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解決少子化,郭台銘端出「0-6歲國家養」還不夠!看日韓砸錢催生無效的第二條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解決少子化,郭台銘端出「0-6歲國家養」還不夠!看日韓砸錢催生無效的第二條路

解決少子化,郭台銘端出「0-6歲國家養」還不夠!看日韓砸錢催生無效的第二條路
(攝影者:郭涵羚)
撰文者:楊少強
商周頭條 2019.07.02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郭台銘,日前抛出「新生兒6歲以前國家養」的政見。許多討論都集中在財源、可行性等,以經濟學來看,問題只有兩個:1.此政見能否達到目的——解決「少子化」?2.此政見效益是否大於成本?

郭台銘政見的核心,主要是「公托公幼免抽籤」,這可分為三步,一是找錢:課富人稅、資產持有稅;二是找地:盤點全台國有不動產、公共設施,為地方政府找新空間;三是找人:鼓勵大專院校加開幼教課程、提供公費補助進修培養師資。

要評估這些政見能否解決少子化,須先問根源何在。郭台銘認為台灣少子化問題出在「低薪」,他在臉書上說:「長期以來,年輕人賺不到足夠的薪水,別說買不買得起房子,連生活品質都談不上,沒有穩定的生活,誰會想生孩子?」

廣告

但「增加公托」的政見,與其說是解決低薪問題,不如說是解決低薪帶來的少子化問題。若低薪問題未解,公托就算增加,人民生育意願依然低落,這些增加的公托恐怕最後仍乏人問津。

再者,「公托公幼免抽籤」,本質是國家負擔幼兒照護,能否解決少子化不無疑問,這可由理論與實務兩層討論。

理論是「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生孩子是每個人經過成本效益分析後,利大於弊的選擇。負擔得起生育者,即使國家不出錢,也會決定生。

因此國家出錢補貼生育,是使那些原本負擔不起生育者,也會為了津貼生孩子。就如國家花錢補貼人們開公司,結果是那些原本預期自己開公司會賠錢者,也跳進來創業。

廣告

實務面來說,不少國家祭出公費托兒,但效果有限。例如瑞典。在提供公費日間托兒所後,瑞典生育率從2007到2010年一度上升,但始終不到2(人口替代最低程度需達2.1),而且2012年後又開始下降。

有的國家推出更多經濟誘因催生,例如新加坡。該國整體生育率(TFR)2018年已跌到1.14。為鼓勵生育,新加坡政府讓結婚及育兒的夫婦,可優先申請到第一個組屋單位。為照顧幼兒,1年可申請長達6週無薪假。職業婦女的托兒費用,政府負擔一半,同時還可申請星幣5萬元(約新台幣125萬元)的減稅。生越多減越多。

新加坡還從源頭著手,2012年新加坡政府把國慶日訂為「國家之夜」(National Night),鼓勵男、女當晚努力「做愛做的事」。此後還在地鐵車廂大貼精子、卵子結合廣告,提醒國民增產報國。

最特別的是「公費相親」,2018年3月新加坡政府推出「點燃愛火」(spark connection 2018),讓單身男女參加健身慢跑、出海旅遊、營火晚會等配對活動,由政府支付一半費用。官方網站還不時在臉書上更新,提醒人們有哪些地方有活動可以約會。

另一積極催生的是韓國。韓國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會為子女聘私人家教,上補習班或藝術課,這些開銷使人們生育意願低落。韓國就業網站統計,20歲至39歲青年人表示,工作、買車、買房是人生必然選項,結婚卻不是:調查顯示有70%不想結婚。

從幼兒津貼到辦活動鼓勵結婚,韓國政府砸錢救生育率,其支出已是國防預算一半。自2010年起,韓國政府還推出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三,晚上7:30以後辦公室熄燈的運動。目的是希望職場男女早早下班去約會「做人」。

但這些效果仍有限。2019年初,韓國生育率首次跌破1,創1970年以來最低。最近一部韓劇《世界上最漂亮的我的女兒》,講的就是韓國目前生育率低、離婚率高、不婚等現象。一名韓國34歲女性曾受訪表示,韓國社會太競爭,「把孩子帶來世界是種罪過。」

從公托、津貼到減稅,從瑞典、新加坡到韓國,各國催生仍難救生育率,這顯示光有經濟誘因不足成事。已故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說,他若主政,會把育兒津貼定為新加坡平均年薪的1倍,但他認為這仍無助刺激生育率,「這純粹為了證明低生育率完全無關乎經濟或財務因素。」

在李光耀看來,生育率降低是時代趨勢,「婦女要像男人一樣發展事業,要更多休閒,環遊世界,不想被子女拖累。」另外婦女經濟地位比以前更獨立,她們養得起自己,可以慢慢等理想男人出現。這個男人最好比自己賺得多,「如果這個理想男人不出現,她們寧可不結婚。」

因此,生育率降低,是婦女地位提升的必然結果。這種時代趨勢,很難透過單一手段(例如增加公托)解決。

但也不是毫無解法。以法國為例。法國也提供日間托育,生育卻始終維持在2上下,高出其他國家一大截。與其說這是公費托育,不如說是移民之功:法國人的生育率約1.7,但移民的生育率則是2.8到5。

就如理論所分析,財務補貼對高收入婦女的生育激勵有限,但移民卻不然。他們的經濟地位通常不及本國居民,生育補貼對他們是很大的誘因。 新加坡也有類似現象。今年5月《經濟學人》指出,新加坡有一部份是馬來人女性,她們的經濟條件較差。雖然新加坡本地高收入女性不願生育,但對移民而言,政府的生育補貼是很大的誘因,這些人也成為新加坡生育的希望。

日本也是如此。沒有哪一個國家比日本更清楚育兒津貼無效之痛。如今日本政府已體認到經濟手段無效,於是開放移民。至2018年為止,日本的外國移民人數已連續6年成長,外國人占日本總人口比率達1.76%。

韓國也在開放移民,從2006至2016年,韓國境內的外國人口,由53.6萬成長到200萬;到2020年,韓國出生的嬰兒,每3個就有1個是外國人。

因此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育兒津貼」加「開放移民」雙管齊下。移民多是青年,他們一開始經濟地位較差,津貼或公托就是強烈誘因鼓勵他們生產。

開放移民在政治上是敏感問題,但日、韓等國在多年催生無效後,也不得不放下民族自尊選擇此路。

對台灣的借鏡是:若真有心解決少子化,「小孩國家養」是不夠的,須再加上開放移民。這是各國實驗多年後,至今唯一有效的方法。雖然移民在政治上不討喜,但「民不可與慮始,可與樂成」,這也正是像郭董這樣體制外的政治素人,最讓人期待之處。

責任編輯:林思妍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少子化 低薪 郭董 生育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