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所有好的決策,都是藝術!頂尖管理者如何練就「決斷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所有好的決策,都是藝術!頂尖管理者如何練就「決斷力」

所有好的決策,都是藝術!頂尖管理者如何練就「決斷力」
圖為示意圖。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LinkedIn
摘要

領導者如何做出成功決策,最重要關鍵在決斷力,想成為職場上的頂尖人士,3大重點,練就不拖泥帶水的決斷力。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上一篇《35歲,腰部人群,如何才能擺脫中不溜的命運?》我們一起討論了,成為行業前10%的路徑選擇,和阻攔的因素FUD(懼、惑、疑)。

這篇我們詳細談談,一個非常重要的前10%品質—決斷力,為什麼它才是應對FUD的終極武器。

所謂「高層看決斷、中層看理解、基層看執行」,如果說腰部職場人的日常是埋頭做事、被拉去開會、再回來寫to-do-list的3部曲迴圈,那管理者,就是決策與開會的單曲迴放。(編按:腰部職場人,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群人)

廣告

關於如何做決定,管理學和心理學上都提出過很多決策模型,但我相信大部分決策者不會在辦公室裡比照著模型就拍板。前不久剛退休的馬老師(編按:馬雲)甚至說,「所有好的決策,都是藝術。」

錯誤的決策各有各的失敗,而成功的決策總是相似的,他們的背後是這些優秀的管理者們。因此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決策方法論,而是談談決策的素養,看看這些頂尖人士是如何在摸爬滾打中,練就專屬於他們的「決斷力」。

重要決策時
為什麼模型和方法論沒有用?


回憶一下你學習游泳的時候。當我們第一次進入水中,為了避免溺水,絕大多數人的決定是準備將頭露出水面。這個錯誤會使我們採取直立姿態,引發溺水。

所以,游泳第一課,就是教我們認識到仰天平躺、擺動四肢才是保命的姿勢。這個直截了當的答案,都不需要什麼分析與決策步驟。但是,當我們在驚恐慌亂時,我們還是會做出錯誤的選擇,忍不住地拼命試圖將整個頭保持在水面上。

決策模型和方法論之所以僅僅是「術」而非治本的「道」,正是因為真實的重大決策都是伴隨強烈的矛盾衝突,在高壓、甚至是充滿危機的氛圍裡做出的。

千鈞一髮之際如何定奪,就像一個游泳資深愛好者,在遇到疑似生命危在旦夕的場景時,他首先需要的是盡可能脫離情緒類影響因素,才能依循理性,從經驗或方法論中找到出口。

而這些考驗的都是在「功夫」:機警果敢、沉重冷靜、有勇有謀的過人膽識、超強耐力與抗壓力等等。

越是高層,越少存在能照搬萬金油決策大法的真空環境。

產品經理總要面對無盡的需求與有限的資源,在進退兩難的關口權衡取捨。銷售高層會遇到劍拔弩張的投標會,或大客戶談判,常常要在對方的不斷試探逼近防線中促單成交。

廣告

財務總監在籌備IPO(編按:首次公開募股)時,可能碰上輿論危機被打個措手不及,一片兵荒馬亂中,要立即想出方案為公司解圍。

所以說,如何面對商業世界裡真實的複雜多變環境,做出理性決策,功夫在詩外。

腰部職場人平穩進階頭部
要主動創造提升「功夫」的小環境


這些決策時要用到的「功夫」是企業決策者的基本素養,也是腰部人群進階前10%管理者的關鍵所在。(編按:腰部人群,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群人)

但偏偏這些對於初入職場的同學,是很難接觸到的。尤其是當你入場時這家公司已根基牢固或正值風調雨順,這些本就不屬於小朋友階段的必備技能,對於腰部人群而言,也少有鍛鍊的機會。

人常常處於被職場、被環境被動打造的狀態裡,面對這樣的「幼小銜接」難題,極少數人能覺察到問題的存在,更少有人會想到主動出擊,自發地尋找能磨練自己的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這時的職場不能擔當一個合適的演練場角色,你能否察覺到?

當你認識到了當下處境後,是躊躇滿志轉而對公司抱怨不已,還是主動去嘗試找一些可以提升功力的方法?

