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25%重稅罩頂 台商4大因應對策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中美貿易戰 全解析

財經 | 商業趨勢

25%重稅罩頂 台商4大因應對策

25%重稅罩頂 台商4大因應對策
25%關稅估計將對美國自行車產業帶來2億5千萬美元損失,連布局全球的捷安特也難逃衝擊。圖為捷安特天津廠。
25%關稅估計將對美國自行車產業帶來2億5千萬美元損失,連布局全球的捷安特也難逃衝擊。圖為捷安特天津廠。 (攝影者:楊文財)
撰文者:曠文琪、李玟儀
2018.12.11

*註:原文刊登於《商業周刊》1609期,2018年9月12日出刊。

中國陷入與美國的貿易大戰,正構成台商今明兩年最大的變局。

美國時間9月6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結束接受公眾對2000億美元關稅商品清單的意見提交,包括蘋果、捷安特等企業,都趕在最後一刻提交文件,希望被排除在清單之外。

蘋果的文件裡揭露,最新關稅清單中,從蘋果觸控筆、手錶、耳機,甚至是電源充電變壓器等,都在其中:只要它們是從中國生產出貨到美國,就會被加徵1成或2成5不等的關稅。

廣告

捷安特提交的文件也透露:去年有1540萬輛腳踏車進口到美國,有9成都來自中國,一旦清單生效,若關稅幅度確定是25%,美國自行車產業損失將達2億5000萬美元。產業供應鏈幾乎全被波及,從腳踏車整車、輪胎、內管、頭盔到車燈,都在清單中。

論代工,蘋果供應鏈仍是台股主力。論自有品牌,自行車行業是台灣驕傲。

現在,影響台灣甚深的兩大供應鏈,都因中美大戰出現震盪。「如果它百分之百產能在大陸,然後它又碰到2000億(美元關稅)的話,那它就是生死存亡。」資誠國際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曾博昇說。

台商該怎麼辦?各種困惑隨著大家所處情境不同,接連產生:「我們公司在中國生產,在台灣維修,但現在產品在美國壞掉,送回台灣維修再運回美國,竟要台灣這邊去支付關稅,因這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廣告

「我們又想:把產能移回台灣,但台灣的生產產能已經被搶爆了,動作太慢的根本沒辦法……,而且,如果只是把中國生產的零組件都拉回台灣組裝,就可算作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嗎?」

資誠創新整合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說,在這場變局中,台商要想全身而退,就不能只想著:把廠搬回台灣,或是搬到東南亞這麼簡單。移動產能時,如果沒搞清楚「原產地」法則,很可能最後白忙一場。

川普只花3個月 全面封鎖5千億美元中國出口――3波貿易懲罰清單一次看

※第1波 500億美元

█美國開槍
6/15公告:分兩輪實施課稅,多為工業、科技類產品,包括「中國製造2025」政策的重點項目,稅率25%
7/6實施第1輪:340億美元、商品:818項
8/23實施第二輪:160億美元、商品:279項

█中國反制
對原產於美國等值進口商品,分兩輪加徵25%關稅,包括大豆、汽車、水產品
》改向巴西購買,巴西大豆創溢價新高

※第2波 2,000億美元

█美國開槍
7/10公告:(預計最快9月下旬實施)
商品:暫定6,031項
8/1宣布:擬將10%稅率改為25%(稅率仍未定)
》若成真,台商受衝擊極大,即便人民幣貶值,也難解獲利落差

█中國反制
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生效時間待公告)
》金額規模不對稱

※預告 第3波 2,670億美元

█美國開槍
9/7公告:川普受訪表示準備對另外價值2,670億美元商品課稅
》等於全面加稅再施壓

█中國反制
中國商務部尚未做出因應對策
》中國冷處理,預計等到11月大選時才回應

◎第2波課稅重點項目,衝擊台灣蘋果廠商、自行車!

