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獨家Podcaster調查》零成本、低門檻成創作素人最愛,高學歷打造分眾節目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獨家Podcaster調查》零成本、低門檻成創作素人最愛,高學歷打造分眾節目

獨家Podcaster調查》零成本、低門檻成創作素人最愛,高學歷打造分眾節目
KKBOX與Firstory舉辦Podcaster小聚,邀請創作者們分享製作經驗、交流心得。 (來源:KKBOX提供)
撰文者:游羽棠
商周頭條 2020.10.19
摘要

1. 提供節目上架、金流等服務的Podcast系統商Firstory執行長于子軒觀察,平均每天有7個人投入製作屬於自己的Podcast節目。商周與Firstory合作,發起全台第一份Podcast製作者調查,勾勒創作者基本面貌。

2. 調查發現,製作Podcast幾乎零成本、低門檻的特性,成為內容製作初心者的最愛。但現階段發展好的節目推薦機制,成為Podcast平台急需應對的挑戰。

「我們平台兩個禮拜新增100檔節目,年底台灣就會有3000到4000檔,」聊起2020年的Podcast風潮,提供節目上架、金流等服務的Podcast系統商Firstory執行長于子軒觀察到——製作Podcast的主持人(以下稱Podcaster)蜂擁而來,平均每天有7個人投入製作屬於自己的Podcast節目。

這些Podcaster是誰?為何而來?商周與Firstory合作,發起全台第一份Podcast製作者調查,由670位創作者的經驗分享,勾勒出他們的基本面貌。

高學歷創作者 造出多元、分眾節目

首先,這群Podcaster的知識程度,遠高於台灣社會的高學歷人口比例。根據調查,28.1%的Podcaster持碩士以上學歷,而台灣擁研究所學位人口是7.49%。

廣告

同時,9成4的Podcaster都是兼職,他們的本業則以資訊及科技業、自由業、藝術娛樂業、出版傳播業及專業服務業(例如:法律、會計...等)為大宗。

除了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多數人又各自有正職,使得這群人發想節目時,主題偏向分享特定領域知識,如:金融投資、科技產業、法律知識……等等。

此外,即使是製作休閒娛樂類內容,相比Youtuber或Instagramer時常分享美食、旅遊、追劇…等大眾娛樂文化。點開Podcast收聽平台,常見的是電影解析、品嚐紅酒、冥想瑜伽…等活動,均是文化資本與進入門檻較高的嗜好,標誌出當前的Podcast生態,創作者或收聽者都具有一定同質性,享有較高文化資本。

零收入也願意做?蓄積實力、等待變現模式

有趣的是,這群創作者以長時間培養、積累的專業知識為核心,製作節目,但攤開調查發現,88.1%的Podcaster(含全職者)至今仍是零收入。為什麼這群人即使沒有實質回報也願意持續投入?

廣告

關鍵是,現階段大多數Podcaster把這視作「社群平台」,展演個性與特色,在此養成實力,而不是一開始就急著將內容變現。

KKBOX音樂事業群總經理黃嘉宏分析,網路分眾的特性,讓各有特色的社群加速發展,使得主打小眾內容的創作者得以在此深耕、成長。

「同樣的行為發生在音樂上,獨立音樂崛起,在主流有影響力——獨立是新主流,現在是一個很好去empower(培力)更多創作者的時間點。」黃嘉宏說。

現階段投入製作節目的Podcaster們,藉由網路傳播的分眾特性練功,逐步吸納對小眾內容有興趣的收聽者,也能透過Podcast媒介滿足創作、對外發聲的慾望。

渴望「分享」 讓創作者願摸索新傳播媒介

調查結果也顯示,Podcaster投入製作節目前三大原因依序是:分享知識、經營品牌及個人形象,以及經營愛好社群。

由此可知,許多人是把Podcast當成新型態的社群平台,常見目的是「分享」,包括專業知識,也觸及個人生活。另一方面,也有不少Podcaster把它當作培養、或找出既有興趣同好的管道。

雖然許多人定位Podcast的方式是「新耳朵經濟」,但實際投入的創作者,反倒是抱持著嘗試新媒體、新傳播形式的想法,在這個園地百花齊放。

政治大學廣告系副教授林芝璇指出,資訊爆炸下,各種媒介以更多元的感官刺激途徑,爭取注意力。但「Podcast是在這樣的雜亂下,回歸到比較純淨的收聽環境。」也因此,對有志從事內容創作的人而言,Podcast在數位世代下,確實是一種返璞歸真、需要重新摸索使用說明書的傳播方式。

零成本、低門檻 成初心者最愛

但令人驚訝的是,其中47.9%的創作者選擇以製作Podcast節目作為投入內容產製的初體驗,意即,將近一半的人從未做過任何內容產品,或者是先做Podcast才接著嘗試其他內容產品。

「比起Youtube要攝影、剪輯…,失敗成本又高。Podcast門檻低,就算只是閒聊,一刀未剪丟上去都有機會,」黃嘉宏說。

有興趣投入製作節目的Podcaster,幾乎零門檻。器材成本低,只要用聊天方式,對著入門款麥克風、甚至手機錄音功能,就可以錄一段節目音檔。而SoundOn、Firstory提供上架服務,Podcaster只要提供一段音檔、一張封面照片,系統商就會協助上架到現有的收聽平台。

調查也指出,76.1%的創作者平均每集製作成本不到1000元,且64.7%的人每週花在製作Podcast的時間低於5小時,顯示有形及無形的製作成本都很低。

流量集中頭部創作者 推薦機制成迫切需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84.6%的Podcaster分享,製播節目每集平均收聽人次不到1000人。同時根據資料指出,最知名的三位創作者,股癌、百靈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佔據了大多數流量,以《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為例,曾公布其訂閱數約10萬。這顯示了,收聽群眾的流量無法涓滴予平台上的使用者,平台迫切需要更好的推薦收聽機制。

「怎麼發現新內容是一個挑戰,有哪些Podcast可以收聽?有沒有更精準的推薦系統…這對創作者跟聽眾都是問題,」協助製作、上架節目,也媒合廣告的Podcast服務商聲浪(SoundOn)共同創辦人顧立楷指出。

因此,發展好的節目推薦機制,成為Podcast風潮下,平台急需應對的挑戰,這攸關能否讓Podcast火花越燒越旺,找出Podcast作為社群平台、免費內容產品以外的新可能。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流量變現 Podcaster 分眾 Podcast 新媒體 社群平台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