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是沒有錢!年產值近九千億的工業區,為何無法改變大林蒲的灰色命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不是沒有錢!年產值近九千億的工業區,為何無法改變大林蒲的灰色命運?

不是沒有錢!年產值近九千億的工業區,為何無法改變大林蒲的灰色命運?
撰文者:朱淑娟
2017.11.16

終於,我跟「商業周刊」團隊經過長時間追蹤,投入大量時間、資源所做的《大林蒲遷村專題》出刊了。

這期封面故事,共三篇、20頁、近萬字的文字報導,數十張攝影記者程思迪多次深入大林蒲拍的照片,還有兩支影片,用手機刷雜誌條碼就可以看到。

為什麼一本商業雜誌要做大林蒲這個專題?出發點就是人性的關懷。我們想告訴大家,為什麼所謂經濟發展,是以犧牲1萬5千人的大林蒲聚落做代價?而這40年來我們在享受經濟發展的背後,有這樣一個被我們遺忘的村落。

廣告

大林蒲位於高雄市小港區,不要說台北,連高雄在地人都覺得那是另一個世界。而我第一次到大林蒲的印象到現在還記得,從左營高鐵站出來,轉搭高捷紅線往南,大約30分就到最後一站,小港,車廂空蕩蕩只剩下2、3個人。

我們想像捷運能到的地方都是都市核心區,一定很熱鬧,但小港站卻不是這樣,一號出口叫中鋼公司,一出站就看到卡車、貨車一部接一部,就在緊鄰住家的街道旁奔馳,天空是灰的、車是灰的、整個色調就是灰的。以至於現在一想到小港,腦中出現的就是,灰色。

而這裏還是小港,接著轉搭紅2公車進入臨海工業區,穿越一條三公里、兩旁煙囪林立的中林路,隱身在路盡頭的,就是大林蒲。聽當地人說,以前大林蒲到小港只要5分鐘車程,但被臨海工業區阻斷後,現在要30分鐘才到得了。這一阻斷也讓大林蒲變成一個孤立於世的村落。

臨海工業區佔地1560公頃,像一個工業王國,這是1960年代十大建設時,政府以每坪300多元徵收大林蒲的良田而建的,現在有500家工廠,所有台灣最汙染的產業,鋼鐵、石化、電力、醫療廢棄物焚化爐……都在這裏,可說是集所有汙染於一身,這裏有800根煙囪日夜與居民為鄰。

廣告

自此,大林蒲人開始長達40年煙囪下的日子,揮之不去的空汙、阻斷的交通、接下來海邊用廢棄物填海造陸,海岸消失、看夕陽的日子變成往事,海域汙染,再也捕不到魚,子弟在這裏能找到最好的工作就是國營事業,考不上的就做包商,領很低的薪水,前程受阻。

現在政府的國土計畫說得頭頭是道,而大林蒲不但是國土規劃一個血淋淋的教材,還是空汙治理、交通規劃、工業區設置、人權保護,一個徹底失敗的案例。

我們想問,一個年產值近九千億的工業區,為什麼不能好好改善環境,讓大林蒲人共存共榮,而是把這1萬5千人安身立命的村落,逼到這種情況?

就連現在風風火火的遷村,一開始也不是想為他們解決生活困境,而是蔡總統的「5+2產業」需要用到這塊地,才要遷村。

然而如果有這個機會,居民能遷到較好的環境也是一件好事,但目前的遷村卻疑點重重,我們佷擔心大林蒲人的未來,請政府務必記住我們都欠大林蒲人一個道歉,而這必須以最好的遷村條件來落實。而如果遷村後這裏持續複製過去的汙染產業,南高雄的汙染版圖是不是會更擴大?

希望在台灣盲目拚經濟的同時,有更多人關注環境、人權、以及我們共同的未來!

【作者簡介】

朱淑娟,獨立記者,獲獎無數,「800根煙囪的家」一文作者。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命運 產值 工業區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