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日本經濟崩潰的兇手:減薪!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商業趨勢

日本經濟崩潰的兇手:減薪!

日本經濟崩潰的兇手:減薪!
(來源:日經技術在線)
撰文者:田村 賢司
日經科技報 2013.01.15

--本文由日經BP社提供
自民黨提出了通過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擺脫通縮的方案,這樣就夠了嗎?日本之所以擺脫不了惡性通縮,是因為依靠的是減薪等削減成本策略。收入兩極分化如今也擴散到了歐美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也浮現出了「日本化」的危機氣息。

「到2010年為止的年收入還是大約980萬日元〈約新台幣320萬元〉,而現在只有750萬日元〈約新台幣245萬元〉。2年半多,工資少了230萬日元〈約新台幣75萬元〉。真的很鬱悶。」

冒著冰冷的寒風,在準大型綜合建築公司工作的境田達夫(化名)蜷著身子這樣說道。現年50多歲,曾在現場支援部門擔任主管部長的境田發生「異變」是在2010年初。

廣告

由於2008年秋季的雷曼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形勢惡化和股價暴跌,該公司持有的有價證券出現了鉅額損失,業績急轉直下。估計市場環境的前景會惡化,該公司實施了包括壓縮設備投資等在內重組。

公司開始募集提前退職人員,公司也曾找上過境田,因為境田沒有答應,所以被派到了客戶公司。而且丟掉了部長的職位,成了普通員工,工資也一落千丈。

「我(在支援部門的)成績是一流的,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也不算差。我覺的自己這種狀況完全是因為公司為了削減成本……」

兩極分化的背後是經濟構造的變化


廣告

日本人的平均工資在持續下滑(參照上表)。進入2000年代後,工資開始全面減少,減幅最為明顯的是雷曼危機之後。像境田一樣年收入比過去少近4分之1屬於嚴重情況,但從整體平均來看,在2000~11年之間,減幅也達到了約10%。

但這一現象並不是單純的工資減少,背後還隱藏著其他重大變化。其中之一是以境田為代表的中產的「沒落」及新的收入兩極分化。還有一個則是兩極分化的根源,是因為世界與日本經濟正在發生著構造變化。

下面的表格給出了表示家庭收入分佈中間點位置的變化。2000年,家庭收入為500萬日元〈約新台幣163萬元〉還屬於「中間的中間」,但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跌落到了427萬日元〈約新台幣139萬元〉,10年減少了73萬日元〈約新台幣24萬元〉。

再來細看各個收入階層的具體情況,500萬日元到800萬日元〈約新台幣163萬元到260萬元〉之間的中產家庭原本佔整體的23.8%,到2010年減少到了22.7%,與之相反,不到500萬日元的階層在2000年佔49.9%,2010年增加到了57.3%。可見「中產家庭」的收入層減少,收入更低的階層增大。

另一方面,在同期內,收入在1700萬日元〈約新台幣555元〉以上的家庭從3.1%略減到了2.7%。在這10年間,收入的兩極分化現象明顯有所擴大。

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答案是工資減少與通縮導致經濟螺旋式下滑的構造日趨嚴重。

2012年夏季前一直在某著名汽車企業直屬的銷售公司擔任汽車修理部門課長的西田博志(化名)帶著遺憾的口吻表示,「從雷曼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4月開始,管理層一律每月減薪4萬日元〈約新台幣13046元〉,全年累計為48萬日元〈約新台幣16萬元〉。我還遭遇了降級,薪水又減少了100萬日元〈約新台幣33萬元〉。」

受到雷曼危機的影響,該公司隸屬的汽車企業2008會計年度(2008年4月~2009年3月)遭遇了重大打擊,在日本國內的銷量比去年減少了15.1%,全球銷量也減少了9.5%。這當然直接影響到了西田所在公司的業績,該公司採取的對策便是削減成本。尤其是壓低薪資。

開頭提到的境田所在的公司主要是通過支付退職補貼、募集志願退職者的方式減少薪資,而西田所在的公司則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壓低薪資」,其中包括了調派、轉職、降低評級等等。

西田在2009年4月調往關係公司之時,也從一線的課長成了孤家寡人的專任課長,西田透露,「而且,在每半年一次的業績評定中,『部下指導,培訓』等過去的項目也繼續保留」。

「工資和新員工一樣」

結果,西田的評價越來越差,到2011年4月已經降到了專任課長中最低的資格。這直接導致了工資直線下降。

但無論是境田還是西田,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都不算特別差,之前的業績也並非不好。儘管如此,二人依然成為了降級和降低評價的對象,由此可見,最近日本企業的減薪不擇手段,而且涉及範圍廣。就像西田所在公司的情況一樣,因為業績惡化,除了大範圍減薪之外,公司還會進一步降低部分員工的工資,壓低總薪資。

