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與風同行出任務! 想成為「鯨豚觀察員」須具備哪些條件?養成計畫公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與風同行出任務! 想成為「鯨豚觀察員」須具備哪些條件?養成計畫公開

與風同行出任務! 想成為「鯨豚觀察員」須具備哪些條件?養成計畫公開
鯨豚觀察員是以施工與鯨豚出現為主,並在不同的施工狀態做出建議,與鯨豚生態調查不同。(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攝影/陳文姿)
撰文者:陳文姿/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2019.09.04
摘要

離岸風電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為避免打樁噪音對鯨豚造成永久性損害,各離岸風電開發商,都在環境影響評估(環評)中提出「鯨豚觀察員」(TCO,Taiwan cetacean observer)執行方案。

「目前船速7節、方位24°21'84",121°42'35",目視狀況良好。」
「這裡是貝多芬,12:42分發現鯨豚在警戒區內,建議延後緩啟動5分鐘,OVER。」
「收到、再討論。」

鯨豚觀察員培訓課程開跑。海陸課程兼顧。(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攝影/陳文姿)

台中港外海,有人手持望遠鏡,有人手持紀錄本,並視狀況通報模擬的離岸風場施工人員。沒有搭船出海賞鯨的悠閒,他們聚精會神緊盯大海,因為這是台灣首批由海保署委託的「鯨豚觀察員」訓練課程。

廣告

在密集的海陸訓練與測驗後,他們有機會參與離岸風場的施工,在打樁期間擔任監視是否有鯨豚出沒的角色。當鯨豚出現在警戒區內時,他們可以建議停止施工,以免鯨豚受到噪音危害。然而,取得認證只是第一步,要肩負起這項保護任務,考驗仍在前方....。

海上經驗與學理並重 真實環境成挑戰

依據離岸風電開發商的環評承諾,風場施工打樁前應進行至少30分鐘的鯨豚觀測,確認警戒區內沒有鯨豚活動才能開始打樁作業,而在打樁過程中,如果發現鯨豚進入警戒區,通常是距離打樁點半徑750公尺範圍,就要停止打樁(隨不同風場的環評承諾略有差異),以免過大的噪音造成鯨豚族群損傷。進行這項任務的就是「鯨豚觀察員」。

海保署的鯨豚觀察員訓練課程今年7月展開,由海保署主持開訓典禮後,緊接著一連串的講座、學理課程,另外還有近2天的岸際與海上實習、筆試、操作演練。8月第一批取得官方認證的鯨豚觀察員就會誕生。

海上培訓課程中,觀察、紀錄、通報都是鯨豚觀察員工作的一環。(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攝影/陳文姿)

廣告

鯨豚觀察員任務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海上鯨豚觀察。「任何」鯨豚進入警戒區內,觀察員就有責要提出警告,是否立即停止打樁則由業者判定。觀測船上[2]繞行打樁平台,在方向、角度隨時變化中判斷鯨豚距離對初學者並不簡單。這項工作與打樁作業息息相關,因此孰知作業流程與海上安全也是必備的課程。

理論課程則包括水下噪音、被動聲學、鯨豚識別等。水下噪音監測是從儀器去監測水下聲音並判斷鯨豚的接近與否,有些風場在環評時,承諾會以水下聲學監控來彌補目識的不足,這雖然不是鯨豚觀察員負責範圍,但也是課程的一環。

一般將距離施工平台750公尺範圍(藍線)設為警戒區,當鯨豚出現時,鯨豚觀察員有責提醒施工單位暫停施工。 (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攝影/陳文姿)

海陸訓練 海上工作挑戰多

官方首批鯨豚觀察員訓練報名踴躍,約180位報名,經資格審查與抽籤後選出57位。除了嚮往海上工作的學員外,也保留10個名額,給關注海洋生態的民間監督團體。

海上工作第一關莫過於暈船之苦,有不少報名者早就習慣海上工作,他們是最佳鯨豚觀察員人選。學員之一、目前從事鯨豚生態調查的賈啓渼卻指出,鯨豚研究與鯨豚觀察員完全不同。

她解釋,鯨豚生態調查以台灣海域及目擊鯨豚為主角,一趟航行約4-6小時。鯨豚觀察員卻是以施工與鯨豚出現為主,並在不同的施工狀態做出建議。她想成為鯨豚觀察員,但跟施工單位間的溝通方式與過往的研究工作不太一樣,這可能是一項挑戰。

從事日文筆譯的林冠吟,雖然沒有海上工作的經驗卻表現穩健。她表示,在岸際的模擬訓練很有幫助,讓她到上船前先掌握好工作流程。想要換到戶外工作的她想成為一名鯨豚觀察員,主要挑戰可能是出海時間過長。

這確實是重點,目前實際擔任離岸風電鯨豚觀察員的人,不少是漁民轉業。據了解,由於工作點離打樁還有一段距離,噪音未如預期大聲,但長時間在海上工作,有時實在吃不消。這與台灣西岸大多是潮汐港有關,觀察船在漲潮時才能進出港。觀察員工作要配合打樁作業,如果遇到前置作業延後,待命加上工時可能會超過12小時。再遇上乾潮不能進港,就要繼續在海上多待幾小時。

執照只是入門 撐得久才能成為鯨豚觀察員

鯨豚觀察員的訓練就像駕訓班,拿到駕照後能否安全上路、能否負責任地駕駛,還是另一回事。

在英國參加鯨豚觀察員訓練課程並取得證書的李恩娜(化名)表示,外國訓練課程是一日至數天不等,與台灣授課內容差異不大。但在國外,剛取得證書的觀察員,通常還須在海上累積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後(紐西蘭明訂為12週),才會被認可為能獨立作業的鯨豚觀察員。

註釋:

[1]因應海洋風電的施工,已有民間訓練機構所訓練出的鯨豚觀察員。由於環評書件中僅寫明會聘請「訓練有素的海上鯨豚觀察員」,未限制訓練機構,因此仍是符合環評規範。
[2]離岸風電商在環評中承諾的鯨豚觀察員操作方式不盡相同,有的鯨豚觀察員是在打樁工作船上觀測,而不是搭乘觀察船在四周環繞。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鯨豚觀察員是如何煉成的 我國首批官方訓練結業 考照、實戰海陸都來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黃雅苓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海洋 離岸風電 鯨豚 環境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展開箭頭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網站:http://e-info.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