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到職第二週就向高層報告下季策略...8年級台灣女孩在新加坡學到的「換位工作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海外工作實戰準備筆記

職場 | 職場修練

到職第二週就向高層報告下季策略...8年級台灣女孩在新加坡學到的「換位工作法」

到職第二週就向高層報告下季策略...8年級台灣女孩在新加坡學到的「換位工作法」
來源:3PM LAB/Nana
撰文者:3PM LAB/Nana
獨立觀點 2019.05.20

2017 年夏秋之際,我第一次降落在新加坡,隔天早上8點立馬開始面對各種超越極限的任務:一週內找全公司大咖們 1–1 加上5個用戶訪談,並且在團隊從 PM 工程師設計師到分析師都是新人的狀況下,我第三天就要生出 Product Backlog、第二週就要對全公司領導團隊報告下個季度的目標和策略⋯⋯(回想到這裡我自己都覺得崩潰)

我在加入旋轉拍賣之前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懂,不知道「商業價值」為何物、沒寫過 PRD(產品需求規劃),更別說是完整的藍圖規劃了,我連 OKR 都不太懂。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自己大概就只有一顆愛產品愛使用者的心,加上一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

▍把產品開發的方法論,融入每天的工作日常

不只是解決用戶問題,還要進一步提供更多價值

我在第一份工作中,受到矽谷的文化思維影響,「使用者中心」的原則已經成為我工作最最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廣告

在旋轉我發現大家不只是在解決用戶的問題,更是在幫用戶創造更多可能性:像是當使用者說不知道要賣什麼的時候,我們在首頁呈現最近其他人賣出的商品與價格,鼓勵他們也可以試試看;當買家抱怨搜尋結果不好時,我們不僅關注搜尋本身,我們也進一步研究其他可能的瀏覽方式與推薦系統,用這些方式讓用戶能夠探索更多他們可能喜歡的內容(畢竟用戶在乎的不是完美搜尋,而是他們能不能找到對的商品)。

▍轉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突破瓶頸

公司的目標就是我的目標

我負責的產品領域是:改善買家體驗以達成長期的整體使用者成長。其實我一開始真的是很討厭所有廣告產品,每次其他團隊要放廣告我就覺得日子很痛苦,不知怎麼協商,覺得公司根本存心要我跟其他人打架(哈哈哈)

廣告

後來跟一些人聊過,才慢慢領悟其實原來公司的期待不是「專注你的目標」,而是「專注你的目標的同時,幫助整個公司成功」。所以我不應該只監守自己的領域,一心覺得別人要妨礙我,也應該敞開心胸去了解其他人的目標,並進一步了解彼此的目標對於公司目標的意義。在定目標時,可以選一個不僅對買家好、更符合廣告利益的共同目標(如:整頁搜尋結果包含廣告的轉換率;買家花在平台上包括看廣告的時間之類的);推動事情的時候,除了解釋對買家的好處,還可以擴張到其他領域的可能性等等。

Marketplace 的複雜度挺高,每個產品領域都像個小型公司,學會如何把自己的觀點提升一個層次之後心裡少了不少矛盾。

擁有堅定的觀點,同時保有最大的彈性

2年前身為菜鳥 PM,每次代表自己的團隊和其他人溝通都很糾結:我到底該認同,還是該反對?我到底該停止猶豫馬上下決策,還是繼續開放討論?

最後我發現很多意見落差,都來自於資訊落差,當情況改變或者資訊改變,原本是好的可能變成不那麼好的,原本信心很高的可能變成不確定的。因此其實只需要在當下根據現有的資訊,做出相對應的回應就很有幫助了。

摸索過後,我現在常會用類似這樣的方式去回覆還有爭議的話題:「我認同你說的 ____,但我不同意 ____,根據我目前了解的 ____,我的看法是 ____,但這可能是對也可能是錯,我會去蒐集/驗證 ____ 資料,再讓你知道我們的下一步。」

「Strong opinions weakly held」是我和我的 PM 夥伴都很喜歡的一句話,保持極大彈性,但一當情況/資訊改變就要快速適應與調整。PM 也是人,我們無法做出百分百完美的決策,只能清楚知道自己正要做哪些決策,決策中又包含了哪些假設,考量各種資訊之後,選擇已知狀態中最好的選擇。

用另一個角度看那些「我不喜歡的事情」

我在某次跟主管的 1–1 會議當中跟他說我其實很喜歡 PM 工作的某些部分,但也真的很不喜歡某些部分,不知道該怎麼克服。

主管問我說:「你喜歡什麼?」

「我喜歡去做用戶訪談,我喜歡了解人的過程,而且雖然我們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使用者,多少會有文化差異,但用戶其實最在意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他又接著問我說:「那你不喜歡什麼?」

「我真的很討厭要跟其他人談判,我常常覺得自己好像在跟別人利益交換,又要一直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我不是很喜歡這種對立的感覺。」

他聽完之後說:「我覺得很有趣,在我看來,你喜歡的事情和你不喜歡的事情其實是同一件事情。」我當下愣了幾秒,因為這個答案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這兩件事對我來說是天堂和地獄,怎麼可能一樣呢?

