒有來親眼看過,就只會批評,大家都只是在擁抱中國大腿、唱衰台灣,但是只要親自去中國看一看,你就會知道大人們在說的社會現象是什麼。很諷刺的是,台灣那些整天謾罵的人,往往多半是沒有出過國的人。如果自己實際走一趟中國看一看,就會知道那些聚集在上海的國際人士有多優秀,有哪些大品牌跟大公司都已經進駐中國,相互競爭,也會知道台灣是如何的被邊緣化,台灣年輕人是如何的井底之蛙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把台北有哪些國際級、五星級的商務旅館跟上海有哪些飯店一比較,就會知道台灣落後得多麼嚴重。從有多少五星級飯店跟商業人士會去的飯店,就會知道當地有多少國際交流、多少會議、多少展示場、多少業界展覽、就會知道其實中國的經濟實力有多強。

而光從這點就可推估,其中存在著多少GDP、未來產業發展與未來的潛力。

上海五星級飯店的數量至少是台灣的10倍,台灣的五星級飯店較新穎就是W Hotel、遠東大飯店、艾美寒舍,比較老舊的是喜來登、晶華酒店,大約就是這不到10家。但在上海的外灘,半島酒店、凱悅酒店就有好幾家、華爾道夫,有一堆台灣人聽過或沒聽過的世界頂級飯店,要是一直待在台灣,永遠也不會知道存在的飯店,他們的程度、水準、規模、飯店裡住的商業與國際人士的水準都是台灣的好幾倍。

每次有朋友來,我都會帶他們去看看,光是一個星期五晚上,看見的國際人士數量和水準,都會讓他們驚呼意外,因為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白領階級,來談判或談生意的,而非像在台灣遇見的許多外國人多半是來教英文的。親眼目睹之後,就會知道台灣被邊緣化的多麼嚴重了,光從飯店的數量跟品質這一點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明確。

未來是中國的市場?

「未來是不是會變成中國的市場?」
「台灣是不是在5年內就會被中國追上?」
「而中國再過10年也會超越美國?」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個人基本上持保留態度,因為中國還有太多社會問題要解決。

例如,在中國,土地是國家的,而非個人的。如果要開發某塊土地,政府可以跟業主簽約50年或90年,但土地還是國家的。

所以,當地政府批准之後,才能蓋商場、店鋪或飯店之類的建築物。中國現在大部分一線城市的GDP或經濟成長大都是靠房地產支撐。因為獲利豐富,所以很多外商想要搶進佔一席之地,於是有很多投資標的,但是不論投資多少錢,最終,利潤、稅收、土地權都還是政府的。

又例如,我住在上海時,從公司走回住家途中,會經過上海最熱鬧的南京西路,10月1日中國國慶日之前的幾個星期,一整排高級百貨公司的燈光閃爍,照亮整條南京西路,它們的一樓整排都是LV、GUCCI、PRADA等等世界頂級精品名牌店。

然而,這些奢華名品店的騎樓下,是一群無業遊民、還有8、90歲的老奶奶坐在小矮凳上做手編小花,賣給觀光客。我相信,60年前,共產黨接收中國的時候,一定給過老奶奶「這輩子不用再擔心吃住了,國家會照顧妳的未來」之類的美夢。但到了90歲,她還是孤伶伶坐在路邊做手編小花,一朵花賣幾塊錢,只求溫飽。

看著滿街宣揚共產時期的懷舊海報,上面寫著「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永遠記得黨是為人民服務」,農民、工人們拿著旗幟穿過街道。

在10月1日假期前後看到這種衝突的畫面,感覺格外諷刺。這所有的畫面:我看到的精品、百貨、人民、宣揚共產黨的海報,完全抓住了中國未來10年之內要解決的問題,但真的有辦法解決嗎?歷史上有多少政府能夠在沒有暴力流血下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恐怕很難。

過去20年來,中國已經成為開發中市場了,所以有錢人增加了,但弊端是,這整個系統還是有很多不合理之處,到最後,受害的還是中國政府60年前答應要照顧一輩子的那一世代的人。

書籍資料

書名:放膽去闖:上海職活的故事
作者:鍾子偉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13日
出版社:商周出版

鍾子偉

2005年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輔系經濟系畢業。
2009年 哈佛商學院畢業。
2009-2011 年 三麗鷗美國事業開發部經理
2011~2013/04 三麗鷗中國區總經理。   

著作:《哈佛商學院教我的成功關鍵》、《人生不是只有步驟一、二、三》、《記得你22歲的眼神》、《18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

「商業周刊」官網線上專欄〈哈佛之後的人生〉的人氣作家。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日本讀研究所 日本研究所 出國研究所 出國唸研究所 出國念研究所 國外研究所 出國 研究所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