沒有人天生就有超強的心力,像抗壓力、毅力、膽識、耐力等等這些功夫,都需要刻意練習,職場上沒有機會,就需要主動創造小環境,把自己放進去磨練。

舉個例子,如果你像3年前的我,一樣室內5公里跑都夠嗆,那推薦你試一試訂一個跑馬拉松的小目標。

從訂定目標開始,作為要從0到1出發的跑步新手,你已經在拔高「敢想敢為」的上限了。當然,在實現目標的路上,你還會遇到無數阻礙。

身體不適疼痛感、和受傷後如何重複練習,這些低階困難先不談,光就如何撐過成績瓶頸期,你可能會在「我到底適不適合跑步這項運動」和「堅持就是勝利」之間徘徊N次。在這種拉鋸戰中,你得以近距離地觀察、鍛鍊自己的心力。

從0到2000公里的年跑量,往前遞增必須要不斷調整、尋覓最適合自己的要領方法。每一次的小小的進步,都是對膽略與毅力的累積。

很多人把膽略、膽識與大膽混為一談,將其歸類為天生的性格。在我看來,有勇有謀的膽識和恰到好處的自信一樣,都是一種迷人的魅力,主要靠後天學習來的。

如果未曾建立在那些或大或小的成功上,僅僅靠心靈雞湯的澆灌,何來真正的自信?如果未曾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極限,怕是借來最有效的強心劑,也無法讓你果敢地在苛刻的對賭條約上落筆簽字。

我們都知道萬科核心高管是企業經理人界的「跑男天團」(編按:中國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的成員)。我相信這種跑步KPI就是一種管理上的「借假修真」。

借這項能錘煉意志力及挑戰耐力的運動來打造「團魂」,真正地去塑造進入決策層的每一位成員的心力。(編按:團魂的意思是,團隊裡的成員關係像家人一般,有集體意識、對彼此有義氣,永遠不會解散。)

記得更早期時,王石被問到在談判桌上如何close deal(談成一筆生意),他回答,我會想,我是爬過聖母峰的人,還怕談判嗎?(編按:王石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国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

馬拉松也好聖母峰也罷,這些都是一種途徑,目的在於,創造一個能把自己放進去磨練的小環境。

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要看每個個體情況,如果你恰巧是內向社恐型,立一個公共演講的小目標也是很好的一種鍛鍊自己的方式。(編按:內向社恐,指的是內向社交恐懼症。指對人際交往感到恐懼的疾病。)

臨門一腳
還是靠荷爾蒙水準


最終,決策的富有成效靠執行,而沒有決斷力支撐的決策,終究還是鏡花水月。

關於決斷力,索羅斯(George Soros)在他的最新修訂版《金融秘法》(The Alchemy of Finance)中援引了一則神經系統科學家的研究,研究指出,人類的決策發源於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大腦。不知是否受金融大鱷(編按:指索羅斯)的影響,最近矽谷也刮起了一種,透過追求提升身體荷爾蒙來喚醒和激發果敢的決斷力。

CEO們嘗試起醫美項目,如皮埋荷爾蒙,試圖通過找回年輕時候的荷爾蒙水準,而擁有年少時代的敢想敢為。這些中年領導者們,似乎發現了不拖泥帶水的決斷力,正好可以借用一下年輕人的那一股衝動勁。

極端一點的,像矽谷投資人、暢銷書《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服用生長激素藥物,甚至往身體裡注入年輕人的血液。

的確,戰績總是稍縱即逝的,領導者唯有以「撲上去」的姿態(編按:勇敢奮力一搏。)才能有勝算的可能,而那些判斷正確,但折戟途中的紙上願景,缺的正是一聲令下的決斷力。

每當面臨關鍵問題決斷的時候,我總是這樣鼓勵自己,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比你更瞭解市場,比你更瞭解顧客,比你更瞭解團隊?

如果還有你不瞭解的東西,那就馬上去搞清楚。膽怯通常源於懶惰,魯莽也是。

對於年輕的腰部職場人,你們當下的荷爾蒙處在大佬們羨慕的高位水準,當遇事糾結不停時,那首先看看是不是自己還沒有做好足夠的功課,沒有足夠的眼界和知識,以致於無法下判斷,所以呈現出一種「假性的優柔寡斷」。

當你能逐步提升及對事物動態發展的分析及預估能力,那與最佳決策時間點,擦肩而過的機率也會逐漸減少。在此之外,不可避免地,受制於年齡增長伴隨的自然衰老規律,我們的乾脆態度與和荷爾蒙水準會成比例下降。

「心力散渙,勇者亦怯;心力專凝,弱者亦強」,經常鍛鍊靈魂,才能老而彌堅。心力充沛,熱愛生活,讓機體保持力量感,荷爾蒙水準自然也更好地保持在一個高位水準,行事便能更瀟灑果敢,也就更有決斷力。

所以,最後一個私人建議:在進階的路上,要熱愛生活,常鍛鍊身體。

寫在最後


企業決策還有另一種情況:是要現在1千萬的100%,還是將來一個億裡的10%?這種要在smaller and sooner(小而近)和larger and later(大而遠)之間抉擇,是願景指引著他們的決策方向。

下一篇我們談談願力。其實當你有能力,並發自內心地願意為90%的人服務時,你自然就成為了排行前10%的領導者。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施晟,做了近10年外資高管,隨後10餘年管理一家獨立的調研和資料諮詢公司。大資料領域耕耘者,天會集團創始人 。個人公眾號天會(id:my_tianhui)。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林群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決策 職場 主管 決斷力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展開箭頭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