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黑洞首度面世》光架好觀測設備就耗了5年!中研院這群瘋狂科學家,如何帶領全人類見證歷史?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黑洞首度面世》光架好觀測設備就耗了5年!中研院這群瘋狂科學家,如何帶領全人類見證歷史?

黑洞首度面世》光架好觀測設備就耗了5年!中研院這群瘋狂科學家,如何帶領全人類見證歷史?
2017 年 7 月 24 日,格陵蘭望遠鏡組裝完成,研究與工程團隊合影。/來源:格陵蘭望遠鏡網站
撰文者:研之有物
獨立觀點 2019.04.11

編按:全球首張黑洞照片,10日晚間9點7分曝光,包括台北在內共六座國際城市,同步舉行記者會,呈現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觀測成果。這組由橫跨世界12國、共34組科學家的研究團隊,透過設立在美國、智利、格陵蘭、墨西哥、西班牙和南極等地的陣列天線組成,其中格陵蘭望遠鏡是「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重要一環,關鍵的電子機械技術就是來自台灣。

中研院表示,觀測黑洞由4支獨立的團隊進行,其中中研院是由小山博士所領導的影像處理團隊在2017年4月率先觀測到黑洞影像。此一照片不僅支持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也象徵台灣和全世界頂尖科學家聯手,樹立人類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天文學家的極地生活

在格陵蘭的生活是怎麼樣呢?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執行負責人、中研院研究員陳明堂說,冬天很麻煩,要穿厚重的衣服,一回到住處就不會想再出門了。格陵蘭的夏天是永晝、冬天是永夜,永夜的時候「會覺得怎麼睡都睡不飽」。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格陵蘭的夏天有個很擾人的東西,那就是極地的大蚊子。穿著牛仔褲都會被蚊子叮咬,夏天工作必須戴網狀的帽子防蚊。使用臺灣帶去的電蚊拍,聞起來還會有 BBQ 的味道。

廣告

格陵蘭望遠鏡所在的圖勒空軍基地,設備還不錯,有福利社、餐廳、交誼中心、健身房。不過生活單調,每天閒暇就是與當地軍人、科學家串門子;因紐特人並不住在圖勒基地附近,平時不會遇見。

人類即將看見黑洞

「黑洞影像,我覺得遲早會被拍到,事件視界遲早會被證實。」陳明堂說,格陵蘭望遠鏡的主要觀測目標,是 M87 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黑洞本身是「黑」的,事實上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陰影。陰影的亮光,來自於黑洞周圍的吸積盤。

從地球看過去,黑洞實在太小,解析度必須達到幾十個「微角秒」,所有光學望遠鏡都無法達到,只能仰賴特長基線干涉儀。

廣告

以現在的技術而言,有機會看到的黑洞只有兩個:銀河系中央和M87。銀河系中央黑洞位在南方,而格陵蘭望遠鏡是在北方,觀測目標自然就是 M87了。

陳明堂解釋,M87 黑洞與銀河系中央黑洞,特質其實不太一樣。銀河系中央黑洞離我們比較近,較容易看到,但是M87黑洞其實是銀河系黑洞的1000倍重。

左圖為電腦模擬 M87 黑洞陰影,右圖是次毫米波特長基線干涉儀在格陵蘭望遠鏡加入後,在較高頻段 (230GHz) 可望取得的 M87 黑洞陰影。影像解析度為 40 微角秒。/來源:中研院天文所 VLBI / GLT 團隊

為什麼科學家想看見黑洞?

晚上一個人在荒野,你會想要點火、拿手電筒去照,看有什麼東西。好奇和不安全感,有時候是一體兩面。

陳明堂說明,看星星固然浪漫,但是科學家更關心的是「地球和太陽系的關係」、「地球是怎麼來的」這些問題。求知的過程中,得到了答案,會讓人感到安心。好比說我們知道月球、火星不會突然爆炸,而令人安心。最終,是想了解人和自然界的關係。

「黑洞、外星人、人類起源跟未來,都是大科學。」陳明堂說,看見黑洞是驗證人類的理性推理。空間裡面為什麼可以出現一個大洞,是不是有異度空間,很難理解。知道黑洞存在,可證明我們用的方法是對的,可用同樣的理論探究其他事情。

人類要真正能利用黑洞,技術上還很遙遠。陳明堂表示,未來如果人類開始製造宇宙船艦,太陽能恐怕不夠,需要更巨大的能源,恐怕就要利用黑洞。黑洞是很有效率的發電機,假如有個小黑洞繞著地球走,只要丟一兩顆石頭進去,就可以產生大量的能源,不必再燒石油、用太陽能。

先不管這些科幻的想法是否能實現,一群勇於挑戰的天文學家,已經腳踏實地,踏入了酷寒的格陵蘭,建置望遠鏡探究神祕的黑洞。

把望遠鏡搬去格陵蘭?太瘋狂了!

故事要回到大約十年前(2009年),美國國科會將不再使用的ALMA原型機釋出,公開徵求科學家的提案。中研院和哈佛合作「觀測黑洞」的提案獲得接受,順利取得了這台望遠鏡。

陳明堂說明,想要用望遠鏡看到黑洞,需要極佳的解析度,因此技術門檻很高。第一,必須要有將近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第二,望遠鏡接收的頻率,必須是頻率很高的電波。而高頻率的毫米波、次毫米波天文儀器,直到過去十幾年,技術才成熟。

問題來了,由於望遠鏡要接收的電波頻率很高,必須擺在非常乾燥的高山上。就像我們觀星要去合歡山、大雪山,因為山上大氣透明度比較好,才能看得到流星雨。

天文科學的設備,很講求大氣透明度。

新的望遠鏡地點,必須距離夏威夷和智利原有的兩組望遠鏡夠遠,且在乾燥的高山,又要考慮交通、基礎設施,於是地點的選擇相當困難。陳明堂說,他們曾經考慮過紐西蘭,但是紐西蘭沒有符合條件的高山;他們曾經考慮過阿拉斯加,然而阿拉斯加沒有可用的基礎設施。

