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身價53億!被追討蛋黃區大樓,救國團「神邏輯」護產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身價53億!被追討蛋黃區大樓,救國團「神邏輯」護產

身價53億!被追討蛋黃區大樓,救國團「神邏輯」護產
(來源.救國團全球資訊網)
撰文者:田習如
商周茶館 2017.02.24

由銀髮族掌控的青年救國團,究竟是黨團、社團還是財團?2月24日,行政院黨產會將針對救國團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召開聽證會,以便認定目前總資產逾53億元的救國團,許多財產與國庫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是否可納入黨產特別法的追討範圍內。

聽證會前,救國團透過媒體、輿論展開護產大戰,或許因為情急,出現了不少「張飛打岳飛」的神邏輯,本文就來點頭腦體操運動,拆解一番。

首先,雖然它是許多四、五、六年級中年人的青春記憶,但當代青年可能多不認識它。

1952年成立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從現代眼光來看,名稱實在很尷尬。說「中國」但業務財務都在台灣;說「青年」嘛,負責人黃正鵠現年80歲,歷來的主要領導群也都是爺奶級;「反共」二字則在2000年時從正式名稱拿掉,並大力投入兩岸交流;「救國」就更令人想不透要救哪一國、怎麼救。連最後一個「團」字,也頗堪玩味。

廣告

一開始,這個團是先由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會決議要設置,再由行政院頒布行政命令成立,並直接隸屬於國防部總政治部。它的組織、運作性質,就像是國民黨延伸到行政體系與校園的青年「黨團」。

後來,它想從黨國不分的爭議中脫身,登記為社團法人,但內部人事仍由國民黨教育系統高官出身者掌控,例如前教育部長李煥、前教育部處長李鍾桂,都曾是救國團的長期領導人。

超過半世紀以來,它累積了許多或由國庫免費提供公有土地(後來改為「便宜租用」),或由政府出資興建房舍、提供補助款,因而得以經營全台各地青年活動中心、收費辦活動等。例如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當年是由北市府、國安局、國產局出土地,僑委會、教育部出錢蓋房屋,供救國團使用,最後還被救國團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大烏龍事件。其間歷經眾多公務員失職,等政府下決心要追討時,竟已過了法律時效。

2015年底,救國團總資產超過53億元,包括不動產等固定資產24.6億元,以及現金、定存等,扣除負債後的淨值約42.8億元,身價傲視全國絕大多數的社團法人,讓人好奇,它究竟是社團還是「財團」?

廣告

護產神邏輯一:自己賣「國產」可以,政府收回就不行?

救國團近來的護產論述,讓這個問題更值得探究。例如,中國時報標題「政府趕走救國團迎來財團」的報導,引述救國團說法指出,政府近年來追討救國團位在精華地段的山莊、活動中心,每每引來財團的覬覦,也有收回救國團土地後被財團標去開發等等。還說,那些土地沒有像救國團那樣用來照顧弱勢青年,令人遺憾。

不過,前年救國團自己也把台北市東區一處精華土地給賣掉,賺了2.3億元,雖然未揭露是否賣給財團,但救國團一面埋怨政府收回公產後賣掉,一面自己卻又搶著賣地。政府賣地等於圖利財團、不做公益,自己賣地則是在做公益、沒圖利財團,這種怪邏輯,也不免令人噴飯。

護產神邏輯二:收回國庫財產會減少「社會正面」力量?

第二個怪邏輯,是救國團努力強調它做了許多公益,例如開設終身學習課程、救災、心理輔導等等,並動之以情地喊話:沒有救國團,會減少很多正向力量。

但,歷來政府只是想要收回救國團取之於國庫的財產,並沒有要解散救國團,而且,社團法人是人的結合,財團法人是財產的結合,這是法人組織性質的基本常識,如果沒有財產就沒有救國團,那它可真是個「財團」了。至於社會正面力量如果會因此而減少很多,就未免太小看台灣社會了。

護產神邏輯三:沒有不動產,就不能辦那麼多公益活動?

第三個怪邏輯,是對媒體秀出多位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內政部獎狀,聲言「救國團是社團法人的事實不容扭曲」。問題是,又沒有人要扭曲它不是合法成立的社團法人。這與它是否為黨產條例所要納入的國民黨附隨組織,因而得以依該特別法追討財產,是不衝突的兩回事。內政部每年都會評鑑全國性社團法人,去年度有36家獲得優等、44家獲得甲等,救國團每年所獲的就是甲等獎狀,評鑑標準是會務正常運作佔40%、會員服務等業務佔50%、公益佔10%,因此無論民進黨或國民黨的部長給它頒獎,都不代表為它的財產來源背書。

總言之,救國團的護產邏輯,可說是一種「沒有財產就沒有救國團,沒有救國團就沒有很多公益活動」的訴求。但這邏輯倒過來看,要公益不一定要有救國團,救國團要辦公益也不一定要靠那麼多不動產。

倒是,救國團在超過半世紀的國庫、公共資源餵養下,長大成如今資產豐厚、人員眾多的巨型團體。它每年進帳的收入高達二十幾億元,但不管有沒有賣房產獲利,收支相抵結算下來,每年竟然也都要虧損個三千多萬至一億元不等。若非資產得來不費工夫,若非國庫當靠山,哪個組織在這種經營績效下還能老神在在數十年?

因此,無論救國團是否被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只要是有問題的財產,政府都該進行檢討、追回,只要是使用相當程度的公共資源,也該有相應的財務、人事、經營透明化。

假若未來多數不動產真被黨產會追回國庫,救國團將何去何從,答案在於,它到底是什麼團,它是人的結合,還是財產的結合?若是前者,就該像許多正常的社團法人,是會員基於共同的理念而設,不論青年救國或老年救國,都由會員來支持會務的運作,這樣,才算是個「不容扭曲」的真正社團。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邏輯 救國團 蛋黃區 身價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