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是車,也不是電池!特斯拉大賺340億,全靠這項「無形商品」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創新與永續之旅:串連人與土地的共好連結

財經 | 產業動態

不是車,也不是電池!特斯拉大賺340億,全靠這項「無形商品」

不是車,也不是電池!特斯拉大賺340億,全靠這項「無形商品」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Chen Kobe
摘要

1.為了達成減碳目標,歐盟規定車廠需要降低碳排放量。難以達成目標的車廠,為了不被罰款或停工,會向其他車廠購買「碳權」,也就是碳排放量額度。

2.身為「碳權之王」的特斯拉,過去8年來轉賣碳權收入不斷提高。2019年開始,更因電動車產量大增,碳權收入跟著水漲船高。今年前三季收入已達12億美元。

電動車雖然是未來趨勢,但是現階段成本過高難以獲利,不過有一項產品卻能夠幫這些車廠荷包進補,而且它既不是車,也不是電池,而是一項無形的副產品「碳權」,2019年特斯拉碳權收入約6億美元,今年前三季累計銷售更接近12億美元(約340億新台幣),成為財報上最亮眼的營業項目。

「碳權」是一種無形概念,又稱為「碳排放額度」(Carbon Emission Credit),用最白話的方式說,為了達成減碳目標,每家車廠需要降低生產每輛車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如果無法達成歐盟設定的目標,就會被罰款甚至停工。相反的,如果車廠的碳排放量低於歐盟設定的標準,那就能夠獲得「碳排放額度」,並且轉賣給那些無法達標的車廠,幫他們免除罰款甚至續命。

而且歐盟的碳排放標準門檻,會逐步緊縮,逼使各車廠需要加速減碳。在2015~2019年的階段,歐盟規定的碳排放標準是每公里排放130克的二氧化碳,也可換算成每百公里5.6公升汽油或4.9公升柴油的油耗。

廣告

歐盟地區已經在2013年提前達成這個目標,2019年全歐盟車輛的平均碳排放量是每公里122.4克。但是2021年將啓用新門檻每公里排碳95克,整整比上一個階段縮減了30%以上,目前大多數車廠都很難靠自己的力量達成目標。

萬一無法達成,會有什麼影響呢?根據歐盟規定,在該年度無法滿足目標的車廠,需要依照它所售出的車輛為基數支付罰款,從2019年開始,每超標1公克,罰款為95歐元。

舉例來說,福特每年在歐洲的總銷量大約是100萬輛,假設它在2020年最終的平均碳排放量是每公里100克,它就必須要準備支付4.75億歐元的罰款。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福特今年的減碳成績具體數字,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福特今年已經無法達標,並且正在跟Volvo購買它的碳權。

碳排放額度交易價格,今年一度逼近每公噸30歐元。
碳排放額度交易價格,今年一度逼近每公噸30歐元。 (來源:Ember Climate)

廣告

Volvo電動化的腳步很快,今年所有新售車輛有三分之一是油電車,此外旗下純電車品牌Polestar也正在銷售,這讓它擁有相當多的碳權,甚至在公開了福特買碳權的消息後,Volvo還繼續喊話,「我這裡還有剩,要買的趕快來喔」。

碳權之王特斯拉則相對安靜,因為全世界都知道它生產最多電動車,也擁有最多的碳權,我們特地整理了一張圖表,統計了過去8年來特斯拉賣碳權的收入。

特斯拉歷年碳權交易所得。
特斯拉歷年碳權交易所得。 (來源:Tesla)

2015年是歐盟第一個碳排放門檻檢驗年度,這讓特斯拉在2013~2014年賺進第一筆碳權大筆收入,除了2015轉型期之外,接下來特斯拉的碳權交易就一路攀升,2019年之後隨着特斯拉自己的產量大增,碳權也跟着增加,收入更是逼近6億美元。

到了今年更誇張,因為各家車廠距離新門檻每公里95克還有很長一段路,只好加重購買碳排放額度,特斯拉光是前三季就已經靠賣碳權淨賺11.7億美元。

在最新一季財報中,特斯拉財務長柯克宏(Zachary Kirkhorn)表示,第三季的碳排放交易力道超乎他們預期,今年的「綠色」收入翻倍應該沒有問題。事實上,2020 Q3特斯拉的碳權收入來到3.9億美元,幾乎等同於這一季的淨利(3.3億美元)。

不過碳排放交易的收入,就像用特異功能贏來的錢不能隨便亂花,必須投入減碳相關投資,這對於特斯拉來說更是容易,因為研發電池、改善工廠效率等,都可以算是合法支出。

在整個碳排放交易市場中,最奇妙的狀況是,美國做為排碳大國,在川普領導下毅然決然退出巴黎協定,將減碳目標當成空氣。但是美國車廠特斯拉,卻在歐盟全力主導的碳權交易機制下,大賺歐元。

在這個世界減碳洪流中,台灣就像是一個獨立國度,儘管台灣政府常常將綠電掛在嘴上,但是對於碳排放交易機制,倒是能拖就拖,實在是很會幫企業著想,以免大家減碳太辛苦。但是台灣是歐盟地區第12大貿易國,我們周邊的國家包括中國、南韓、日本、新加坡也都有相關機制已經上路,如果繼續拖到相關國家開始實施「碳關稅」,產業受到的衝擊可能更加劇烈,不可不及早準備。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特斯拉的這項「無形產品」在一年內營收翻倍,突破十億美元

責任編輯:李頤欣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碳排放量 碳權 特斯拉 歐盟
科技新報 TechNews
科技新報 TechNews
科技新報 TechNews
展開箭頭

由多位喜好並擅長各種科技知識的朋友共同創立的「科技新報」。參與成員各有專精,網站內容涵蓋各式新科技訊息,從行動運算、醫療生技、網路,到科技產業、技術等多樣領域,期盼以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所有讀者未來市場與科技生活更多的啟發與思考。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