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2萬買PS5,只玩幾天、就擺著生灰?3要點,不再「花錯錢」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2萬買PS5,只玩幾天、就擺著生灰?3要點,不再「花錯錢」

2萬買PS5,只玩幾天、就擺著生灰?3要點,不再「花錯錢」
沒將需求定義清楚,就急著刷卡埋單,很可能會買到根本不需要的工具。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唐韌
獨立觀點 2022.05.16
摘要

1.購買行為,是一個需求定義、需求分析、需求澄清的過程。

2.以購入Switch或PS5為例,在進行購買行為前,先思考3點:我了解自己要買的東西嗎?我的需求是什麼?我有澄清需求嗎?

前段時間我差點又花錢,還好,最終忍住了。要不然,估計至少人民幣5千元(約合新台幣2.2萬)又出去了。事後想想,其實我的經歷就是一個典型的需求定義、需求分析、需求澄清的過程。很有意思,跟你們聊聊。

那天,我偶然看到一則Switch和PS5的測試影片,內容很長,但我全部看完了。看完後,瞬間對這兩個產品提起了興趣。經過一番研究,我初步決定:採購其中一台作為家庭娛樂設備。到此,我已經將需求定義清楚了:主要場景是給我太太提供一個附帶運動功能的遊戲設備,以及給我自己一個休閒新選擇。

你以為這個需求很明確嗎?其實不是。這是一個典型的「三無需求」沒有背景、沒有問題、沒有核心訴求,有的只是一個感受和解決方案。

廣告

沒有背景:我了解自己要買的東西嗎?

可能有人對Switch和PS5不了解,說實話,以前我也不是很了解。因為自己本身不喜歡玩遊戲,手機上一個遊戲都沒裝。Switch是任天堂出品的一個掌上遊戲機,發展至今有很多年了,有很多人都是它的狂熱粉絲。這次之所以上心,是因為發現有些體感遊戲和合作闖關遊戲,既能鍛鍊身體,也能增進團結。作為家裡的「產品」經理,準備剁手。

Switch的主要特點是方便攜帶,而且有些遊戲只能在他們平台玩,也就是所謂的「獨占」。在中國,現在分國行和外版,外版主要指的就是日版。根據不同的配置和組合,價格大概在人民幣2千到3千元左右。

另外就是PS5,實際上這是PS系列的最新款,由索尼(SONY)出品。和Switch不同,PS5是桌面遊戲主機。它沒有螢幕,所以需要連接電視機或投影機才能玩。相對來說,PS5所支援的遊戲品質和畫面更好,如果是玩大型遊戲,PS5就是不錯的選擇。同樣分國行和外版,剛發布時價格炒到了人民幣7、8千元,現在價格在5千左右。

沒有問題:我的需求是什麼?

做完這兩款產品的功課後,我開始分析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廣告

首先,我還沒有深度體驗過這兩款產品中的任何一款,包括機器本身和裡面的遊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到店裡試玩了一下Switch,也去我弟弟家玩了PS5。綜合來看,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操作體感和遊戲類型上。從個人傾向上,我更中意PS5。

其次,我發現自己目前更感興趣的,其實是這兩款產品本身,而不是其中的遊戲。設想的,都是之後的使用場景和預期感受。也就是說,我的需求並不明確,至少沒有明確到具體要玩哪幾款遊戲。而且,有哪些遊戲是適合我太太玩的,我也全然不知。

要知道,決定這兩款產品是否「擺著生灰」的核心因素,就是遊戲內容和使用時間。以我平時的時間分配來看,頻率顯然不高。事實是,我可能會嚴重高估自己玩遊戲的時間。我也看過一些衝動消費的案例,很多人都是買來幾天熱度,然後放在那常年生灰。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兩款遊戲機的遊戲都是需要單獨購買的。便宜的人民幣幾十塊,貴的幾百塊。這些,後期都是一筆支出。這裡也不得不佩服遊戲開發商,賣的是遊戲機,實際上賺錢的都是遊戲。

所以,對我來說,需求不明確使用頻率低後期費用高,這是自我剖析後得出的需求結論。跟這個類似的,就是很多人都會糾結於是用什麼雲端儲存軟體、記事本或者待辦清單工具。實際上,他們大多並沒有定義清楚自己到底要保存什麼、記錄什麼,結果工具拿過來用不了幾天就放著了。

沒有核心訴求:我有澄清需求嗎?

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澄清需求。

第一步,確定需要採購的遊戲類型以及具體遊戲名稱,這對後期的使用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決定了我到底有沒有必要買。核心需求前面也說了,既能鍛鍊身體,也能增進家庭團結。另外,遊戲類型決定了我後期的使用費用大概有多少。以我的時間分配來看,玩不了多少遊戲。

第二步,評估產品使用頻率,還有就是這兩款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這決定了我的選購性價比。研究過後發現,Switch馬上就要出新款了,但核心升級不大,而PS5就是最近才出的新款。至於使用頻率,前期可能因為新鮮感會高一點。至於後期,我不抱樂觀態度。

整體來看,我當下之所以有購買欲,完全是處於對這兩款產品本身的好奇,好奇就會引發衝動消費。還好,我被自己的理性按住了。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也發現了一個需求誤區——這到底是誰的需求?是我的需求,還是我太太的需求?準確說,是我在為我太太考慮需求,但我卻以自己的視角在分析需求。想到這,我就果斷停止購入計劃了。

就聊到這吧,一個非典型產品經理的日常記錄,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5000多塊錢,這到底是誰的需求?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釐清 需求 消費 衝動 控制 購物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