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創新與失敗 是社福機構成長茁壯的最好養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第八屆「傳善獎」- 在台灣各個角落默默努力的真英雄

焦點 | 時事分析

第一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

創新與失敗 是社福機構成長茁壯的最好養分

廣編企劃
2019.02.27

台灣社福界年度盛事「傳善獎」將於今年邁入第五屆,在3月1日開放報名之前,為了鼓勵社福機構勇於追求創新,特地邀請第一屆「傳善獎」五家獲獎機構,分享用錢、用人、用時間,去嘗試、實踐、學習之後,所累積的成功與失敗經驗,期盼起到承先啟後作用,協助縮短摸索期,少走冤枉路。

2015年第一屆「傳善獎」獲獎機構為永信基金會、張秀菊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與現代婦女基金會等五家,獲得陳永泰公益信託連續3年、每年每家400萬的經費挹注,致力於透過創新思維與作為,提升服務質量、組織效能、募款能力及社會影響力,進而讓更多弱勢朋友從中受惠。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林洋彬主任、永信基金會葉建鑫主任、現代婦女基金會范國勇執行長、張秀菊基金會郭碧雲執行長、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聯合勸募協會辜晨嵐專員、陳永泰公益信託王景賢總幹事及台大社工系教授馮燕

永信基金會: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

回顧3年來,這條創新之路並非坦途,然而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值得借鏡的珍貴經驗,像永信基金會葉建鑫主任提及,第一年執行時就發現照護長輩「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的設定目標根本無法達成,於是回歸初衷與檢視現實面,修改為「不約束、不尿布、不臥床」,在充滿變數之中持續做對的事情。

另外,如同台大社工系教授馮燕表示,現今已是社福機構「專業責信2.0」時代,除了追求組織效能最大化,更應該跨領域合作提升社會影響力,所以永信基金會憑藉傳善資源的有力助攻,不僅出版「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當成收入來源之一,更善用「傳善獎」系列影片開啟線上行銷與募款活動,持續強化專業照護品牌形象。

張秀菊基金會:建構可正向循環的創新動能

在「傳善獎」協助之下,同樣透過拍攝影片增進社會影響力的張秀菊基金會,郭碧雲執行長認為以往社福機構宣傳方式多為散彈打鳥,其實要有策略與方向,尤其平時應主動在社群平台分享感人或成功案例,一來建立認知印象,二來串聯社會大眾,形成一股正向循環的運轉力量。

至於機構創新部分,彭俊雄主任提到第一線社福人員經常忙於募款或行政事務,沒有足夠時間投入服務,幸好3年來有「傳善獎」的穩定經費挹注,可以增聘專業人員、降低離職率,以及順利編寫訓練手冊,強化內部管理制度與服務能量,興許運作之後累積到的經驗,可以形成一套營運模式,供其他社福組織參考採用。

圖/張秀菊基金會表示因為有「傳善獎」的協助,讓他們可以增聘專業人員、降低離職率,以及順利編寫訓練手冊,強化內部管理制度與服務能量,形成一套營運模式,供其他社福組織參考採用。

癌症希望基金會:逐步修正優化找回服務能量

負責承辦第一屆「傳善獎」的聯合勸募協會,表示創新通常不會一次到位,需逐步吸取經驗進行修正,這恰巧是癌症希望基金會3年來的心路歷程,鄭凱芸副執行長提到為了打造創新照護網絡,於是協助乳癌病友成立教育支持團體,希望藉由實際感受與回饋,優化各項服務內容,例如訂定假髮租借及清潔原則,就減輕病友們諸多不便。

當服務創新內化為組織核心價值,癌症希望基金會更懂得協同社會力量輸送服務資源,包括與學校合作志工服務營隊、與醫院共同打造溫馨友善空間,以及善用媒體或社群平台,在宣導癌症照護理念之際,提升假髮募捐、居家照顧等服務效益,帶給病友更多希望與力量。

圖/癌症希望基金善用「傳善獎」系列宣傳報導與影片等素材,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上擴大聲量,因而獲得了社會更多的關注與資源投入。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挑戰既有模式提升組織功能

幫助脊髓傷友生活自立以及回歸社會,本來就是高難度挑戰,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林洋彬主任感謝「傳善獎」的陪伴,可以放手在不斷磨和的過程中,找到最佳服務方式與工具,像是導入智慧科技,讓輔具操作可以滿足個別需求,更加便捷人性化,進而提高傷友自信心與生活能力。

另外,為了降低傷友對家庭與看護的依賴,還開設兩性關係及職能訓練課程,鼓勵積極面對人生,特別是不同於以往只是單項專業科目授課,現在改為協助釐清職涯方向之後提供支援,例如創新的「代聘代管」機制就成為最佳媒合管道,方便傷友可以在友善環境裡遠距離完成工作,創造雙贏局面。

圖/不只是經費的挹注,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林洋彬主任更感謝「傳善獎」的陪伴與專業經驗分享,讓他們快速成長茁壯。

現代婦女基金會:勇敢做夢努力圓夢不要怕失敗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鄭信真理事長讚許「傳善獎」不只挹注經費,更重要的是陪伴與經驗分享,協助社福機構學習成長,對此大表認同的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范國勇提到,3年來確實因為「傳善獎」,完成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像是媒體宣傳以及募款活動。

李姿佳專案社工師舉例,連續2年舉辦的校園影片徵件,成功強化年輕族群的性別暴力預防意識,加上拍攝電視廣告、舉辦演唱會、出版性暴力防治手冊、製作資訊懶人包、跟學校合辦服裝秀等方式,也開啟與社會對話的多元管道,印證只要敢「做夢」,就會有前進和改變的動力,逐步實現婦幼免於暴力傷害的理想境界。

善用「被看見的力量」 彰顯公益價值與社會影響力

看著第一屆「傳善獎」獲獎機構走完3年計畫,陳永泰公益信託總幹事王景賢直言最大受益者絕對是全台灣的弱勢朋友,因為五家社福機構勇敢開創新的可能性,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足以成為學習效法或避免重蹈覆轍的寶貴經驗。

尤其有別於其他獎項,「傳善獎」重視公益效果能否最大化,除了「傳善獎」本身穩定經費挹注之外,加上提供專家學者三年持續支持與陪伴,讓機構願意改變心態、思維與作法。更協助將得獎機構提供的服務及對社會的貢獻,刊登於報紙、雜誌、新聞台製作專題報導、製作國中小課程教案等,透過各類型媒體平台,善用「被看見的力量」,集結更多有心人加入公益,編織出一張更大更廣的資源網絡,創造出一波波善的循環。

圖/獲獎機構、主協辦單位及專家學者互動進行意見交流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養分 創新 失敗 機構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