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40歲了!不走升遷的階梯,你會更快樂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40歲了!不走升遷的階梯,你會更快樂

撰文者:藤原和博
精選書摘 2013.07.10

40歲之前,你為了在升遷的跑道上狂奔,總是延後想去的旅行、放棄最愛的運動、犧牲陪孩子的時間、忘了關懷另一半、沒有選擇真正喜歡的工作……,「事業有成了以後再說」,讓你不斷延後真正想過的人生?

一年是一天的延長,人生是日常的累積,要等不忙,才過想過的人生、做想做的事,將會在退休時發現家人、朋友、興趣和健康都已離你遠去。

廣告

40歲,是人生的中場,是決定未來40年人生走向的關鍵時刻;也是有足夠的智慧和基礎,做出最好選擇、重訂人生優先順序的黃金年華。作者藤原和博即在40歲時,毅然放棄平步青雲的上班族生活,選擇一條更自在、更有滋味的人生路。他捨棄主管高薪,改當自由的專業人士;他減少應酬,開始運動;他結束鬧區生活,體會在地之美;他解掉多年的保險,重新理財;他與人交心,不再交際;他不被世界傾銷,設計自己想要東西…..,他發現他得到更多,找回了自己的人生,原來,幸福是「選擇想要的,而不是最好的」。

§

作家司馬遼太郎曾寫過一本很有名的小說《坡上的雲》。

這部作品深入刻劃了日本人從明治維新到日俄戰爭時代的氣概,從這部作品創下1,900萬冊的驚人銷售量,就知道這本小說對日本人帶來了多大的衝擊。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夢想。那是個浪漫的年代,只要抬頭看向前方的坡道,就會看到「雲彩」。

廣告

「坡上的雲」世代的平均壽命只有現在的一半,那時候,每個人都是從容走過孩提時代,然後長大成人,服完兵役,繼承家業,努力工作,迎接退休,走向生命的終點。那個時代的人幾乎都過著這樣的人生。

然而,現在的我們就不同了。比方說,即使在60歲至65歲期間退休,以平均壽命來計算,多數人仍然可以再活二、 三十年,和「坡上的雲」世代相比,人生的長度增加了許多。

我們很難用上一代人的態度迎接即將展開漫長熟年。因為現在的人生不會在抬頭仰望雲彩、走到坡道的中途就結束了。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坡道等我們的將會是另一個新的「坡道」,每個人都將迎接長達二、 三十年的熟年,一個幾乎和工作生涯等長的時期。

因此,該如何度過50歲之後的30年?我認為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帶著全新的心態,才能快意地走上坡上的坡。

慢慢做、開心做、做自己:了解自己曾是「好孩子」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是生化人。

生化人的特徵就是一旦有目標出現在自己面前,就會努力爭取一百分,並且用這種態度對待入學考試,而這種使命必達的姿態有如大腦密碼,已經事先輸入每個日本人的腦中。進公司後,所有人都投入業務競爭和升遷競爭,包括我在內,大家都不是被迫這麼做,而且甚至樂在其中。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我們從小被灌輸了這種想法,我們深信只要功課好,就會有好事發生;只要提升業績,就能得到獎勵。

我們被灌輸的咒語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句話:「趕快做」、「要做好」、「做好孩子」。這些咒語不光出自父母之口,老師也會說,鄰居阿姨也會說。整個社會、整個時代都在這麼說,久而久之,我們也就對自己這麼說。

這三句話會讓人變成不主動思考,無意識地快速處理事情的人……。這就是白領階級的我在傳輸帶上接受的教育,最後變成名為上班族的白領生化人。

「坡上的坡」世代或許至今仍然每天努力當個「好孩子」,然而,我們不妨捫心自問,這到底有什麼意義?自己內心真的願意只為了符合世俗眼光,平平淡淡地過一生嗎?

不走升遷的階梯也很好:找回自己的時間和想做的事

在公司這種組織中,一旦當上課長、部長,而且隨著職位愈來愈高,就會愈來愈遠離原本的工作、該做的工作和想做的工作,使我們在退休之前,深陷風險之中。

事實上,在三、 四十歲成為課長,逐漸離開第一線工作後,就會發生我稱之為「工作老化」的現象。當帶領的下屬愈多,領導的組織愈龐大,就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處理管理的工作。

主管的工作是什麼?就是盡可能把工作交給下屬,培育下屬。換句話說,上司的工作,就是把工作都交給下屬去做。主管原本可能有很強的業務能力,但在升上課長之後,就必須用和之前不同的方式提攜下屬。明明業務才是自己的強項,卻必須開始做管理工作。於是,有六、 七成的時間都耗費在以下三件事上:

● 陪同下屬一起拜訪、接待客戶,包括在公司內接待客戶。
● 考核下屬和處理人事問題,包括和下屬聚餐。
● 開會和協調工作,包括和公司內相關部門進行協調。

我用接待、考核和會議這三個日文的第一個字母,將三件事合稱為「SSK」。

實際看一下公司董事級主管每天的行程,恐怕有人的SSK比例高達九成,這也代表根本沒有時間做「自己的工作」。

在組織內,能幹的人會步步高升,然而,諷刺的是,當能幹的人步步高升,SSK的比例也會逐漸增加,做「正事」的時間就愈來愈少,並且對於「開會」、「逃避責任」這兩件事也愈來愈得心應手。久而久之,就可能成為一個光說不練的無能之徒。

相信很多人都曾納悶自己的上司何德何能,居然可以當上主管。其實很可能因為他曾經很能幹,所以升遷得特別快,但原本的能力都被SSK淹沒了,中階主管一旦被SSK奪走時間,就難以精進真正的能力。

任何階級組織只要以「升遷」做為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的獎勵,都會落入陷阱,不但個人無法發揮應有的能力而遭到埋沒,組織也會停滯不前。升遷不僅對個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對組織來說,也是一件可怕的事。

而且,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當十年、二十年的主管,很容易陷入「我很了不起」的錯覺中。一旦面對現實時,才赫然發現自己在公司以外的地方,或是第一線根本無用武之地。這種人生所冒的風險不是很大嗎?