曾任德國證券策略分析師及副總裁的武者調查公司代表武者陵司指出:「日本長期停滯的最大特點是工資持續減少。實際上,工資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就已經止步不前,進入2000年代後開始下跌。這都與日本開始出現通縮徵兆並全面爆發的時期重疊。」

因為減少工資有可能是導致日本經濟的老毛病——通縮的重要因素。自民黨重掌政權,會實施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單靠貨幣寬鬆無法擺脫通縮。

「減薪」的形式並非只有境田和西田碰到的直接減薪這種。包括工廠向海外移轉等空洞化、「輸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產業在內,關閉國內工廠等裁員措施對於減薪也影響巨大(參照上表)。

2012年10月19日,索尼突然宣佈將於2013年3月底關閉位於岐阜縣美濃加茂市的索尼美濃加茂工廠(由索尼的子公司索尼EMCS經營)。聽聞這則消息,一位女員工擔憂地說道:「大幅減薪恐怕避免不了。要做好工資跟新員工一樣的心裡準備。」

在消息發表之前,幾年前還有4000人之多的員工就已經在慢慢減少,只剩下了大約一半,留下的約500名正式員工和1600名非正式僱員難覓出路。據說直到現在,剩下的員工大多也不願調往其他地區,留下來的話,就算有職位,大幅減薪也無可避免。

1980年成立至今已有32年歷史的老工廠也沒能逃脫索尼在四年連續最終赤字(截至2011會計年度)之下實施的國內外萬人大裁員。美濃加茂市商工觀光課長渡邊文喜長嘆了一口氣,「越是大企業,長命的工廠越少了」。

在嘆息的背後,浮現出的是全球化與日元升值的影響滲透到日本經濟的每個角落,令所有企業的行動都不同於以往以國內市場為中心的時代的現狀。

日本總部工作難度升級

開篇提到的境田所在的建築公司雖然是內需型產業,其實海外施工也是該公司強項。如果單純是有價證券的估價損失,那麼損失是暫時的,企業之所以紛紛著手削減人事成本,恐怕是源於雷曼危機引發的對於世界經濟前景的擔憂。西田老東家的母公司也是如此。這家汽車企業不僅在日本國內的銷量低迷,在主戰場美國市場,2008會計年度(截至09年3月)的銷量也比上會計年度驟跌了19.1%。

而且,從2008年秋季開始激化的超級日元升值不斷逼迫企業削減成本。說起日元升值,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企業一直蒙受著升值的威脅,進入90年代之後情況更為嚴重。以1995年為例,可以代表實際購買力的匯率,也就是購買力平價為1美元兌換約175日元,而實際匯率卻為1美元兌換94日元(均為年均數值)。

在背負的成本接近購買力的2倍,薪資評價也倍增的情況下,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師永濱利廣表示「(日本企業)只能通過減薪削減國內的薪資,或是向亞洲轉移,尋找更低廉的勞動力」。

90年代初的泡沫破滅造成了房地產、股價等資產的價格下跌和低迷,使得需求縮小,從而催生出了通縮的萌芽,萌芽在日元升值和全球化之中萌發,進入2000年代後,隨著工資的減少,通縮進一步膨脹。單就這10年來看,呈現出的是一種「日元升值及全球化→工資減少→通縮→工資進一步減少→通縮加劇」的構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這種構造中萌生的「收入兩極分化與通縮加劇」的機制今後還將更加嚴重。

生產電子材料、電池構件的住友化學的資訊電子化學部門2011會計年度的銷售額約為3000億日元〈約新台幣978億元〉,其中約8成來自海外。6600名員工也有8成任職於海外子公司。

因為在10年前,日本國內還能佔據一半,但在那以後,增長的主力成了海外。這本身也是全球化的一種體現,資訊電子化學業務室部長松井正樹表示「如今成長的源泉是亞洲等海外地區」。

然而,變化出現在內部。隨著海外業務的擴大,在總部的工作中,松井表示,「為海外子公司籌措資金和開展業務提供支援,在日本與海外子公司分別生產同類商品的情況下,按照庫存和供貨情況互通有無開始變得重要」。也就是說,為了引領世界,日本總部的員工在語言能力、法律制度、業務知識等方面需要具備高超的能力。

這樣的例子如今並不少見。旭化成董事兼常務執行董事小堀秀毅表示,「對於全球開展的業務,現在重要的是日本的員工要更加專業」。當然,因為每個人能力有別,評價和工資自然容易拉開差距。

上表右側是2009年以後美國各種學歷就業人數的變化。SMBC日興證券債券策略分析師島津洋樹表示,「雷曼危機之後,明顯的趨勢是,就業向大學畢業及以上的高學歷人群轉移」。

