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的人造肉公司,股價一個月漲6倍的泡沫化隱憂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的人造肉公司,股價一個月漲6倍的泡沫化隱憂

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的人造肉公司,股價一個月漲6倍的泡沫化隱憂
撰文者:楊少強
商周頭條 2019.06.14

成本難降、競爭者眾、虧損不止,股價一個月卻漲6倍,這種奇蹟出現在「超越肉類」(Beyond Meat,以下簡稱『超肉』)身上。這家人造肉公司上市一個月,股價由2位數漲至3位數,然而從成本、競爭等角度分析,這股熱潮恐怕只是一場泡沫。

自5月初上市至今,「超肉」股價由25美元漲至如今逾140美元,是2019年表現最佳的IPO(初次公開發行股票)。它背後的投資者大有來頭:從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到推特創辦人、麥當勞前執行長,名人背書加上健康風潮,使它成華爾街追捧對象。

儘管股價亮眼,然而從成本、競爭、財務、需求等角度分析,超肉其實並不樂觀,它的股價高漲恐怕是一場泡沫。

廣告

成本貴真肉2倍,不易成為大眾化商品

1.成本:超肉的賣點,是用植物成分做成有動物口感的人造肉。這並不是新鮮事,1993年就有公司在做,台灣企業鴻昶也是投入此領域的業者之一。人造肉問市至今已逾四分之一個世紀,仍未成為主流,關鍵原因在價格。以超肉來說,它的漢堡單價約7美元(約合新台幣220元),比麥當勞貴約75%、比漢堡王貴近3成。

人人皆知速食店漢堡熱量高、不健康,為何大家照吃?答案正是便宜。近年來在美國西岸崛起、曾引進台灣的「進出漢堡」(In-N-Out Burger),在美國一個漢堡只賣不到2.5美元,是超肉的三分之一多,但因為夠便宜能吸引顧客,因此到處展店。

相形之下,超肉漢堡仍是「貴」族,主因是成本高。現代肉類靠工業化量產可降低平均成本,人造肉卻因要投入大量勞動與技術而難量產,平均成本難降;再加上超肉研發經費不斷上升,未來幾年產品降價可能性低,這使它不易成為大眾化商品。

廣告

技術門檻低、同業競爭者多,先行者優勢難維持

2.競爭:人造肉已是紅海市場。除了超肉外,從「波卡食品」(Boca Foods)到「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也在這個市場玩,尤其不可能食品近來完成3億美元融資,宣布和漢堡王合作推出漢堡,是超肉頭號對手。

傳統食品公司也加入戰局,如雀巢推植物漢堡、美國食品大廠泰森(Tyson)本是「超肉」投資者之一,但在見到超肉在資本市場成功後,也決定自己下海玩。

和對手相比,超肉的優勢是:它是市場先行者之一。成立於2009年,比最大對手不可能食品還早2年,先行者優勢或許是它上市後股價飆漲的原因之一;對照串流影音市場,迪士尼近來雖不斷猛攻,但先入局的網飛(Netflix)依然霸占市場龍頭。

然而先行者優勢只能一時,若無競爭門檻(也就是股神巴菲特說的「護城河」),無法阻擋對手入局,這種優勢終將消失。網路叫車先驅優步(Uber)就是一例。超肉並沒有明顯的護城河,美銀美林分析師史匹籃(Bryan Spillane)分析,生產人造肉的材料和技術在食品加工業非常普遍,因此這一行進入門檻很低。尤其超肉在股市爆紅後,吸引更多玩家加入,未來它唯一可能的護城河就是專利保護,但這也不可能永遠維持。超肉的先行者優勢能維持多久,也充滿問號。

成立10年從未獲利,投資者平均持股竟不到1天

3.財務:成立10年,超肉從未獲利。最新一季財報(2019年第一季)淨虧損6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6%,未來幾年轉虧為盈可能性不高。2018年度超肉營收不到一億美元,如今其金市值卻達近90億美元,比漢堡連鎖店溫蒂(Wendy)高近一倍。

財務平平卻股價狂飆,這更像是炒作。財經網站市場觀察(MarketWatch)專欄作家阿藍德(Brett Arends)計算發現,超肉流通股1,100萬股,但日均成交量超過1,000萬股,6月初時更達2,500萬股,顯示投資者平均持有該股票時間不到24小時,「如果這不是泡沫,什麼才是?」

阿藍德還指出,若投資者期待超肉5年後帶來一倍報酬率——這相當於股價一年漲15%,不算太高,等於到2024年,該公司估值將達200億美元。要實現這種市值,每年至少要有5億美元淨利,5年收入年複合成長率至少75%。對照蘋果(Apple)推出第一款iPod時,5年收入年複合成長率28%,超肉要實現這種高成長,恐怕只能靠奇蹟。

原料來自植物,營養價值可取代性高

4.營養:據調查機構CB透視(CB Insights)報告,人類一天的卡路里來源有3成來自肉製品,包括牛、豬、雞。如今一年人均肉類消費量為95磅(約合43公斤),比1961年時成長1.15倍。

人造肉被看好,就是因為它可望取代這龐大的肉類市場,但人造肉原料來自植物,是用大豆的分離蛋白為製品,也就是榨油企業須先把大豆油去掉,然後由專業公司將豆粕分離出大豆蛋白,製造出人造肉。

豆製品和動物肉類的氨基酸種類、營養性都不同,人造肉無法完全替代動物肉。若撇開口感不談,花同樣的錢,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很多(例如沙拉),他們未必非要吃人造肉不可。

從各方面來看,當前超肉股價大漲,更像無「基」之彈。2017年,只要掛上「區塊鏈」的股票都大漲,例如「長鰭」(LongFin),IPO兩天股價從5美元漲到142美元;2018年,輪到「大麻」概念股狂飆,如Tilray股價兩個月內從20美元漲到300美元,如今這些公司都被打回原形。

2019年又輪到「人造肉」發威,超肉能打破歷史宿命嗎?建立品牌、獨家技術、降低成本始終是競爭鐵律,超肉若三者皆無,恐怕難免淪為一場泡沫。

責任編輯:周盼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合一生技 川普 中國 艾多美會員 人造肉 合庫金 卡速密 川普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