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純網銀時代來臨,未來傳統銀行將走向末路?資深電商專家觀察:決定關鍵在這件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純網銀時代來臨,未來傳統銀行將走向末路?資深電商專家觀察:決定關鍵在這件事

純網銀時代來臨,未來傳統銀行將走向末路?資深電商專家觀察:決定關鍵在這件事
圖/Dreamstime
撰文者:林坤正
林坤正專欄 2019.01.03

布雷特 ‧ 金最新出版的Bank 4.0 一書的封面標題寫著「金融常在,銀行不再」,銀行這個超過500年的行業,為何在下一波的數位金融浪潮被消失?因為銀行缺少了數位金融最重要的2個支柱:科技與場景。

一世紀80年代投資銀行的量子對沖基金聘用大量物理與電算人才,華爾街不再是財經專業人才專屬的競技場, 近40年來,在金融領域科技的應用越來越廣,當數據量越龐大,倚賴更快更強的運算能力,矽谷跨界華爾街,終究科技公司將凌駕傳統銀行成為未來金融的領路人。

未來的金融業的組織會更像網路科技公司,員工人數、分行房舍等營運費用最少可以減少1個0,約略只要傳統銀行的1/10,但公司中的程式員、系統管理、數據分析與AI研發將會成為骨幹,所佔的人數比例會是傳統銀行的10倍,也是1個10倍數的量級成長。傳統銀行以金融財務與業務人才組成的組織由於資源配的僵固,讓傳統銀行很難跨入新金融領域,所有金融常在,銀行可能不再。

廣告

另一支柱是場景,一部電影必須設定在一個特定的時空場所,劇中的人物的互動產生劇情,劇情裡蘊藏大量的數據,數據可以作為金融服務可能產生需求的人、時、事、地、物。

銀行不就是擁有大量的數據?不對!銀行擁有的是交易紀錄,是客戶選擇金融服務後的終局狀態,這些紀錄缺乏劇情,數據量少、非全面性,含金量不高。

傳統銀行缺的是「場景」

比方說銀行轉帳不是場景,我幫女兒轉帳繳交大學學費才是場景;汽車貸款不是場景,汽車的討論社群與汽車展示店才是場景;房貸也不是場景,房屋仲介網站與預售屋中心才是場景,在消費金融產品可以算得上是場景大概只有信用卡業務,刷卡與收單商店,有時間地點與金額,這些交易紀錄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數據。

廣告

傳統銀行如何面對接下來的變局,首要是建立場景、自己建立、與外部串連或依附到有場景的平台。

不同的場景體現不同的價值,變現率差異很大。小場景就像是瓊瑤三廳電影,只有客廳、餐廳、咖啡廳,銀行可以串連各種特定金融服務整合與社群平台,例如房仲、汽車買賣、人力仲介等網站獲取客戶除了金融交易之外更多身份背景與行為,掌握目標客戶金融需求產生前的場景。

比較高級的場景像是金凱瑞主演的「楚門的世界」,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搭建小城鎮,窺探鎮民的衣食住行與交誼互動,總在小鎮居民起心動念當下,各類的商業服務以個人化的規格提供給居民,臉書、大型購物平台、行動支付屬於這個級別。

基努·李維主演的駭客任務就是終極場景的表現,Matrix母體承載著所有人的思想與行為,大小場景環環相扣,模擬出接近真實的世界,置身其中卻不自覺,所有的事件發生都是如此的自然、理所當然,我認為現今的銀行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級別,谷歌或者是未來有一家超級AI公司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

開放的政策刺激傳統銀行的活化

歐盟近年來為了刺激傳統銀行變革,提出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政策,要求歐盟國家在明年之前必須立法執行,歐洲的入口網站、購物網站、支付平台、社群平台、Fintech公司、比價平台只要取得客戶的授權可以向銀行索取個人資訊,而銀行不得拒絕提供。

這些公司除了自己的數據,加上銀行提供客戶數據,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客觀,更符合個人需求的資產與債務配置建議,例如錢要在哪些銀行,貸款代償移轉,保險配置等,金融理財的規劃角色會從銀行移轉到以客戶為立場的中立中介(仲介?)平台。

但這樣的政策對銀行並非全無益處,歐洲的銀行被迫把技術資源移轉到「數據」的收集,銀行如果能夠跟眾多擁有場景的平台串連,最後銀行擁有的數據的量體可能會超過任一家串接的平台,歐洲許多銀行陸續開發Open API的資料交換街口串接各大平台,期望把自家的金融服務延伸到這些平台,以銀行為鈕點架構一個像蜘蛛網的大場景。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開放2張純網銀的牌照,倡議以「鯰魚理論」刺激台灣的銀行加速改革,還預留至少1年以上的時間讓銀行可以提早開跑。當2家純網銀執照發照後,籌備招募人力與系統建置至少要1年的時間,金管會為了推動數位金融,勢必持續對法令鬆綁,各方業者也會引進更多的金融科技。

現有銀行大都已有完備的網路金融服務,只要法令鬆綁,即可推動業務,建議台灣的銀行業者,密切關注純網銀的法規與技術,搶時間推出創新的網銀服務,加快速度串接各種平台建立場景,當這2家純網銀1年後開業時,傳統銀行或可搶得市場先機。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林坤正專欄
林坤正專欄
林坤正
展開箭頭

林坤正/Bill Lin

臺灣大學高階經理企管碩士、中國文化大學企研所碩士、PayEasy創辦人、悠遊卡投資控股董事。

1994年至2000年擔任台新信用卡業務主管,2000年創立PayEasy。首創「達人經濟」與牛爾、Kevin及女人我最大合作創造台灣本土美妝品牌。曾擔任台新網銀執行顧問,推動銀行3.0 、開創PayEasy職工福利電子平台、首創企業與稻農契作模式「我的一畝田」,獲得遠見雜誌第七屆CRM/社區關懷類 首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