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經濟解析/蔡總統讚失業率19年新低 值得慶幸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經濟解析/蔡總統讚失業率19年新低 值得慶幸嗎?

經濟解析/蔡總統讚失業率19年新低 值得慶幸嗎?
撰文者:經濟日報網/記者 林彥呈
經濟日報 2019.04.25

在這波美中貿易戰尚未發酵之前,隨著近年全球景氣復甦,許多經濟指標看似一片欣欣向榮,台灣不僅外貿、股市表現屢傳佳音,包括薪資、就業等勞動市場情勢也漸好轉,執政者經常據此宣揚政績,一如蔡英文總統23日強調,近期政府在改善經濟體質及帶動就業成長做了很多努力,3月失業率連續2年創近19年新低即是一例。

從數據上來看確是如此,不過失業率的下降,恐怕未必全拜經濟改善、就業增加所賜,甚至在此同時也透露部份隱憂。

我國工作年齡人口是以15歲為準,「勞動力」指的是有工作者(就業者)以及同時符合無工作、隨時可以工作、正在尋找工作或是已找工作在等待結果等條件者(失業者)的合計,「失業率」則是指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的比率。

廣告

舉例來說,每逢6至8月的畢業季,大批新鮮人湧入勞動市場的求職行列,在職缺有限但勞動力頓時暴增的情況下,失業率通常都會向上攀升,屬於正常現象。

由此可知,影響失業率的主因不外乎人力供給、市場需求,近期失業率頻創新低,為政者總說是因就業增加,勞工各得其所;但細究其因,這樣的「榮景」恐非國內情勢好轉所致。

》愈來愈多「海漂族」赴海外討生活

先看主計總處的最新調查,2017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達73.6萬人,續創歷史新高。觀察近十年來變化,除了2011年及2015年受到景氣趨緩影響,國人赴海外就業人數持續增加,2009年為66.2萬人,2013年正式衝破70萬人,2017年則攀升至73.6萬人,年增8,000人或1.1%。

廣告

無論這些「海漂族」的動機是為勇敢追夢,或是迫於國內工作機會不足的無奈,事實就是現有超過70萬名就業者不在台灣討生活,消費行為也難挹注國內市場,即便失業率續處低檔,大概也沒有為此沾沾自喜的道理。

雖然官員強調,赴海外工作人數逐年增加的同時,國內就業人數也穩定增加的態勢,若以海外工作人數占我國總就業人數比率而言,近年來都在6.5%左右,並無顯著波動,因此不能據此斷言「人才外流」的情況更加惡化。

但問題是,赴海外工作人數占就業人數比重「穩定持平」,是否也意味著我國防範人才外流的成效不彰?

》就業人數增幅趨緩 透露什麼警訊?

再看就業人數,說有持續成長固然沒錯,但增幅已經遠不如昔。若以10年一期比較,1980年代平均每年就業增加17萬人,1990年代還有12萬人,2000年後也力守10萬人之上,但2015年以來則有明顯頹勢,今年1∼3月更已降至7.6萬人。

既然就業人數增幅趨緩,為何失業率還能不斷下降?若從勞動力供給「源頭」來看,台灣人口結構面臨劇變,2000年後出生人口逐年減少,當年呱呱落地的嬰兒,時至今日也相繼成為15歲以上民間人口,只是增幅同樣遠遠遜於往年,今年1∼3月僅較去年同期成長7.2萬人,連10年前的一半都不到。

戰後嬰兒潮後段班的受雇者逐漸屆齡退休,而因少子化影響,投入尋職行列的人潮也少於過往,以致消化市場上新增的勞動力將更容易,失業率持續下探也是其來有自,表面上固然值得慶幸,但政府除了宣揚經濟好轉的成效,也不容輕忽背後潛藏的警訊。

主計總處官員則說明,從人口結構的供給面來看,我國15歲以上民間人口與勞動力增幅趨緩;而在勞動市場需求面,廠商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與自動化,部分製造業、服務業的工作被機器取代,以致人力需求不再那麼強勁。

官員表示,供給、需求雙雙降溫,確實可能影響就業人數減少,但實際情況仍需更多資料佐證,主計總處正為此開辦專案調查,今年9月底將會公布結果,屆時再來判讀會較精確,且讓各界拭目以待。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綠營財經國師為何常常喝到醉?陳博志哽咽暴祕辛
先買再說? 房仲:雙北五成民眾買房走鋼索
金融時報形容郭台銘 台灣的「顛覆之王」投身政治
陷罷工危機 長榮老董喊話:用罷工威脅公司屈服不可能
風向轉了?淡海有屋主不到二年賺248萬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黃楸晴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失業率 總統 勞動力 就業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展開箭頭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