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最新財報解讀》Uber慘賠、Airbnb為何業績暴衝?「網路聚落」效應決勝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最新財報解讀》Uber慘賠、Airbnb為何業績暴衝?「網路聚落」效應決勝負

最新財報解讀》Uber慘賠、Airbnb為何業績暴衝?「網路聚落」效應決勝負
撰文者:李大任
商周頭條 2019.08.20

旅宿平台Airbnb近期公布了2019年的第1季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30%。亮眼的表現,也讓外界猜測它會走IPO(首次公開募股),或是選擇像串流音樂服務商Spotify或是企業團隊通訊平台Slack一樣直接上市。不過,就算不上市,Airbnb帳上現金也擁有3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00億),顯然也不缺錢。

相較之下,同樣以共享經濟為賣點,其他公司的財務表現便顯得「落漆」許多,預計最早將於9月份上市的共享辦公室新創WeWork,上週公布的財務招股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業虧損達13.7億美元,今年5月上市的線上叫車平台Uber最近1季也虧損超過50億美元。 

為什麼Airbnb能在眾多共享平台中一枝獨秀?因為幾個關鍵因素,決定了Airbnb與其他平台的差異。

廣告

同類型的替代選擇不多 

首先,相對於Uber,Airbnb的替代品不多。一個消費者想要坐車,如果Uber無車可派,他就算不選擇Lyft,也可以選擇一般的計程車,甚至搭乘大眾運輸。Uber難以差異化,就只有面對價格的惡性競爭。

美國霍特國際商學院(Hult)教授拉德(Ted Ladd)指出,由於乘客和司機可以輕鬆在Lyft和Uber之間切換,引發了一場價格戰。司機薪資提升、車資卻下降,結果大量的赤字,將Lyft和Uber的利潤淹沒在遙遠的未來。相比之下,由於Airbnb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超越競爭對手,使消費者難以轉換至其他選擇。

網路聚落連結比別人強

廣告

問題是,Uber過去也像Airbnb一樣衝市占,難道是速度不夠快,還是服務不夠好,為什麼效果差這麼多?同樣是平台經濟,《哈佛商業評論》將兩者的差異,以「網路聚落」來解釋。

簡單來說,乘坐Uber的顧客,只關心「自己的城市」;台北的乘客只關心台北的Uber司機有多少,網路群聚的連結就小。相對的,Airbnb用戶卻關心「台北之外的所有地方」。Airbnb在全球有多少房子、多少房東,就顯得格外重要。政大商學院邱奕嘉教授於《商業周刊》1652期也有類似評論。所以Airbnb聚落與聚落之間連結越強,平台「衝量」的效果就越好。

沒陷入「跳過仲介」泥淖

當然,Airbnb的商業模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用戶會「跳過仲介交易」(disintermediation),免去佣金的支出。如果租屋者能夠免費在網上看到屋主的資訊,就可以繞過平台,直接聯絡屋主進行交易。只要跳過「平台抽成」的方式,可以為租屋者和屋主節省數千美元的佣金。另一方面,Uber則比較不會有類似問題,因為乘客不太可能直接找上Uber司機派車,即使大費周章也只能節省1美元。 

可是Airbnb也沒有陷入「跳過仲介」的泥淖。從拉德教授與哈佛商業評論等分析可知,Airbnb為了發揮仲介的功能,也下了不少功夫。Airbnb除了靠網路技術,比方說隱藏屋主的聯絡電話,只在地圖上顯示大概的地址,「阻撓」房東與房客直接交換資訊,還花了很多力氣留住買賣雙方。例如還提供線上加值服務、導遊服務、房屋保險等,說服買家和賣家支付佣金。

Airbnb的規模,使它避免了競爭對手平台的衝擊,而它的發展策略,也讓屋主與租客留在平台上交易,從而實現了獲利成長。未來Airbnb上市後,也許能為共享平台的經營模式打一劑強心針,一掃Uber等共享平台慘澹經營的陰霾。

責任編輯:林思妍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uber 財報 Airbnb 慘賠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