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給覺得台灣待不下去的年輕人》想追求高薪,先搞懂海外生活成本!香港、美國收支明細大公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海外工作實戰準備筆記

職場 | 職場修練

給覺得台灣待不下去的年輕人》想追求高薪,先搞懂海外生活成本!香港、美國收支明細大公開

給覺得台灣待不下去的年輕人》想追求高薪,先搞懂海外生活成本!香港、美國收支明細大公開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撰文者:王劭恩
獨立觀點 2018.09.10

我想開門見山的說,這絕對是因人而異,就像大家常說的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所以出海絕不是高薪保證,對的心態和努力才是不二法門。

時間退回到2008年,也就是我剛進入大學的那一年,依稀記得也是台灣政府剛開放大陸學生來台高校(大專院校)交換並取得學位的那一年。當時,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前往大陸工作或者東南亞工作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所謂「出國」指的都是到歐美國家留學、取得學位並留下來就業這樣聽起來「高大上」的職涯路徑。

然而,隨著兩岸交流日漸頻繁、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廣及網際網路、科技、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台灣品牌自身的衰落(雙A、HTC等)、政府對提振經濟的藥方失效和新南向政策的不明確等內外因素,越來越多年輕人將出國列為一種選項,甚至成了首選。

廣告

記得11年底加入小米時,還是同齡層極少數中的少數在大陸公司發展的,而近兩年看到非常多朋友離開台北,無論是在北京、深圳、杭州或者東南亞,都加盟了對岸的網際網路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京東….等。其他行業如旅遊服務或者航空業,也不乏越來越多人選擇加入外商,如新加坡、阿聯酋等…。但是真的離開了台灣就解決了自身的經濟需求了嗎?還是只是被薪水的數字所影響?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真正的生活質量要考慮比例還有物價。其實,留在台灣不一定是次選。

台灣

根據台灣主計處官方的數據(你懂的),2017年的平均薪資(月薪)約為5萬元,其中2-3萬的人數最多,達23%;3-4萬也有18%,所謂「底薪族」在台灣約有129萬人,定義為收入僅2.2-2.3萬新台幣的勞動人口,約佔25%。如果考慮年齡, 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 我猜平均收入的數字應該會更低。根據Expatistan的數據,台北市商業區域一頓飯加上飲料約台幣208元;一間一般的13坪公寓一個月大概租金需要1萬8千元。當然,在台北,一個便當不用100元的地方到處都是,房子省一點也可以不用花這麼多。以下我以自身的真實花銷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案例1 (學生時代 – 初入社會:2010 – 2013)(月薪稅後5萬)

廣告

食物:每天食物花費 早($35)+ 午($80)+晚餐($100)= $215元 x 30 加上偶爾想吃好一點,算1個月$7,500元
交通:每個月捷運花銷$1,500 | 摩托車油錢 $500,算1個月$2,000元
居住:政大旁5樓30年老舊公寓翻新套房(無電梯):1個月$9,5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房租含水和網路,電費約1個月$75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1,000元

也就是說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約$20,750,再往上加一些其他諸如旅遊、交際、電話費等等,撐死了2萬5能搞定,也就是說當時每個月能存50%的薪水,一年大約最少可以存下30萬台幣。

案例2 (管理職)(月薪稅後13萬:2014-2015)

由於進入職場的時間比較早,所以在研究所1年級的時候換了工作,管理職的收入加上獎金比較多,當然也就有一些簡單的投資,記得,開銷是會因為你的薪資成長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的,這個也因人而異。

食物:直接算三餐$450,加上偶爾想吃好一點,算1個月$15,000元
交通:每個月捷運花銷$2,000 | 摩托車油錢 $500,算1個月$2,500元
居住:永和捷運共構電梯大樓套房(1房帶廚房陽台):1個月$23,5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房租含水,電費網路約1個月$175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3,000元

