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記者何苦為難記者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記者何苦為難記者

撰文者:尤子彥
商周茶館 2012.11.19

不是說,因為在茶館寫了「還好,我沒去參加『反旺中』遊行」一文,被親愛的鄉民K得滿頭包,這一晚我才識相地,參與聲援壹傳媒工會發起的靜坐活動,而是在看到朋友競相轉貼靜坐消息臉文時,腦中裡突然跳出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 1892-1984)的這段懺悔文:

當納粹抓共產黨時,我沉默了;反正我也不是共產黨。
當社會民主黨被關時,我沉默了;反正我也不是社會民主黨。
當工會幹部被抓時,我沒抗議;反正我也不是工會幹部。
當猶太人被抓時,我沉默了;反正我也不是猶太人。
當我被抓時,已經再也沒有人可以抗議的。

這段話,我是從街頭聽來的,場景是九○年代黨外民主前輩的演講台前。雖已記不得是誰說的,但印象很清楚,是一位「黨外人士」對著群眾訴說,他是如何回答女兒質疑,關於父母為何甘冒拋家風險涉政治是非。

同意妳/你的質疑,此刻站出來,我是出於自私,對媒體工作權底線的自保和表態。

因為,雖大陸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我可不想有這麼一天,香港人會說:「台灣,最好騙的員工,在媒體!」

廣告

站出來挺同業,不只出自對工作權的消極自保,更是對自身職業尊嚴的積極爭取。

用白話說,我只是不想,做記者,被人看不起。

說實在,這段時間看中時Vs.蘋果Vs.聯合,盡是自己同業互尬一嘴毛的新聞,內心總有一種給外人笑話的家醜心情,外人指的是非媒體圈內的閱聽大眾。

我常在想,出近乎人身攻擊重手猛登對手挖鼻孔照的,是記者;假掰對手報要倒店的空包彈新聞,又是記者;民意論壇編假學者投書,沒扮好守門人品管本分的,還是記者;更多為了見報而見報,充滿意氣之爭無涉公眾利益的新聞,也全是我們記者的傑作…好了,所以,當讀者指著我們斥責:「社會亂源就是你!」我,還能辯駁什麼呢?

廣告

想說的只是,各位親愛的媒體工作捧油,對於同行的落難,切莫誤以為是競爭。

我從沒聽過,那一個大老闆因靠打壓同業,建立了持續成長、人心嚮往之的企業,我只知道,一起騎過車的捷安特創辦人劉金標先生,因為超挺同行,成立A-Team把工廠大門打開給美利達參觀,成就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騎」蹟。

記者何苦為難記者,我們一樣有最善感的靈魂,世間資本家已經太會傷人,你怎麼忍心再給彼此傷痕?

記者何苦為難記者,我們一樣為寫新聞,顛簸在紅塵。

新聞自由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新聞自由 黎智英 旺中 蔡衍明 媒體 蘋果日報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