從勞動生產效率來看,2000年以後,美國的成長率遠高於日本,但就業的主力依然在向高學歷人群轉移。島津(上表左側)表示,「這或許是因為在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之中,必須轉向開發、生產附加值更高的商品才能生存下去」。

讓員工知道勝出組的存在

在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同時,世界迎來了激烈競爭的時代。這不僅是市場之爭。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生產能力、技術實力的提升使得世界的產能過剩。電視、液晶面板、鋼鐵等產品的價格之所以驟跌,或是搖搖欲跌,就是產能過剩的結果。

可以說,跨國企業已經進入了隨時把握變化劇烈的市場動態,比拼合理應對能力的時代。

2011會計年度,理光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最終虧損,以此為契機,該公司決定在2013會計年度(截至14年3月)之前,裁減整個集團員工的1成,也就是1萬人。而且,從2012會計年度開始,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評價開始全面按照績效,過去往往流於形式的職位降級和資格降級得到了嚴格執行。

某高階主管表示,「雖說理光得了大企業病,但這一措施並不是單純為了「治病」」。2012年8月,該公司在內部公佈了選拔未來經營高階主管的計劃。甚至透露說在理光之中,存在著通過特殊培訓、工作職責分配培養高階主管的機制。

培養的對象來自理光集團遍佈全球的公司,在25歲以上的員工中,以10歲為一檔設置三個層級,其上還有接近董事的層級,四個層級首先共選拔出150人左右。這個計劃其實存在原型,但之前並未在內部公開。不公開主要是怕拉開差距會打擊普通員工的士氣,但是,人事本部副本部長除村健俊表示,「鋻於在當今時代,要想立足於世界,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多少頂尖人才」,該公司做出了公開計劃的決定。

當然,「勝出者」之中也存在競爭,有些人將會在今後「掉隊」。這就是說,整個公司今後都將處於全面競爭之中。

但是,在萬人大裁員的過程中,兩名技術員工以「接到事實上的勸退,拒絕後被調往子公司」為由,於2012年2月提出了取消調任的勞資仲裁。而且,為二人提供援助的東京管理職務聯盟秘書長鈴木剛表示,「公司沒有向二人解釋為何選擇他們,調任的崗位也是與技術毫無關係的簡單工作」。

在仲裁中,員工方面的主張得到採納,理光提出異議後轉入了民事訴訟,雖說出現了這樣的「波瀾」,但該公司並沒有退縮的意思。這也是兩極分化經濟的一個側面。

增加的是「低薪」招聘

全球化作為壓縮總薪資的一項措施,還促進了非正式員工的增加,但是,在日本國內製造業就業人數本身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山梨大學教授西久保浩二表示,「招聘人數增加的領域,以流通、服務等利潤微薄的產業為中心的色彩愈發濃重」。

下表給出了2001年~2011年間各類職業有效招聘人數的增減。「專業性和技術性職業」的兼職和正式員工總人數約為272萬人,在增加的有效招聘中以約9成的比例獨佔鰲頭。

護理員、整體等專業技師、(X光攝影)技師等醫療技術人員比重較大。在排在第二的「服務職業」中,與護理相關工作的增加也比較多,直接反映了日本老齡化的現狀。

相反,工廠的「生產工藝和勞務職業」減少了約50萬人。就業機會雖然在從空洞化的製造業向新的領域轉移,但這裡其實存在「難點」。

在大多數人看來,護理等工作的工資要低於其他行業。也就是說,工資相對較高的製造業的工作減少,而「低薪」的工作增加,直說的話,此時就發生了「工資減少」。

但是,流通及服務行業的工資減少其實也有製造業等出口行業低迷的原因。加薪原本只有在生產效率提高、有利潤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武者表示,「生產效率不易提高的流通及服務行業本身就是難以加薪的行業」。

因此,這些行業要想加薪,就需要市場環境好轉帶動漲價,其必要條件是出口行業業績良好,提高工資,帶動國內市場擴大。而在情況剛好與之相反的今天,可以說,流通及服務行業也只能走通縮的道路。護理行業由於存在護理保險,屬於官方定價,因此加薪更加困難。

最後,以身陷日元升值和全球化大潮之中的製造業為起點的工資減少釀成了通縮與經濟形勢低迷的連鎖反應。

日本的通縮之所以揮之不去,永濱表示,「原因在於高收入層的收入增速慢,中產收入減少」。與美國不同,在上層凍結,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日本式的兩極分化經濟呈現出了中產「崩塌」的現象。(記者:田村 賢司,《日經商務週刊》)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日本經濟 減薪 員工 工資
日經科技報
日經科技報
日經BP技術在線
展開箭頭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