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FBI偷掃百萬張駕照,走後門練成刷臉監控網!華郵爆:美國只做不說好多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FBI偷掃百萬張駕照,走後門練成刷臉監控網!華郵爆:美國只做不說好多年

FBI偷掃百萬張駕照,走後門練成刷臉監控網!華郵爆:美國只做不說好多年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邱碧玲
商周頭條 2019.07.12

你以為,採用臉部辨識技術監控社會的暗黑情事只會發生在中國?那就錯了。只做不說的美國,才是真正的「老大哥」。

7月初,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爆料,移民海關執法局(ICE)、聯邦調查局(FBI)偷偷打開數十個州政府後門,未經授權便擅自掃描數百萬張民眾駕照,把這個資料庫變成一個「史無前例的監控寶庫」。

非營利組織政府監督計畫(Project on Government Oversight)顧問勒裴路克(Jake Laperruque)再補上一腳,大家都以為臉部辨識搜尋是未來的事,其實美國政府已經偷偷做了好幾年;而且還是「先斬後奏」:先定位監控,再尋求許可。僅僅是FBI每個月,就申請補件4,000案。

廣告

舊金山市府,禁止53個公部門導入辨臉技術

雖說美國警方本來就有權調閱嫌犯的指紋、DNA等生物統計資料,但鎖定駕照的做法激增敏感性,因為印有當事人照片,而且他們絕大多數從未被控犯罪。因此,從國會到州政府的兩黨官員除了自清,直指「執法單位直通國家級數據庫根本未經許可」,還氣呼呼強調:「沒有民選官員會投票贊成這麼做。」

華郵的消息來源是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學院研究團隊,他們追溯公共紀錄,取得5年來執法單位內部文件、電郵及成千上萬則臉部辨識的搜尋要求,總結出FBI早已擅自將這項技術當成常規調查工具的結論。

對此,FBI副助理局長葛蕾珂(Kimberly Del Greco)曾在6月初公開辯稱,臉部辨識技術用在保護公民自由、安全,至關重要。華郵諷刺,保護與監控只有一線之隔,不告而取,絕對是嚴重侵犯不知情的守法公民個人隱私。

廣告

基於擔心濫用、違反公眾信任,5月中,舊金山市府以8比1的絕對優勢通過提議,禁止53個公部門導入臉部辨識技術,僅通融機場和港口等聯邦監管機構使用。理由之一是不準確,尤其是在辨識少數族群時格外走鐘。

去年7月,非營利機構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實測科技龍頭亞馬遜的臉部辨識技術「Rekognition」,結果發現,它錯將28名國會議員配對成入獄犯,而且近4成都是有色人種;其他對手微軟、IBM和臉書的技術在識別女性和有色人種時也會出錯。

理由之二是,不願見到美國最終成為「警察國家」。提案人之一是市府監督委員會成員佩斯金(Aaron Peskin),他主張:「即使臉部技術完美無瑕,它仍是我們應該放回瓶中的精靈(編按:比喻約束強大力量,以免被濫用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涉及偏見、審查耗時,警務人員不愛用

舊金山並非唯一禁止臉部辨識技術的城市,加州奧克蘭市、密西根州、華盛頓州與麻薩諸塞州都在辯論跟進可能性;矽谷範圍內的帕羅奧圖等市則規定,採買前須經議會審查把關。某個程度來說,應用臉部辨識技術就像是依據個人獨一無二的特徵進行編碼工程,帶有「物化」意涵,很可能終將涉及種族偏見,甚至上升到倫理道德層次。

2017年9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以封面故事規格,報導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一項性向研究:臉部辨識技術用來判斷同性戀的準確度竟然高達81%,「在仇視同性戀的國家,恐怕會威脅不少人身安全。」

此外,《經濟學人》也指出,其實許多警務人員並不喜歡使用臉部辨識系統。一位不具名的美國郊區警察局長就說:「我們知道臉部辨識技術行不通,所以只稱它是預警系統。」主要原因是,雖然硬體價格便宜,但警員在輪班時間內產出的資料量幾乎是海量,不但增加儲存成本,組織、歸檔時間也拉得很長。

原因之二是,事後他們為了回應公共資訊所需,要花大量時間審查、剪輯畫面,但似乎總是在做白工,因為往往還會被對方抱怨,想要從警察部門獲取準確數據「超級困難」,警員不想佩帶錄影機的最後一個原因是:「怕變成整天在盯梢闖紅燈的行人。」

責任編輯:周盼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刷臉 FBI 中國 美國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