他接著解釋,其實談判這件事情,背後的脈絡正是要先找出自己和對方不同又相同之處,當你理解彼此其實是站在相同的目標之上,就更容易討論對雙方都好的策略,並不是我想的那麼對立。他的分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不僅僅是緩和了我對於談判的厭惡感,也改變了我思考事情的方式。

很多人問我,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在新加坡工作跟台灣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我覺得,最根本的差異其實在於社會大眾/公司對 PM 的定義與認知,在這裡產品經理是管理職(加入公司的第一天就會被加入 Slack 上的 #leadership-team channel),有著跟其他小主管們一樣的發語權,雖然我們不直接帶人,但安內攘外的領導力很重要。

公司期待 PM 所做的絕對不只是改善產品,更是期待能夠透過 PM 得到對用戶、對市場、對數據的洞見,進而運用這份知識和經驗發揮影響力,改善工作流程、領導團隊、協助夥伴成長等等,整個而言的持續推動組織的進步與成長。

▍Ownership 和領導力就是產品經理的核心技能

不只是「管理期待」更要「設定期待」

期待管理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也是 PM 最關鍵技能其中之一,畢竟「獲得共識」就是推動事情的基礎建設。

不只是確保大家有共識,更可以搶先一步「設定」大家的期待。例如:在專案開跑前就先拉進所有關係人,說明前因後果,確認大家有充分的理解,這樣若有異議也能在現場同步解決,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期待過高,也可以勇敢說不、並解釋原因,不用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掙扎。身為領導者若對事情掌握度更佳,之後的步驟也會更事半功倍!

協助上層釐清方向,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知道是不是亞洲教育的風格影響,周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蠻「服從」主管或老闆的想法。不過在最近跟同事的互相回饋中有人提醒了我,其實我們每天參與這麼多工作,我們是最清楚用戶怎麼想、數據怎麼說的人,如果覺得上層的決策怪怪的,絕對有資格去詢問與釐清決策的脈絡。

除了釐清,在碰到問題的時候適時向上報告也很有幫助。我之前常常都把很多事情自己吃下來,想說我們可以自己解決看看,但有的時候其實決策會被其他我們管不了的問題(像是資源分配、跨單位議題)影響,在這個時候如果不向上報,我們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

正向的接受別人的回饋,並用正確的方式給別人回饋

聽到「我有一些 Feedback要給你」這句話,你的心情指數是上升還是下降?

在加入旋轉之後,我們每季都會寫自評互評,每週的產品會議上也會互相提問、給彼此建議,頻繁使用後對回饋這件事情又有新的感受。

我覺得接收回饋時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是:相信大家出發點都是好的—「別人會給建議,是因為還在乎你做的事情,也是為了你/產品/公司好」。有了這樣的心態之後,對於所有評論會更容易吸收與轉化。若不認同,也不要用反駁的語氣回覆,可以用「問問題」的方式去釐清對方的用意和建議。(互相理解是取得共識的第一步!)

而在給別人回饋的時候,可以試著先說明我們的本意(例如:我想跟你說這件事情,是因為我希望我們去這趟用戶研究更有收穫;或我這樣詢問是因為我希望我們團隊可以開發更順利)之後才開始闡述想法,減低對方那種「受到攻擊」的負面情緒之後,溝通也會更順利。

習慣 Give & receive feedback 的過程之後,自己從回饋中學到蠻多,當聽到別人跟我說「謝謝你的回饋,我覺得很有幫助」的時候,也會覺得很開心!

※本文獲3PM LAB授權轉載。原文:我在新加坡旋轉拍賣擔任產品經理學到的十件事(上)我在新加坡旋轉拍賣擔任產品經理學到的十件事(下)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洪婉恬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8年級 ikea 新店 開發金 新店 ikea 天堂 2 革命 在乎英文 品管工程師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