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國際承諾一場空 紐約宣言5年了 森林年年流失一個英國國土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共好臺灣  水保先行

國際

國際承諾一場空 紐約宣言5年了 森林年年流失一個英國國土

國際承諾一場空 紐約宣言5年了 森林年年流失一個英國國土
全球森林持續流失,圖為婆羅洲西加里曼丹的雨林砍伐現場。照片來源:David Gilbert/雨林行動網RAN
撰文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環境資訊中心 2019.09.27

2014年9月,由諸多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和原住民組織簽署「紐約森林宣言」,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熱帶森林砍伐量減半,並恢復1.5億公頃土地。但針對森林狀態進行的全球性評估已經揭露,簽署方並未履行承諾。

根據宣言中的10點聲明,簽署方還承諾在2030年前終止森林砍伐。

這份由智庫「氣候焦點組織」(Climate Focus)協調25個單位合作編撰的進度報告指出,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每年都有一塊面積相當於英國國土(約2,600萬公頃)的森林流失,全球森林砍伐年增率增加了43%。

廣告

在此期間,熱帶森林的損失佔全球森林砍伐的90%以上,亞馬遜和剛果盆地遭受的打擊最大。全球熱帶森林面積損失產生的年度碳排放量與歐盟公布的相當。

報告結論是,宣言的整體恢復目標達成率不到20%。2020年,承諾供應鏈零森林砍伐的跨國企業都無法實現目標。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糧食、森林、水和海洋副總裁漢森(Craig Hansen)認為,這個評估結果是一次沈痛的呼籲,「我們正往失敗走去,但不應該放棄希望」。

2014年,41個國家和20多個地方和區域主管機關在潘基文於紐約主持的聯合國峰會上簽署紐約宣言,包括歐盟、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肯亞、衣索比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另有三個巴西州政府、五個墨西哥州政府和六個秘魯州政府也簽約。

廣告

該報告發現,迄今為止的行動「缺乏積極度,且仍各自獨立作業」,未能處理多個彼此相關的森林砍伐因素。

報告警告,「森林砍伐的短期利潤仍然超過許多土地使用決策中森林保護和恢復的長期效益」,森林繼續被農業、礦業和其他企業砍伐。

參與評估的組織之一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高級研究員霍爾(Alison Hoare)表示,政府和企業「沒有意識到解決森林砍伐問題的困難度」,現在他們必須面對土地和森林治理的複雜性以及土地所有權決策的種種現實。

霍爾說,雖然森林和木材相關產業改善了治理方式,並採取了更多永續的做法,但他們的努力被農業、採礦和基礎建設等其他產業抵銷。商業性農業仍然是森林砍伐的主要動力。消費者權力在幫助「改變經濟激勵和決策過程」方面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呼籲歐盟「研議法案選項,鼓勵企業控制其供應鏈」 。

今年稍早,歐盟執委會開放讓企業強制規範其進口供應鏈。

另一方面,報告指出,土地復育計畫進度緩慢,大多數植樹活動都不在天然森林中。

報告主要作者、氣候焦點組織報告與土地使用顧問舒爾特(Ingrid Schulte)表示,雖然各種土地復育方式絕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僅有少數幾點需要注意-不同的土地復育計畫適合不同的目標,產生不同的利益。「像是林業收益就不容易量化,」但她也指出在森林外種植樹木有助於支持就業和生計。

舒爾特認為,關鍵問題依然是「如何從森林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因為人們仍然認為只能靠砍伐樹木獲利。

少數國家有所進展,如印尼2018年的原始森林損失降至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薩爾瓦多、衣索比亞和墨西哥有可觀的植樹步調。今年7月,衣索比亞聲稱他們一天內種植了3.5億棵樹,打破世界紀錄。

參考資料

氣候之家(2019年9月12日),Five years after New York declaration, forest promises go unmet

「紐約森林宣言」進度評估報告聲明全文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歐盟 森林 紐約森林宣言 農業 亞馬遜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展開箭頭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網站:http://e-info.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