終於,找到一個瘋狂的地點──格陵蘭。陳明堂說,他們原來根本不知道格陵蘭島上有什麼,同事去Google一查,才發現格陵蘭有個大氣觀測站,且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運作。他們試著向對方聯繫,結果順利談成合作。現在全球重要的毫米波、次毫米波天文望遠鏡,地點分佈如下圖所示:

中研院已在夏威夷有 SMA 望遠鏡,又參與了智利 ALMA 望遠鏡的建造,掌握世界上很少數的次毫米波望遠鏡。在地球的另一角:格陵蘭,蓋一座新的望遠鏡,三台望遠鏡就形成一個大三角形,連線成將近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如此一來,黑洞的觀測,中研院就站在全世界的主導地位。/來源:格陵蘭望遠鏡網站

陳明堂說,最初打算去格陵蘭,10個人有9個回應:「你們太瘋狂了!為什麼要花這種錢?又不會成功。」他說,「一開始,我們完全不知道格陵蘭長什麼樣子,不知道冷的時候是怎麼樣。一群在熱帶長大的人,到那麼寒冷的地方,衣服都不知道怎麼穿了。但是同樣的,之前 SMA 望遠鏡要搬去夏威夷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那裡是什麼樣子。」

格陵蘭、夏威夷,這些位置給我們不安全感,但同時也有冒險患難的精神。

2011年,格陵蘭望遠鏡的瘋狂計畫,終於展開了。研究團隊來到格陵蘭的峰頂站台基地 (Summit Camp),先擺放大氣透明度的測量儀器,驗證當地是很好的天文觀測地點。

接著在2012年,中研院團隊來到新墨西哥州的小鎮。那裡是個印地安人居住的沙漠地區,擁有知名的甚大望遠鏡(VLA),也就是電影《接觸未來》的場景。由於 ALMA 的原型機擺在那裡,中研院派一群人待了3個月,來拆卸原型機。人員每天從住處開車到天文台,單程就長達70公里。這是格陵蘭望遠鏡建造的第一步,就已拆得轟轟烈烈。

ALMA原型機拆卸完成後,運送到維吉尼亞州的軍港。中研院的團隊在這裡待了半年,試組裝望遠鏡。因為格陵蘭的物資、人力都有很大的限制,甚至如果少了一顆特殊的螺絲,可能要等好幾個禮拜才能取得。於是,在零件運往格陵蘭之前,得在美國本土先試組裝大型物件,確定沒有差錯。

2016年夏天,望遠鏡搭乘一年只開一次的船班,運送到了格陵蘭的圖勒空軍基地。來到格陵蘭冰天雪地的現場,發現不少未曾被注意過的問題。例如,一般望遠鏡放置的山上,不會常年結冰,望遠鏡天線即使部分結冰,仍然會融掉。

但是格陵蘭情況不同,望遠鏡只要結冰就很麻煩了,必須加裝除冰系統。

在格陵蘭峰頂基地,觀測大氣透明度。/來源:「穹頂天眼—從格陵蘭看黑洞」紀錄片

陳明堂解釋,除冰系統的原理,是不讓外來水分黏著到天線的碟面上。並不需要將碟面溫度維持在零度以上,只要讓它比周圍環境高一度左右,這樣水分就不會附著而結冰。

另外,原來的望遠鏡結構是開放式的,許多儀器放在室外。然而在格陵蘭,儀器不能隨意放在室外。研究團隊花了一些功夫,才找到合適的夥伴──包含中科院的航空研究所、中鋼,重新設計望遠鏡基座,改裝支撐架構,並增建兩個機房。

2017年底,格陵蘭望遠鏡終於開光。2018年1月,格陵蘭望遠鏡參加了全世界的特長基線觀測預演。出乎眾人的意料,格陵蘭望遠鏡竟然與智利的 ALMA 連上線了!

一般望遠鏡組裝完成後,需要花費大量功夫調校,很難立刻成功觀測,更不用說是仰賴高技術的特長基線觀測。原先大家根本不相信,才剛組裝好的格陵蘭望遠鏡能夠立刻與 SMA、ALMA連線,進行特長基線的觀測。接著,在2018年4月份,格陵蘭望遠鏡參加正式的觀測,取得數據,並且一步步調適各種參數。

陳明堂解釋,特長基線的觀測是很複雜的過程。拿到資料以後,要先把所有台站的磁碟,送到相關處理器中心(具有專門用途的超級電腦),接著要做校正、成像。而後須確認影像是真是假,是否有鬼影子在裡面,才可能開始談科學。特別是要看黑洞陰影,這是前所未見的影像,大家會更加小心,反覆檢查哪邊可能出錯。

格陵蘭望遠鏡的下一步計畫,是將望遠鏡從圖勒搬到峰頂站台基地。圖勒接近海平面,由於大氣透明度的限制,只能做某些頻段的觀測,無法達到很好的解析度。

雖然在圖勒應可看到黑洞陰影,但是如果要取得品質夠好的影像,仍需移到非常適合次毫米波段觀測的峰頂。不過,研究團隊尚在尋找經費、人力,希望最快能在2021年到達峰頂,讓臺灣登上觀測黑洞的更高位置。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陳慶徽

※本文獲研之有物授權轉載,原文:把望遠鏡搬到格陵蘭?!觀測黑洞的瘋狂天文學家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空氣盒子 頂新 黑洞 光 黑洞位置 興能高 媽祖繞境 gmail無法寄信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