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商大洄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中美貿易戰 全解析

財經 | 產業動態

台商大洄游!

台商大洄游!
台灣內科之心
台灣內科之心 (攝影者:陳宗怡)
撰文者:吳中傑、林洧楨、李玟儀
2018.12.11

*註:原文刊登於《商業周刊》1607期,2018年8月29日出刊。

川普一紙關稅清單,掀台灣電子大咖返鄉潮!
美國總統川普手上的制裁清單,讓美中大戰陷入僵局。
8月24日,美國開啟第二輪制裁,從摩托車到半導體都被課徵25%的關稅。
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優勢不再,台商吹起回流熱。
好鮭魚,將再次帶動產業升級,但壞鮭魚,卻可能會炒高房價,汙染環境。
現在,正是台灣的關鍵抉擇時刻!

 

「我每天起床都先看川普(Donald Trump)推特。」緊盯美中貿易大戰,現在是網通大廠中磊總經理王煒每日行程。

緊張,是因為美國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若實施,在中國生產的網通設備將被課以25%的關稅,利潤嚴重侵蝕。王煒認為,「雙方若真開打,沒有一家網通廠商可倖免於難。」現在,中磊正準備在竹南廠加開一條產線應變。

川普一紙關稅清單,掀台灣電子大咖返鄉潮!
川普一紙關稅清單,掀台灣電子大咖返鄉潮!
川普一紙關稅清單,掀台灣電子大咖返鄉潮! (來源:法新社)

廣告

回台,變美中大戰停損策略
業界瘋傳:電子廠繞台灣兩大圈獵地

美中第四輪談判在8月23日結束後,美、中各自發表聲明,顯示雙方沒有重大突破。美國華府已於8月底舉辦對中國進口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計畫的公聽會。專家預料,雙方陷入長期僵局下,計畫最快在9月就會實踐。

中國每年對美出口金額約5000億美元,若此計畫實施,外商製造業自中國大撤離已可預期。根據台經院統計,最新一波近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中,電腦電子與光學產品就占了約516億美元,達26%。台商受波及的層面,正持續擴大。

「你們會不會回台設廠加碼?」8月,各電子大廠第二季法說會,「回台」成為熱門關鍵字。

廣告

台商買地的耳語在商仲地產界瘋傳。生產iPhone手機印刷電路板的嘉聯益,從去年底全台獵地,廠辦仲介形容該公司整整「繞了台灣兩大圈」。另一紡織大廠宜進一口氣砸下70億元,相當於其去年稅後淨利十倍的金額買地。

美中貿易戰打亂了全球製造業的生產布局。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坦言,原已計畫從中國生產、行銷全球,但現在必須分散產能。該公司正將20萬輛腳踏車、接近年銷售量5%的產能,移回台灣。

自行車產業是這場美中貿易戰中,下一波很可能受衝擊的台商。近日將公布的第三波清單,美國很可能針對在中國生產的整車與零組件加徵一成關稅。如何調度,已成為巨大、美利達與桂盟等廠商新難題。

台商,真的要回台了嗎?鮭魚,真能返鄉嗎?

目前,經濟部各單位並無最新數據能確認這波回台熱潮。我們只能從幾個數字推演變化。

台灣第二大筆電代工廠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回台灣將增3%成本, 想到就頭痛,但已有計畫。
台灣第二大網通廠中磊》總經理王煒:貿易戰若開打,沒網通廠可倖免;將加碼竹南產線。
蘋果代工廠和碩》總經理廖賜政:短期先增加台灣、墨西哥、捷克產能。


一、台商撤離中國動作加速。

台商在中國賺的錢減少、匯回台灣的錢卻大增。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上市櫃企業中國投資獲利為2761億元,較前年減少超過百億元,但將獲利匯回台灣的金額卻創歷史新高。

二、台商投資中國金額下降。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商投資中國金額持續減少,8年來減少37%,去年降至2840億元。

撤出中國是進行式!
郭董寄幹部警示文:難在這根鏈獲利

三、今年上半年外國人在台購買土地的筆數,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高。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推論,歷史新高的背後,多數是台商以僑外資企業身分加碼投資。

台商撤出中國,一直是進行式。

美中2大推力,促台商返鄉!

