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無法主導自己人生,總能要求孩子聽話吧...諮商心理師點破:親子衝突背後藏著「沒長大的父母」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無法主導自己人生,總能要求孩子聽話吧...諮商心理師點破:親子衝突背後藏著「沒長大的父母」

無法主導自己人生,總能要求孩子聽話吧...諮商心理師點破:親子衝突背後藏著「沒長大的父母」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陳志恆
精選書摘 2018.11.30

面對夢想不被家人支持的痛苦

家銘最近很苦惱,與父母冷戰了將近2個禮拜。

家銘在國營事業的資訊部門任職將滿6年。大學畢業後,苦讀了2年書,經歷了幾次落榜的打擊,總算擠進了公職的窄門。30歲左右,捧著人人稱羨的鐵飯碗,由於工作認真,被單位裡視為最可能升遷的潛力股。

廣告

然而,家銘卻萌生退意,近來常出現離職的念頭。原因是,日復一日的公職生活雖然穩定,卻常感到索然無味;雖然工作內容與自己的專長相符,不排斥也不討厭,但每天盡是到各單位修繕電腦、採購及更換資訊設備等,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不甘如此。

另一方面,家銘在網路上十分活躍,常在論壇或自己經營的部落格中回答網友各種電腦資訊的問題,人氣頗旺,甚至有幾家廠商前來洽談合作的可能性。家銘下班後便埋首網路中,分享簡易的電腦使用技巧,生活化又貼進大眾需求的筆觸,深獲讀者共鳴。

最近,幾位大學死黨三番兩次來找家銘,他們想成立一個資訊系統公司,希望藉助家銘的資訊專長以及在網路上的高人氣。家銘覺得,自行創業承接客戶的案子,確實深具挑戰性,也相當吸引人,做得不錯,收入會比現在多更多。更重要的是,自己終於能夠在資訊領域一展長才。

家銘盤算著,如果要這麼做,非得將工作辭掉不可,才能專心投入公司的營運中,也能避免公職人員不得兼職的尷尬窘狀。想到自己可以脫離千篇一律的生活,做著自己真正熱情的事情,同時有著豐厚的收入,心裡頓時雀躍不已。

廣告

家銘知道父母這一關不好過,將這念頭深藏心中半年多,最後鼓足勇氣開口與父母商量了。

「你確定要這麼做嗎?好不容易捧了個鐵飯碗,別人想捧都捧不著,你卻要放棄,以後一定會後悔的!」家銘的父母在退休前,都是小學教師,認為從事公職薪水充裕又有保障,是祖先有積德,前世修來的福氣。

家銘告訴父母,自己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絕對不會後悔。

「我們分析給你聽,辭掉工作的風險太大了。雖然現在你的部落格經營得不錯,人氣也很旺,但是創業成立新公司和在網路上回應人們的問題是很不一樣的!」

「每個人在工作上都會遇到倦怠期,轉個念撐過去就好了。看你之前不是做得好好的,沒有必要覺得乏味了就辭職。像現在邊工作邊經營網路,不是挺好的嗎?有保障同時又兼顧自己的熱情,不是嗎?」

父母說的不是沒道理。然而,家銘告訴他們,自己不是工作倦怠,而是想要投入更有熱情的事情中,大顯身手。全職工作只會綁手綁腳,家銘不甘於自己的人生只是如此。而且,沒試過,怎麼會知道。

「你想想看,你還沒結婚,也還沒交往對象。頂個國營事業員工的頭銜,未來要找對象容易多了,別人也比較願意幫你介紹。沒個穩定工作,有哪個女孩子會想嫁給你。本來你行情看好,一辭職馬上身價大跌!」

家銘心裡氣憤著,我不需要你們幫我介紹對象,婚姻的事情,我可以自己處理。眼見與父母討論沒結果,只會越講越氣,乾脆不講了。

這幾天,母親找到機會便告訴家銘:

「你說你想辭掉工作的事情,我跟你爸擔心得不得了。我們都這把歲數了,可以不要再讓我們擔心了嗎?」

「我和你爸都退休了,家裡也沒有事業或多餘的家產,你把穩定的工作辭掉創業去,要是萬一將來失敗了,該怎麼辦?我們可沒有多餘的錢支助你。」

家銘心想,我的人生自己負責,不需要你們支助,退休金自己留著用吧!

母親見家銘總是面無表情,沒有回應,便使出溫情攻勢:「你不要怪爸爸媽媽不支持你,我們這麼做是不希望你受傷,是在保護你,我們是愛你的,你可以感受得到嗎?或許我們的觀念比較保守,但我們是苦過來的,知道在經濟上擁有安全感有多麼重要,當然也希望你可以安穩地好好過一生。」

其實,家銘完全可以體會父母的善意,也知道父母只是想保護兒子免於失敗或經濟匱乏的痛苦。但不知道怎麼著,這番溫情的話語,卻只讓家銘越感怒火中燒。

家銘不解地說:「你們辛苦地栽培我念書,期待的不就是要我可以大展長才,創造自己理想中的人生。怎麼現在我想展翅高飛,更上一層樓,你們卻阻止我了?」

家銘從小的成績優異,高中時在全類組名列前茅,大家都看好他可以考取個名聲響亮的大學的醫學系或電機系。後來,家銘依興趣選讀了資工系,父母雖不很滿意,卻也還能接受。

為了獲得父母十足的肯定與讚賞,家銘在課業上相當勤奮,每學期帶著書卷獎回家,換來的卻只是父母感到「還可以」的眼神。

畢業後,家銘索性立志報考公職。知道自己考取的那一天,家銘見到父母臉上好久沒出現過的笑容,那是一種發自內心對兒子的肯定與放心。家銘總算安心了,幾年來與父母之間的緊張關係,總算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我們不是阻止你,也不求你的人生要多麼飛黃騰達,就只是希望你能夠過著有保障的生活,將來組個家庭,平凡安穩地度一生。」父母對家銘這麼說。

騙人!騙人!全都是騙人的!