粗算1個月基本開銷$45,750,加上電話費等其他交際費,算1個月$5萬5,每個月存下的錢約7萬5,佔薪水的57%,也就是說存下來的比例甚至還有提高。這個階段的後期我在永和買了間小房子(電梯大樓),加上裝潢電器總價約900萬,每個月的房貸約3萬5,也就是說還是能存下薪水的50%,而且生活品質非常好。

香港

在台北一直到了2015年7月,因為有意思的機會說服我離開家鄉到香港去挑戰全新的環境。香港一直以來也是台灣人喜歡旅遊的熱門地點,我卻不曾去過,再沒有太多調查的情況下就丟下剛裝修好的房子,去了香港。看中的倒不是薪資,而是對自己的挑戰,除了非本國籍生活上遇到的比較複雜的程序外,簡單分享開銷成本的部分。當時職級晉升一級(副總監),直接管理人數約15人,加上區域市場,頂峰時期達45人。開銷的分佈(單位皆為台幣,當時港幣與台幣比例約為1:4)如下:

食物:直接算三餐$900,加上偶爾想吃好一點,算1個月$30,000元
交通:每個月港鐵花銷$4,000 ,偶爾打車,算1個月$6,000元
居住:電梯大樓1房1廳1衛,帶廚房無陽台(很小):1個月$65,0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房租含水,電費網路約1個月$250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5,000元

基本開銷約台幣$108,500,加上台灣的房貸3萬5還有往返機票,算兩個月1次,加上計程車和高鐵費用可能1萬2,總計1個月的實際開銷約台幣$155,000。當時雖然還是可以存下接近比例(較少,但實際金額較多)的淨收入,但我們先來看看…根據Expatistan網站,香港的平均生活成本比台北高了73%。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而香港的平均收入情況是這樣的:

香港官方收入分佈統計 /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分年齡收入中位數 /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也就是說,在25-34年齡段且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民中,只有5.6%的人薪水超過24萬台幣/月,而且還是稅前(雖然香港稅低),很理想的估計你能賺到3萬港幣(12萬台幣),你能存下的一定比你在台灣少。其他都不算,光是房租比例佔了你的薪水50%,而吃飯比台北貴1倍,就知道剩下多少可以存(還不考慮機票)。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大學畢業在香港科技類行業的收入介於1萬3 – 2萬之間,所以很少人自己出來租房的,實在太貴。所以,外國薪水帳面看起來比較高,只是媒體報導的時候沒有告訴你成本,也不會考慮你需要回家探親的需求。當然,有很好的機會還是可以嘗試,也是一種增廣見聞的鍛鍊。

美國

美國是很多年輕人追夢的地點,也是很多人留學的所選。我沒有到美國留學過,只因為有家人在這,求學時候有幾個暑假是在洛杉磯度過的,工作以後也有兩次來美國(舊金山出長差(1個月以上),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被調到了美國,也就這麼定下來了,至今2年了。撇開超級無敵難搞的簽證和移民政策問題,我們只討論實際生活成本。以洛杉磯而言,從數據上來看是全球居住成本第24高的城市,北美第12高,僅次於波士頓。收入水平怎麼樣呢?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可以看到平均一個家庭的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5美金(年薪,下同),約台幣$1,650,000。有趣的是,在洛杉磯,亞洲人的收入比白人還高,約6萬7美金,合台幣約$2,010,000。但實際上是被高管、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拉高的成分居多,根據我的觀察, 華人在洛杉磯其實比較弱勢,收入水平比較低,一般台灣公司的一般職位薪水可能就3-5萬美金(年薪)。對了,這些說的都是稅前。

洛杉磯分種族和職業別的平均收入 /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與台北的消費比較呢?根據Expatistan的數據,要高出52%的成本。但是通過這些分類來比較的數據並不準確,因為在美國有很多開銷是在台灣不需要的,比如車、油錢、更高的保險費、餐廳的小費(15 – 20%)還有極高的稅(州稅、聯邦稅、市稅、社會安全保險…..),以我的案例來說,所得稅加總可以超過35%,也就是說薪水的一大部分都拿去繳稅了。