美中2大推力,促台商返鄉!

※推力1》美國再加稅,巨大、中磊將轉移產能

█衝擊產業:工具機
代表台廠:上銀
因應:持續投資台中、嘉義、雲科新廠,朝智慧製造、中高階工具機發展

█衝擊產業:網通
代表台廠:中磊、智邦、明泰
因應:
• 中磊、智邦計畫回台擴產
• 明泰可能與佳世達合作

█衝擊產業:電子組裝
代表台廠:鴻海、和碩、廣達、緯創、英業達
因應:
• 第3波清單若列入智慧錶等產品,確定受影響
• 將增加歐美、台灣廠產能,已有業者在台灣找地、徵人

█衝擊產業:自行車
代表台廠:巨大、美利達、桂盟
因應:若第3波清單確定,加徵10%關稅,規畫擴增台灣、歐洲與東南亞產能

█衝擊產業:半導體設備
代表台廠:京鼎
因應:第2波清單已受影響,正與客戶研議,回台擴產為選項之一

註:8月7日公告第2波清單新增塑膠、半導體等;第3波將對2千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最終清單近日將公布

美中2大推力,促台商返鄉!

※推力2》台商投資中國大減,中國限汙令再推一把

█台商投資中國金額8年減37%
2010年:4,488億元
2017年:2,840億元

█中國獲利匯回台灣金額創歷史新高
2010年:99億元
2017年:1,015億元

美中2大推力,促台商返鄉!

※影響》台港商進場,外國人來台買地創新高

█2018上半年:
總面積34.15萬坪
交易土地筆數1,531筆

註:*各年度皆為上半年統計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金管會、內政部、住商企研室
整理:吳中傑、李玟儀、林洧楨

從2008年,中國實施勞動合同新法開始,2014年徹查雇主是否依法替員工投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險一金」,直至去年底環保禁令,許多工廠遭無預警停工。每次中國新政策變革,都讓許多台商出走。

8月底,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將一篇文章寄給所有鴻海幹部。這篇名為「製造業大逃亡」的文章警告:當中國的土地、人工成本逐漸高漲,「凡是介入標準工業品生產領域和銷售領域的人或企業,很難在這根鏈條上獲取利潤。」

過去,台商撤離中國,不代表就會回台。因為這牽涉到供應鏈的遷移,與台灣缺地、缺工、缺電等「五缺」限制。

「台灣會缺工缺到爆」
電子廠評估產線返台,搶人搶到花東

這次令人驚訝的是,連電子組裝業這種單一廠區面積動輒上萬坪、員工少則2、3萬人,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回台的業態,都已經動起來!

「只要電子五哥有一哥將產線移回台灣,台灣絕對會缺工缺到爆。」王煒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官員透露,電子五哥中,已有廠商積極在台灣找廠、搶人,「好幾個公司都在搶(閒置)廠房,來不及徵正職,先找兼職作業員,時薪喊到200元、福利比照正職,還考慮去花東徵人。」

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推算,若將筆電移回台灣生產,將增加3%成本,「想到就頭痛」,但已有相關計畫。和碩、英業達、廣達,也正評估將部分產能移回台灣。

嘉聯益則自去年底起就加速找地,最後接手一間經營不善的太陽能廠房。現在正努力為9月上市的新iPhone趕工。這是該公司相隔13年後,再度在台灣設立新廠。

大家會緊張,是因為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美國原僅針對中國進口產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關稅,但7月又開出一張規模約2000億美元的加稅清單,連食品類如新鮮的魚、寵物食品,都要加徵課稅,擴散速度超乎想像。

乍看,台灣只是企業分散中國生產風險的選擇之一,為何大家不直接加碼更有成本優勢的東南亞或印度?