如果當初不期待我很有成就,為何我沒有選擇你們眼中的熱門科系就讀,就不願意肯定我?你們不就是希望我透過進入熱門科系以晉升人生勝利組嗎?

而現在,我想更進一步展翅高飛,你們卻又要我別飛太高、飛太遠,因為太高、太遠很危險,在地平線附近就好。

此刻,家銘突然看清了真相。原來所謂的展翅高飛,其實只能有一種姿態,就是父母期待中的那一種。

在2種無法並存的渴望中來回穿梭─—被認同VS.做自己

說穿了,家銘這一路走來,一直與父母之間有著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渴望獲得父母認同,另一方面又期待活出自己的樣貌。因此,每當面臨人生重大決定,或者進入人生不同階段時,家銘總會回過頭去看看父母的眼神,究竟是肯定的,還是失望的;是讚賞的,還是不安的。

會如此在意父母的評價與觀感,是因為,我們的生命來自於父母,生命力量最初的來源也是父母,因此,我們天生便會用盡各種方式與父母保持連結。若能獲得父母的肯定與認同,內在與父母之間的那份情感連結,便有了安全感,在人生路上因而有了力量,也走得更為踏實篤定。

然而,當孩子漸漸長大了,當另一個發展需求「獨立自主」——想要擁有自己的人生主導權——逐漸浮上台面時,卻不受到父母認同或支持時,孩子便會陷入痛苦之中,一方面「好想勇敢做自己」,但又擔心與父母之間斷了連結。特別是,父母不支持就算了,還可能會透過各種綑綁情感的言語,讓孩子的內心充滿罪惡感。

「我們這麼辛苦把你養大,你怎麼就不能聽我們的呢?」

「聽我們的不會錯,這一切都是為你好,爸媽怎麼會害你呢?」

「我們年紀都這麼大了,拜託你別再讓我們擔心了,好嗎?」

「現在不阻止你,要是你搞砸了,我們一輩子都會良心不安!」

「如果你愛我們的話,就要聽話,好嗎?」

我們都很熟悉這種語言,是包裝在愛與關懷之下的情緒勒索,背後傳遞出更多的是恐懼與匱乏。於是,許多懷抱著夢想的年輕人,便陷入矛盾掙扎之中:「到底要順應父母的要求,還是豁出去闖一闖?」

代代傳遞的委屈與遺憾

我看過許多人,最終妥協於情感連結,畢竟,冒著與父母家人決裂的成本太高,不如就乖乖聽話,順從父母的安排,心裡盤算著,當過得不如意時,再把責任推給父母:「都是你們害的!」實際上,這是一種還處在孩子狀態,無法自我負責的行為表現。

最終,這些人的內心總有著委屈與遺憾。一方面,總覺得自己為了讓父母安心而犧牲自己,是父母虧欠自己,沒有滿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夢想沒有實現的機會,有著未竟的缺憾。他們便可能在有了孩子之後,將這些積累心中已久的委屈與遺憾,不自覺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也要求孩子要聽從父母的安排,複製了上一輩對待子女的行為模式。

過去我在學校裡擔任輔導教師時,常要處理親子關係衝突的問題。這些衝突常來自於孩子與父母在某個決定點上意見相左,僵持不下。印象中,有個孩子對目前就讀的科系興趣缺缺、欲振乏力,萌生了轉換跑道的念頭,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孩子與父親的對話是這樣的:

「為什麼我不能休學重考我想就讀的科系呢?」

「為什麼沒事一定要休學重考呢?這樣就浪費一年的時間了。」

「可是,我對現在念的科目一點興趣也沒有,真的很痛苦!」

「沒興趣?我看你是不夠努力吧!如果轉了跑道,又說自己沒興趣,難道還要重考嗎?」

「你真的很奇怪,為什麼總要對我這麼沒信心?」

「不是沒信心,我是擔心你的前途。我以前也沒念我喜歡的科系,還不是聽你阿公的話,撐著撐著就畢業了,現在才有能力養活你們,不然你們要怎麼長大、怎麼讀書?」

「你是你,我是我,你要聽阿公的話,不代表我也得這樣子呀!」

「別說了,你給我繼續讀下去就對了!」

父親轉過頭來看著我,說:「老師,我是不會答應他重考或轉學的,我決定的事情,找誰來講都沒用!」

類似的對話情境真是多到數不清,或許,在這些盛氣凌人的大人心底,埋藏著這樣的小劇場:「如果我沒辦法主導自己的人生,那麼,我總可以要求我的孩子聽我的話吧!」

這是把孩子當做自己個體的延伸的一種觀念,使得一代又一代都被綑綁住,都無法真正地獨立自主,而只能透過期待與要求下一代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來滿足擁有人生主導權的需求,充其量,自己也是個未能充分長大的成人罷了!

我認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能夠「自我決定」與「自我負責」的。也就是,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勇敢地成為那個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並為一切後果負起完全的責任。不論結局是好是壞,都是自己的選擇,不該要求別人來為我們負責,或照顧我們的人生。

書籍簡介_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

作者: 陳志恆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18/12/01

作者簡介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

曾終日與青少年孩子為伍,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著有《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全球NLP訓練與諮詢社群(GTC)認證成員
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愛心理(iSpace)管理顧問公司特約講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孩子 諮商 十萬個為神魔 自己人 聽話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