1.電子產品:包括Apple的 MacMini、Apple Watch、AirPods無線耳機、滑鼠、電源轉換器之相關零組件
2.自行車:整車及相關零組件,包括輪框、充氣輪胎等
3.家具及配件:臥室、廚房、辦公室金屬製、木製等家具
4.民生用品:紡織品、皮包、相機、冰箱、電視等
5.食物:生鮮魚肉類、蔬菜水果類(包括果乾、果醬)等
6.金屬、鋼鐵與相關製品:包括不鏽鋼門窗、刀具等
7.化學原料

註:資料更新至2018/9/9,去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總額5,055億美元
資料來源:美國貿易代表署、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整理:李玟儀

思考一:
回台組裝不等於MIT 把中國零組件運回台灣組裝?
抱歉,這仍算Made in China……

8月底,資誠發布一份名為〈中美貿易摩擦對台灣及大陸企業的影響〉報告,討論中美貿易戰當中,台商應採取的7大策略,首要,就是原產地法則。

以電子產業為例,假設企業從中國進口零件,零件占產品成本的7成,在台灣加工的附加價值率只有3成,銷到美國一樣算是中國製,而被要求課關稅。

加值率的概念是:出口的銷售價值減去進口料件價值,再除以出口銷售價值後的結果。在一地產生的產品加值率,必須要高達一定比率,才可說是在該地製造。若加值率無法達標,也可主張產品的重要製程是在該地發生,例如,太陽眼鏡的原產地,以鏡片製造地為主,因鏡片屬於該產品的重要製程。

比如,廠商要在台灣,跟國貿局認可的105個公、商會等團體申請是「台灣製造」,就必須達到35%的加值比率。一般而言,許多國家規定附加價值率都是35%,但在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例如美國與墨西哥之間,因為免稅,會查得更嚴謹,加值的比率要占產品價值的6成以上。

「一定要先study好,不然把整個(供應鏈)都調整了,(以為)後段組裝只要在台灣就沒事,結果把產線給布了,弄半天,進美國還是沒有原產地,那不是死,白搭。」曾博昇說。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公開指出,這場貿易戰對台達電與供應商的影響深遠,所以公司正在推演最佳因應方案。

台商7招自保,爭取局部課稅

█因應1

好好檢查產品編碼

課稅清單皆列有商品稅則編碼,但每家公司約有20%至30%商品的進口稅則編碼處於灰色地帶!

█因應2
重新詮釋「產品原產地」

若只有部分製程在中國,分析清楚產品價值結構,或許可主張該產品重要製程、加值的發生地點在中國以外

█因應3
想搬家?先算出成本模型

請把稅務風險、營運成本與效率、建置營運造成的額外成本、轉換過程產生的稅務與非稅成本一起算進評估

█因應4
試看看首次銷售原則

若在中國生產、台灣轉單、銷至美國,可主張對自中國首次銷售的「出廠價」課稅,而非售至美國的「進口價」

█因應5
把你的商品價值再拆分

向美國關稅局主張,該產品價格中有一定比例非其實際價值,例如權利金、分銷權、管理服務費等,藉此把進口的實際價值降低,只課徵產品部分價值的稅

█因應6
去申請豁免權

10月9日前,美廠可向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提交針對特定產品的關稅豁免申請,該署會依照以下3點評估,才有可能通過:
1.該產品是否能在中國以外國家購買到
2.課稅後是否會對美國造成重大經濟損害
3.該產品是否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項目中相當重要
(以上第1、3點需為否,第2點需為是)