「我們中長期才會考慮東南亞跟印度。這兩個地方現在不適合電子組裝,沒有產業鏈,而且整個國家的基礎建設跟勞動素質還沒跟上。」和碩財務長林秋炭直言。

針對自行車加徵關稅的第3波清單雖未正式實施,但巨大集團已經未雨綢繆,將占年銷量約5%的產能遷回台灣。
針對自行車加徵關稅的第3波清單雖未正式實施,但巨大集團已經未雨綢繆,將占年銷量約5%的產能遷回台灣。
針對自行車加徵關稅的第3波清單雖未正式實施,但巨大集團已經未雨綢繆,將占年銷量約5%的產能遷回台灣。 (攝影者:楊文財)

30位業者告白:
高毛利才能生存,回流不是過渡決策

這趟調查採訪,我們訪問超過30位業者與政府官員後發現,回流,不是衝動下的過渡決策。大家不會完全撤離中國,全都移回,但對台布局,已成戰略選項。

一場美中大戰更讓大家認清現實:保護主義時代來臨,大家必須得學會接高毛利訂單。台灣,正成最佳試驗基地。

商業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引述牛津經濟學研究所論述警告,根據1929年到1932年保護主義崛起帶來的影響,蕭條衝擊至少延續到1960年時。新一輪的保護主義所帶來的衝擊,會是一場持久戰。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表示,當各國關稅壁壘增加,廠商必須比過去更會賺錢,才能生存。一是透過自動化精簡人力成本,二是提升技術含金量,增加非手機、電腦這類電子消費標準品的訂單。

現今回流的「大魚」代表如工具機友嘉集團。它在全球有96個據點、年營收逾700億元,創辦人朱志洋告白:

我把IT中心從歐洲移回台灣,第一是成本考量,我在歐洲有20個品牌,光德國一家公司一年的IT費用就要1200萬歐元,相較於台灣單一企業IT花費,落差1、20倍。IT牽涉企業經營效率提升與大數據分析,移回台灣,每年花費能節省約3成。

第二,台灣市場小,長年倚賴外銷接單的生態,反而最熟悉全球各地資訊,又有螺桿、鑄件等工具機供應鏈體系、大專院校的投入度高、養成的人才也多,而且,未來推動智慧機械必須的IoT(物聯網),台灣也因為長年發展PC(電腦)產業有不差的資源。在台灣運籌全球市場,才能長治久安。

因環保與中國工資上漲等因素已付諸行動回台的嘉聯益,發言人王吉輝說:

回台,其實也是考慮到整體布局,像我們因應高頻、高速5G市場,過去幾年做了很多投資,包括技術還有材料開發,這在中國還是有外流風險。

兩地工資的差異已經不大,五險一金下來,一個作業員連加班費,一個月人民幣5、6000元跑不掉。而且中國員工流動率,一年至少4、50%,很難訓練他做高階產品。

台灣一個作業員月薪至少3、4萬元,但我們看整體效益,還有大環境,至少穩定度比中國好很多。

鮭魚洄游,最遠要經過數千公里的遷徙,一路躲避天敵追捕、逆流回到出生地,是為了延續生命、繁殖後代。過去這群台商在中國的歷練,或許也有機會讓它們回台灣後,帶來新氣象。

南部加工出口區第一線的招商官員指出,近期不少兩岸台商合資成立新公司,引進新技術回台。

例如進駐屏東加工出口區的宏利,是台灣熱沖壓聯盟結合在中國發展逾27年的台商英利集團成立。不同於台灣熟悉的冷沖壓零件,宏利的熱沖壓產品更堅硬且輕量化,是國際車廠委外找零組件代工廠時的評估重點,宏利是極少數能補上此缺口的台商。

在台中大里與霧峰交界的大里溪旁,36年歷史的製鞋機械廠天崗精機,其智慧工廠正在建置,預計2020年完工,董事長黃鳳梧現在想的,是要把最新技術放在台灣,在這生產的機械將可替Nike與Adidas的代工商,以更節能與高自動化的方式生產球鞋。

