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鴻海無法輕言放棄夏普的原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鴻海無法輕言放棄夏普的原因

鴻海無法輕言放棄夏普的原因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攝影者:張家毓)
撰文者:大石基之
日經科技報 2013.03.28

--本文由日經BP社提供
2013年3月6日,一則消息震驚了全球的製造業。夏普公司宣佈,將通過南韓三星電子公司的日本法人三星電子日本公司獲得約104億日元的注資。夏普將按注資後的表決權發行3.08%的新股(按發行總股數計算為3.04%)給三星日本。夏普一直是三星的液晶面板供應商,通過此次資本合作,雙方的合作關係將更加鞏固。夏普會長期、穩定並且及時地向三星供應大尺寸電視所使用的液晶面板,以及筆記型電腦等移動設備使用的中小型液晶面板。

說起夏普,美國蘋果公司是其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的大客戶。而且,夏普還在2012年3月,與蘋果的盟友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簽訂了資金及業務合作協議。而對於蘋果和鴻海而言,二者最大的競爭對手非三星莫屬。也就是說,夏普竟然與對立的兩個陣營同時展開了資本合作(下圖)。

未能在約定注資期限完成注資

廣告

特別是夏普與鴻海的關係,在這一年裏,可稱得上是電子行業的焦點話題(下表)。夏普在2012年3月與鴻海簽訂的資本及業務合作協議大致有兩個重點。

一是由鴻海收購在夏普堺工廠生產並銷售液晶面板的夏普顯示器產品公司(Sharp Display Products,SDP)的股票,收購比例為夏普持股(92.96%)的一半,即46.48%。二是鴻海向夏普主體注資約670億日元,成為擁有其約10%股份的最大股東。

其中,第一點已由鴻海CEO郭台銘擁有的投資公司SIO International Holdings在2012年7月注資完成,自此堺工廠由夏普與鴻海共同經營。與此同時,SDP的名稱也更改為「堺顯示器產品公司」。

至於第二點,雖然規定了2013年3月26日的注資期限,但由於夏普股價大跌,鴻海要求修改注資條件而夏普未允一直未能達成協定。最終在3月26日夏普宣佈鴻海的注資推遲進行。而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家公司搶得了向夏普注資的先機,而這家公司,正是郭台銘的「眼中釘」—三星電子。鋻於以上背景,日本國內媒體大多認為夏普與鴻海關係已經觸礁。

廣告

《日經製造》在對各方的採訪中發現,鴻海與夏普進行資本及業務合作的意欲似未衰退。3月26日夏普宣佈鴻海推遲注資後,同日鴻海就在台灣表示將爭取在未來3個月內實現注資。鴻海這樣表示,是因為有無論如何都希望與夏普聯手的明確理由,那就是獲得夏普的高精細液晶面板技術。鴻海代工生產蘋果大部分的「iPhone」和「iPad」。而從鴻海最近的業務情況來看,實際盈利的業務也似乎只有面向蘋果的那部分。至於其他代工業務,由於發包的機電設備企業自身業績差,代工價格一直提不上去。

鴻海的目的在於獲得高精細液晶面板技術,擺脫代工電子產品組裝這一薄利多銷的業務。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終端的成本中,液晶面板成本在所有零件之中最高。iPhone的面板成本為數十美元,更大螢幕的iPad估計遠高於50美元。

鴻海需要夏普的技術

如果能夠自行供應液晶面板這一關鍵零件,與過去的單純組裝相比,鴻海的利潤將會明顯提高。鴻海多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其旗下製造液晶面板的群創光電公司(Innolux)於2010年4月併購了當時世界排名第四的面板企業台灣奇美電子公司(Chi Mei Optoelectronics),如今,該公司液晶面板的生產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三。

不過,儘管蘋果與鴻海是盟友關係,但目前蘋果並未如郭台銘所願,將群創光電選為iPhone和iPad的液晶面板供應商。其最大的原因,似乎就因為技術實力不足。很遺憾,群創光電供應的液晶面板目前在品質上似乎還無法令蘋果滿意。

能大幅扭轉這種狀況的方法,就是與技術實力優異的日本企業合作。在2012年與夏普達成資本及業務合作協議之前,郭台銘也曾與日本的其他液晶面板企業進行過談判,但進展不順,在幾經週折之後,才與夏普「握手」。

從上述背景來看,鴻海不會輕易放棄夏普這個極其重要的業務夥伴。即使過了2013年3月26日這個期限,談判還會繼續下去。(《日經製造》記者:大石基之)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鴻海併購夏普影響 夏普 104 鴻海 夏普 鴻海收購夏普原因 鴻海 三星 夏普比例 夏普公司
日經科技報
日經科技報
日經BP技術在線
展開箭頭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