█因應7
購併/自動化

最後若決定要重新布局生產基地,購併是個好選擇

資料來源: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整理:李玟儀

思考二:搬家?先算各種成本
移到越南再輸出歐洲?
又會遭遇反傾銷稅……

這場戰役,考驗著一個企業對營運細節的掌控力,除了摸清產品的每個價值鏈,才能對產品的「原產地訴求」有所主張外,還要把「搬生產基地」的帳算清楚。

一邊是眼前可減的關稅與移動效益,但另一邊的成本則是價值鏈調整的成本,如建廠產生的額外成本、轉換過程的稅務與非稅務成本、公司管理架構的調整,人才的解雇與聘用的變動等,這些都要做綜合評估。 別小看任何一項目。台灣自行車業因為客製需求,很早就布局全球,有企業看中歐洲市場,而選在匈牙利設廠,結果,卻遭遇更大難題:小鎮根本招不滿員工,產能衝不出來。

也有自行車業,考慮把產能往越南移,但最後成本卻無法降低。因為從稅務層面來看,在越南生產然後輸出到歐洲後,又會再遭遇反傾銷稅。

「現在,都是全公司動員,先把這個modeling(模型)做清楚,然後董事長、執行長才有辦法開一槍說:好!我們遷廠。」曾博昇說。

加徵關稅一實施,蘋果產品價格就可能變貴,對於供應鏈大廠富士康、和碩等管控成本將是場硬仗。
加徵關稅一實施,蘋果產品價格就可能變貴,對於供應鏈大廠富士康、和碩等管控成本將是場硬仗。
加徵關稅一實施,蘋果產品價格就可能變貴,對於供應鏈大廠富士康、和碩等管控成本將是場硬仗。 (攝影者:賴建宏)

思考三:梳理供應鏈趁現在!
一個編碼決定關稅是0或25%,
中間竟有3成灰色地帶……

除了搬家,報告中也指出,台商還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

比如,對關稅編碼的主張。這次從蘋果到捷安特等大廠,它們多因產品中的某個零組件編碼屬於被課徵關稅的項目,因此成本大增。但曾博昇建議,廠商可重新檢視進口稅則編碼,企業仍有機會重新主張,讓商品稅則編碼不要落入關稅清單。

「一家公司可能有2到3成的這個編碼是有討論空間的。」曾博昇說。當台灣電子供應商的毛利率都只有5%、6%上下時,編對一個碼,關稅就可能是0與25%的天差地別。

現在,多數台商討論著逃離中國的因應策略,更積極者卻已把此視作躍升契機。

「我很緊張,但這也是難得的機會!」一位年營收超過300億元,全球供應商約4000家的貿易業負責人說,如果他可以比別人更靈活在中間調度,就有可能先他人一步,搶到新生意。

「越早準備的,你會賺到,」劉鏡清說,「其實美國也在開始找second source(第二來源)了,那其他的國家,也想利用這個機會打進美國市場。」

當企業在中國生產出貨的成本增加,開始轉單,泰國的工業指數上升。當中國反擊美國,對美進口的黃豆課徵高關稅,巴西黃豆溢價也創新高。

經濟如活水,會自動流向最有利於它之處發展,而台商優勢,就是能靈活應變。

思考四:逃離中國非唯一解方
聽說惠普跟電動滑板廠商
都來台灣找產能,大家缺爆了!

在台灣,「聽說,惠普(HP)已在找人把Monitor(顯示器)搬回台灣組裝,因為要Made in Taiwan……」一位營收千億元的電子業執行長透露。

現在,台灣的安控產業、紡織業、鋼鐵業等廠商,都傳出受惠於轉單效應。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公開表示,確實看到美中貿易戰轉單對台灣鋼鐵業的效應,至年底的產能接單全滿。

台商欲把這波危機化為轉機,得先認清楚一件事:製造業從中國撤出的趨勢已勢不可擋,「就像當時,製造業往亞洲移的時候,誰都擋不了,但是他(川普)現在的目的是把製造業往美國移,擋不了的。」這位千億營收的執行長說。

當你認清這變化不只是過渡現象,小至盤點稅務細節,大到透過購併、投資自動化與產線轉移,終將只是改變的手段,協助你能成為從全球角度布局的企業。

在2019年,有魄力改變者,終將贏得最多。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因應 資誠 台商 對策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