一位卸任的次長級政府官員觀察,目前對技術要求低、講求量產的台商還是會考慮移往東南亞,但想轉型升級的企業,就正考慮回台。

危機》供電緊張天數,連3年增加

危機》供電緊張天數,連3年增加

█備轉容量率低於6%天數

2014年:9天
2015年:33天
2016年:80天
2017年:104天
2018年迄今天數29天*

註:備轉容量率低於6%即為供電警戒;*2018年統計至8月27日,2018年因大林、通霄發電廠新機組上線運作,警戒天數減少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經濟部
整理:李玟儀

缺地、缺電難關迫在眉睫
一個晶片製程用電,比東台灣還高

台灣上市櫃廠商現在手握至少數兆元,要做進一步的研發投資,關鍵就是決心。

只是,台灣已經準備好,迎回這群鮭魚了嗎?

這一次的鮭魚返鄉,不乏因為中國環保禁令而出走的台商,它們會否讓台灣出現另一條被大量工廠重金屬汙水染成紅色、魚屍浮滿水面的桃園富林溪?台灣的環保法規能否管得動這群鮭魚們,我們將另文討論。

先假設「好鮭魚」都想回台。台灣近年熱議的缺電、缺地、缺工等「五缺」議題,其實並無明確改善。

以土地而言,媒合問題是痛點,目前政府能釋出的地,往往因為地理位置遠離廠商原有廠房位置、或缺乏產業群聚效應,並非廠商所需。

根據經濟部目前未將鮭魚洄游納入所做的估計,4年後,台灣產業用地需求為1266公頃,屆時最樂觀條件下,也就是閒置工業用地順利釋出、新開發工業用地皆無爭議,可供應的工業用地至多為1470公頃,也就是鮭魚們只要讓台灣多增加16%的產業用地需求,台灣的工業用地就會一點不剩。

電力,是比起水或土地都更緊張的問題。

目前經濟部對工業用電成長的預估,都是按照經濟成長率推估,並未將鮭魚可能返鄉、台積電隨先進製程消耗電力等情況納入統計。例如台積電將在未來5奈米以下製程使用EUV(極紫外光微影)技術,將使其5奈米製程估計用電量達72萬瓩,比整個東台灣的用電量還大。

當這群台商回台,希望以智慧製造去解決人力問題時,電力需求將只增不減。

一位研究電力的國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指出,過去幾年,可以衡量台灣供電可靠度的備轉容量率低於6%,也就是警戒狀態的天數,從15年的33天增加到去年的104天,可見風險持續提高。

截稿前夕,晶圓代工廠力晶創辦人黃崇仁在8月27日晚上宣布,將投資2780億元,在竹科銅鑼基地興建兩座12吋晶圓廠,總月產能約十萬片。這將替台灣增加GDP,但也再度挑戰台灣的水電控管能耐。

轉機》好鮭魚,帶領台灣變智慧製造島
轉機》好鮭魚,帶領台灣變智慧製造島
智慧製造不僅是缺工現實下得走的路,也是眾人對鮭魚洄流讓台灣產業升級的期許。 (攝影者:楊文財)

政府對回流缺乏規畫
做好配套,「好鮭魚」能帶台灣升級

小島資源有限,該如何分配,仍取決於政策方向。

整個採訪過程中,我們很訝異:政府雖推動台商回流,但從招商投資服務中心到投審會與經濟部,未見任何政府單位對台商回台投資狀況,能明確掌握。投資業務處表示,去年不做台商回台投資統計的原因在於台商為國內廠商,會歸類至國內投資統計。

當好鮭魚想返鄉,若有適當的產業政策配套,將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但如果未能從源頭去篩選、引導合適的廠商回台,台灣短期內賺了GDP跟就業人口,但恐將把台灣的產業再拖回20年前,比拚成本的老路,陷入能源用罄、產業與農業、住宅爭地的困境。

變局,正是台灣走向轉捩點的轉機。當新一個岔路口到來,是時候讓我們好好討論,台灣要選擇成為一座什麼樣的島?又要如何走向未來?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洄游 貿易戰 台商 效應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