圖片取自科技人IVAN

下面一樣用我自己的例子來告訴你美國的生活是一種什麼概念,當然,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如果你每餐都自己煮,也許你可以很便宜。(以下單位為台幣)

食物:偶爾自己煮,週末吃好一點點,加上小費算1個月$45,000元
交通:1台車,加上保險、油錢1個月$40,000元
居住:San Pedro (不是好城市)電梯大樓2房1廳1衛,帶廚房含車位、保險:1個月$70,000元
水電:經常上網,水費電費網路及管理費約1個月$3,000元
娛樂:偶爾看電影、買衣服,1個月$15,000元

我租的公寓是不錯的公寓,但不是個好區,所以很多地方比我住的地方貴,但你也可以住很便宜很嚇人的套房或者學生套房,或者合租房。華人區一般會便宜很多。如果和我一樣堅持要有室內車位,那房租基本上就是6萬台幣1個月跑不掉了。按照上面的演算法,每個月的開銷就超過$173,000。另外,很多公司在美國是沒有提供健康保險的,我們公司屬於福利比較好的科技公司,不然1個月經常得付$3,000多的健康保險費,就算有保險,想看比價好的醫生,一次隨便就是幾百美金。

我因為車開得多,又買了一台電動車,每個月的車貸再加4萬多台幣,更別提台灣的房貸了….。當然,你可以都自己煮飯自己帶便當,或者開很平價的車,也可以不旅遊不娛樂….,那生活其實也就沒什麼樂趣了。總的來說,帳面收入是高了,但我其實每個月能存下來的錢和當時在香港差不了多少,卻花了更多時間通勤、也擁有更少娛樂和便利性。

建議寫在最後

所以,其實論舒適度,我個人認為,當然還是家鄉好,但出來闖確實也能獲得家鄉所不能獲得、學習不到的機會。首先,我認為還是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出來闖,是想要學習,是遇到機會,還是被帳面的數字沖昏頭?

一般如果不是「被機會找」,而是自己主動去嘗試,從一個新人開始,很現實的說,台灣人可能並沒有任何優勢,即使到中國大陸發展,也已經沒有當年台商鼎盛的年代,覺得台灣人才有什麼優勢了…,反而可能被視為劣勢。首先與本地文化、語言格格不入(不要以為你都說中文就會通),如果沒有能有比別人多的貢獻,人家為什麼要給你更好的待遇或者更多的機會?

培養好自己的技能,按自己的目標和憧憬來安排職涯路線,按部就班的去學習成長,也許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一定要多方評估、多方了解,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自不量力。有時候,遇到一個貴人,或者懂得提攜後進的前輩,一定要珍惜,因為他給你的東西可能是你自己努力很多年都學不來的。

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留給不停止準備的人。

※本文獲 科技人 IVAN 授權轉載,原文:出國就高薪?台灣年輕人的出路是什麼?

※作者簡介:來自台灣高雄,高中畢業後北上,畢業於中原大學,後錄取政大國際傳播英語研究所(肄業),曾於2011年參加台灣全國口譯大賽獲英語組第三名,代表台灣參加北京第二屆中譯盃全國口譯大賽總決賽,獲優秀獎。工作一直在科技及互聯網行業,於11年底加入互聯網科技公司小米,成台灣首名員工;14年加盟獵豹移動,15年赴香港加盟樂視負責海外市場,16年底調派美國洛杉磯,加盟Faraday Future新創電動車公司,負責行銷、傳播策劃和投放等業務,定居美國。18年中,與好友成立Oin科技,閒暇時間做有意思的事(有進展後和大家分享)。從小與媽媽學鋼琴,同時喜歡攝影、聽音樂,是消費電子產品、科技產品和汽車/電動車狂熱愛好者(沒辦法克制購買新科技產品的那種)。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如何高薪 台灣 高薪 台灣高薪職業 台灣高薪 高薪 香港高薪 台灣高薪工作排行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