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這雙MIT球鞋,AI做的》當3D感測找上製鞋廠,兩位全球第一台灣大叔揪團打「世界盃」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這雙MIT球鞋,AI做的》當3D感測找上製鞋廠,兩位全球第一台灣大叔揪團打「世界盃」

這雙MIT球鞋,AI做的》當3D感測找上製鞋廠,兩位全球第一台灣大叔揪團打「世界盃」
在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左)和清遠廣碩執行長陸一平(右)兩位科技業和製鞋業的中年大叔異業結盟下,將誕生台灣第一雙出自機器人的MIT運動鞋。 (攝影者:陳宗怡)
撰文者:曾如瑩
商周頭條 2019.08.26

當「兩個台灣世界第一」的產業開始合作,明年,第一雙由機器人生產、真正MIT(Made in Taiwan)的運動鞋,可望在台南誕生!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於8月21日揭幕,在展場的角落,我們看到台灣科技業與製鞋代工業竟然開始合作了!

奇景光電》手機臉部辨識技術,也能拿來「看」鞋底樣式

在奇景光電的展示場上,放置著神祕的黑箱子。一打開,內部是八隻攝像頭精準描繪鞋底的樣貌,將「看」到的鞋底樣式,回傳至電腦,算出點膠路徑後,再將路徑傳送到機器手臂。小巧的機器手臂精準的在不同尺寸與樣式的鞋底點上膠水,膠點好了,鞋子才能與鞋面貼合。

廣告

奇景光電

成立:2001年
執行長:吳炳昌
2018年營收:新台幣217億元
2018年稅後淨利:新台幣2.6億元
產品:驅動IC、3D影像感測技術


母公司是運動鞋代工大廠的清遠廣碩技研服務公司(以下簡稱清遠廣碩),執行長陸一平估算,這些機器手臂每8秒到15秒可以上膠好一隻鞋子,約可取代十位作業員,同時還可以省下一半的膠水用量。最神奇的是,其可以少量多樣生產,同一條生產線,放上不同尺寸與設計的鞋底,電腦都可以辨識、精準點膠。

清遠廣碩技研服務公司

成立:2015年
執行長:陸一平
產品:先進鞋材研發與智慧製鞋

廣告


原本,奇景光電的3D感測技術是用來做手機的臉部辨識,這種技術的原理是以結構光與時差測距去感測物體,沒想到竟然也能用在鞋子上。

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表示,除了自動化點膠製程外,還會再嘗試自動化其他組裝製程,年底會在台南廠設立一條製鞋自動化組裝產線;到了2020年,將會在台南試量產運動鞋,已經有鞋品牌表達想下單的意願。

台灣企業在科技與製鞋代工都是世界領先,這次最棒的是——兩個台灣第一名,正開始一起打群架!讓科技與製鞋合作成功的主角是兩位大叔: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與清遠廣碩執行長陸一平。

奇景光電是驅動IC大廠,近年跨入3D感測技術,客戶來自手機與面板產業。清遠廣碩的母公司是運動鞋代工大廠永京集團的子公司,其代工品牌包含Nike、Adidas、New Balance等,一年出貨量超過一億雙運動鞋,以產量而言不輸豐泰,創辦人張榮梧更是第一波前進中國設廠製鞋的代工業者;2015年成立的清遠廣碩,負責研發最先進的材料與製程技術,堪稱是集團大腦。

以往,製鞋是最難自動化的消費品,人力需求很大。過去Nike曾攜手科技大廠緯創力(Flex),希望自動化製程,最後因為成本與效率難以突破,雙方和平分手。

清遠廣碩》聯手奇景降低1/5成本,突破自動化三難關

這次,奇景光電和清遠廣碩能聯手突破製鞋自動化的最大難關,主要有三點:

首先,有共同語言。吳炳昌與陸一平是台大機械系同學,陸一平說,他為了讓機器人可以精準點膠,需要讓機器「看」到鞋子,正好看到老同學吳炳昌的3D感測技術,於是找上門。吳炳昌當時正為產品找手機之外的新應用發愁,看到運動鞋每年出貨數億雙,不失為新市場。

然而吳炳昌發現,要跨入智慧製造,若無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很難成功,「我最怕的是不懂的人來呼嚨我,最後研發投入,結果對方不採用,就血本無歸了。」由於雙方對於機電與IC設計都理解,有共同語言,因此一拍即合,僅花了半年就成功。

第二,不為自動化而自動化。陸一平說,要讓機器「看」到鞋底不難,問題在成本。過去他使用的方法很貴,而奇景的技術適用在消費性電子上,成本可以降低為原來的五分之一,精準度也夠,才讓製造成本符合效益。

面對打造自動化組裝線的過程,他跟吳炳昌也有共識。若是人工效率優於機器,比如貼合鞋面與鞋底,就先不用機器取代。此外,盡量使用消費性電子的零組件,並且模組化機台,如同樣的3D感測不僅可以用在點膠,也可以用在檢測,當模組可以通用時,成本自然下降。

第三,建立互利機制。科技業與製鞋業合作最常失敗的原因為:對於科技業來說,投資不合成本效益。吳炳昌舉例,過去奇景的3D感測器用在手機上,這是個「億」級銷量的市場,但若是跨入智慧製造,只是單純賣零件裝設在機台上,銷售數量遠遠少於手機,研發投資難以回收。

這次,他改用新商業模式,奇景不是賣單顆的3D感測器,而是提供系統整合服務,從單純賣「產品」到賣「解方」,賺服務的錢。

吳炳昌興奮說,若組裝可以自動化,未來台灣鞋業代工廠僅需將鞋面與鞋底運輸到當地市場,再用機器組裝起來即可,不再需要當地大量人力,這是從真正的在地生產翻轉過去集中大量生產的模式。

然而,這次的合作僅是跨入第一步,一位製鞋業者認為,目前市場上有不同的技術在競逐,最關鍵的還是誰能搶先量產,才能讓翻轉產業現狀的夢想成真。

台灣隱藏著很多世界第一,而兩位大叔正用他們的冒險,讓我們看到跨界合作的火花。群架打得好,或許,就能為台灣找出更多突圍的可能。

責任編輯:周盼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自動化 製鞋 AI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