對工作做出取捨:被公司盤點前先自我盤點

一般公司多半要求員工在20多歲到35歲前努力工作,但在35歲到40多歲這個階段,就會開始「盤點」員工,了解員工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和技術。說得極端一點,就是判斷「這個人能不能派上用場」。任何一個組織都會進行這樣的「盤點」工作。

正因為這樣,我建議在你被公司盤點之前,先自我盤點,把自己想法加進公司對自己的盤點中,如此就可以避免一味被公司支配,找回自己的人生。

必須注意的是,先要認清自己前進的方向。有一個圖表有助於思考這個問題,我稱之為「報酬矩陣」。

橫軸向右是「希望經濟報酬極大化」,向左是「希望非經濟報酬極大化」。經濟報酬是指薪水、獎金、股票、選擇權等金錢方面的收入。非經濟的價值包括使命感、榮譽、品牌、夥伴、溝通、對育兒的好處、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等價值。簡單說,就是考慮自己要追求哪一種價值。

縱軸向上是「希望在組織內有權力」,向下是「希望個人更具實力」,如果用「追求權力」及「追求專業」來表達,就是思考如何在追求權力和個人工作能力之間取得平衡。

用報酬矩陣自我分析,可以看清很多問題,了解自己到底想要追求權力,還是專業?比較重視金錢報酬,還是金錢以外的價值?而且重視到何種程度?以及自己因為哪些強項得到目前的報酬等等。

為了充分運用這張矩陣圖,我希望各位做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無論如何都想要追求的、非經濟的價值具體列出來。

每個人應該還有其他重視的價值,例如興趣、愛好、朋友,總之,盡可能列舉出很多不同的項目,至少列舉超過和金錢同等,或是比金錢更重要的價值。在這個基礎上,再選出即使捨棄其他項目,也非要不可的前三大價值。最後,再從這三個中挑出一個絕對不願意放棄的價值,而且即使因此導致金錢報酬減少也在所不惜。

整理之後,再確認剛才的箭頭是從哪個方向?之後想要往哪個方向前進?日後希望用什麼方式得到報酬?現在可以做什麼?以後想要做什麼?

經過這樣的思考,就可以稍微整理一下有關人生的複雜思考。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盤點?

因為20多歲時,可以充滿夢想,勇於挑戰,但在35歲以後,就必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磨練自己的技巧。為此,就必須明確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升上主管乍看之下似乎值得慶賀,但未必真是好事,因為沒有人能夠保證當上主管之後,就不會遭到裁員。

我建議大家,如果不想當主管,想繼續當第一線的業務員,可以和公司商討,在業績增加的情況下,增加報酬。公司很可能會從正面的角度看待這個協議,因為公司可以拔擢其他更有幹勁的年輕人擔任主管。

不當主管以後,就可以遠離不想做的管理工作,而以業務員或專業人士的身分持續努力,一方面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報酬,一方面可以追求專業能力的提升,增加個人的實力。

當然,應該也有人像傳統的上班族一樣,希望追求權力和金錢報酬的極大化,但是,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時,也必須捨棄其他價值,承受無法磨練個人實力的風險。同時,還必須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到了60歲的退休年齡時,你對公司的賞味期限也跟著宣告結束。

如果願意承受這樣的風險,勇於當一個傳統的上班族,我並不否定這種選擇,甚至鼓勵徹底扮演好「上班族」的角色。如果為了升遷,即使遇到麻煩事或煩心事也願意忍耐,那就要盡最大的努力步步高升了。

存在感不是來自工作,而是家族記憶

對於即使如此,仍然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公司的人,我還要說另一個殘酷的現實:即使是留下傲人成就的超級上班族,公司也不會記住你。因為,公司是編輯職務和機能的裝置,不是記憶人類歷史的裝置。無論你為公司多麼賣命,留下了多大的成就,公司都不會留下你的人生記憶。

記憶自己人生的裝置到底在哪裡?那就是家人。你可能難以相信,常常對自己出言不遜的兒女竟然是自己人生的記憶體,但是,兒女這種不敬的態度會在父親找到容身之處、建立自信後,逐漸消失。

如果你希望留下更多的人生足跡,就必須更重視家人、各種人際的社群。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我們都要有勇氣捨棄該捨棄的,拒絕該拒絕的。

停止做許多事後,我找回了自己的時間。我再度認識到,自由思考的時間、和家人共度的時間多麼重要。只要能夠有意識地付諸行動,坡上的坡並不可怕。在人生走到終點的那一剎那之前,隨時保持期待、興奮和自在的心,並且,微微揚起頭,帶著滿面的紅光,向前闊步。 

書籍資料

書名:愈活愈自在:後40歲的樂活人生計畫
作者:藤原和博
譯者:王蘊潔

發行日期:2013年06月20日
出版社:天下文化

藤原和博

1978年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隨即進入Recruit Group,1996年成為該公司合夥人。2003年受邀擔任東京杉並區立和田中學校校長,為日本第一位義務教育民間人士校長,任期中曾邀請日本各界知名人士擔任講師,包括詩人谷川俊太郎、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小柴昌俊、小說家林真理子等人,2008年擔任橋下大阪府知事的特別顧問,為日本知名教育改革家,著有《人生的教科書》、《這個世界的規則》《35歲的教科書》、《身為人父》,現活耀於日本媒體與文化界。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主管 人生 升遷 快樂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