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曾自誇比蘋果還全能,現在股價卻創新低...技術和商業模式,小米是哪點出了問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曾自誇比蘋果還全能,現在股價卻創新低...技術和商業模式,小米是哪點出了問題?

曾自誇比蘋果還全能,現在股價卻創新低...技術和商業模式,小米是哪點出了問題?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林易萱
商周頭條 2019.06.05

小米(股票代號:W [01810])股價6月3日跌破9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對比曾經的22港元高點,回落近60%,幾乎等於腰斬。

在小米上市之前,雷軍多次提到,蘋果是硬體公司、微軟是軟體公司、Google是互聯網,而Amazon是電商;小米是全球少見的全能公司,能同時做到硬體+互聯網+電商,所以應該給 小米「騰訊乘以蘋果」的估值。

和小米有類似命運的公司,是一上市就破發的Uber。有趣的是,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曾經說過:如果你仔細看,優步(Uber)就是亞馬遜(Amazon)。

廣告

聽起來是不是和雷軍將小米自比為「騰訊+蘋果」有些類似。

《商業周刊》主筆楊少強寫過一篇分析文章:「史上最燒錢新創Uber,燒不成下個亞馬遜的4點關鍵差異」。文中提出一個觀點,Uber賺的不是「策略財」——因為自身經營與眾不同而賺到的收入,而是「機會財」——因為市場大環境好才賺錢。

今天也想和各位分享一篇評論,關於小米為什麼不是一間「科技創新」公司。

2018年6月25日,在小米遞件申請掛牌一個多月後,《21世紀經濟報導》刊登了一篇文章:創新的主攻方向應該是技術積累而不是商業模式

廣告

過去十幾年,中國的外送服務、共享經濟、類似Uber的網上叫車……等所謂的「互聯網創新」,造就了一批擁有龐大用戶數的獨角獸公司。他們被認為是高科技企業的體現、現代創新的典範,但究其本質,其創新點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非科技、技術的突破。

從小米2019年第一季的財報中可以看到,智慧手機的銷售仍佔營收超過6成,而互聯網服務則佔營收的9.7%。小米從飢渴行銷、圈住「米粉」,做到線上線下全通路的佈局,至少從營收的結果看,小米的強項不在科技,而是銷售。

根據這篇評論的觀點, 小米過去強調自己是性價比取勝,為了壓低製造成本,導致中國企業只能追求低成本代工,而無法累積更多利潤投入技術研發,這拖慢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速度。

評論指出,像小米這樣的低端製造,是憑藉自己強勢平台的優勢,以頗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卻同時犧牲了上游製造商的利潤。這不是高科技,是一種追逐利益的商業模式,長期而言,對製造業會是一種傷害。輿論追捧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公司」,卻在中美貿易摩擦時,人們才發現,核心技術都不在這些被追捧的公司手裡。

小米股價大跌,與市場氣氛和智慧手機的市場進入飽和期有關。不過,2019年第一季的財報也顯示,小米IoT(物聯網)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占比,來到了27.5%(去年同期是22.4%)。在財報中可以看到,小米已連接小米IoT平台的IoT設備、不含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已經達到1.71億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0%。

小米未來的投資價值,將取決於它想建構的物聯網生態系能否成功,其中的關鍵,當然是數據運算技術的能力,也是決定小米能不能從賺「零售財」,變成賺「科技財」的關鍵。

你怎麼看小米的商業模式和投資價值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一起討論。

責任編輯:陳慶徽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台積電 美字工學 奧丁丁 命運實支們0 奇力新 奧丁丁股票 cobinhood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