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中國百億CEO:台灣老闆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創業心法

中國百億CEO:台灣老闆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中國百億CEO:台灣老闆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圖片來源:商業周刊
撰文者:曠文琪
商周茶館 2017.01.16

我先坦承,對於中國能有這麼多網路獨角獸(市值超過十億美金的企業)的崛起,我也是會先入為主的:

過去,我會想:對岸市場大,資金多,足夠這群獨角獸燒錢。中國的問題多,所以給予創業者改變現況的動力。再加上,台灣習慣代工,加上小確幸文化也是特色,無需放在同一個天秤上比較。

但是,因一個論壇而展開的朝夕相處,讓我有另一個思考。

廣告

2017年1月12日,商業周刊的圓桌論壇邀來了五個中國重量級的平台企業,這幾位創業家,加起來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一兆。幾乎獨掌了中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其中,年紀最大的,是中國最大洗衣平台e袋洗創辦人張榮耀,49歲,本來幾乎都打算把洗衣店生意收起來了,但因為轉型而再創高峰。

我喜歡綽號老妖的張榮耀,或許是因為他的企業,是九死一生過來的,所以回答問題時,不打高空。

那天,有人問老妖:「老妖,台灣企業很信仰京都的百年品牌精神,要專注,但是,如果要轉型為平台企業,我可能會踩到自己的供應商跟客戶,這是很大的挑戰。」

我在台上,還正感心有戚戚焉時,老妖拿起麥克風後,劈頭就回:「你,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吧!」

廣告

他說,他原本做洗衣生意,一做20多年。20多年,他只做一件事情:專心把衣服洗好,這多符合台灣的專注精神啊!結果有一天,高盛來找他們談投資,不到半小時,卻潑了他好大一桶冷水。高盛說,他經營的是個高污染,現金流分散,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成長空間有限的行業,簡而言之,就是個黃昏產業。

張榮耀在走投無路,打算把公司收掉之際,看到了手機互聯網趨勢的來臨。這個趨勢,讓他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但也逼得張榮耀去想清楚,只想自己,跟想用戶的差別。

比如說,以前大家送洗衣服,都要等洗衣店開門,那是消費者在配合洗衣店的營業時間。每次送洗,洗衣店還要檢查衣服有無瑕疵才收,防弊的心態惹得人很不爽(話說現在多數洗衣店,好像仍如此),這些都不是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

但是做平台後,他可以關掉門市,透過科技,讓一群社區大媽們,配合用戶的時間去收取衣服,也不用逐件檢查才收貨,因為,他透過數據,發現發生問題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為了這麼低的比例,讓大家不開心,是很笨的事。

想透了用戶價值這回事。後來,老妖索性把取名為榮昌e袋洗的平台改名,他把經營了20多年的洗衣品牌「榮昌」直接拿掉,只留下e袋洗三字。

「股東跟顧客都不幹啊!大家說,品牌是你最重要的資產,你20多年只做這一件事情,你還不要品牌啊?」

「但,品牌怎麼了啊?」老妖有點激動。「沒弄好,品牌(還)變成恥辱……你經營百年品牌,是對用戶與社會有價值,還是對自己啊?」

「你越是強調品牌,不一定是強調對用戶的意義,而是在肯定你過去的成績。你老講之前的歷史,結果,為了獲得過去歷史的豐功偉業,你怎麼改革啊?…」

話繞了一圈,張榮耀想回答對方的是,如果你肯把自己放得夠低,有什麼不能改,不能捨的?你還在猶豫,足見你還不願意為消費者,放手一搏。

在老妖眼裡,那些出門千呼後擁的老闆很奇怪,對於新創事業不懂,但又愛指指點點的老闆,也很怪,「不要只會看他(新創部門)的走路姿勢啊,他該躺就躺,該睡就睡……该咋的就咋的」重點是,他們能不能讓用戶滿意,如果老闆做不到,就該閃開,少插嘴。

幾年前,張榮耀讓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坐上執行長的位置,就是因為後者更懂得用科技,去讓用戶滿意,整個辦公室都是年輕人的天下,他也因此被笑稱為「老妖」。「我就靠邊站啊,沒人搭理我啊。」

他是怎樣放下身段的?他說:想用戶都來不及了,還想面子?

我想,這是我們在談中國能養出這麼多互聯網獨角獸時,所遺落的一塊拼圖。想用戶,無關市場與資源,而是,眼光。這群經過激烈廝殺後的人很明白,什麼才是能走下去的重點。

坦白說,台灣大多數企業的老闆,在想用戶上,不如這群人。或許,是因為還沒有真正的落入谷底過。

下次,或許有大老闆再對我細數轉型的難題時。我想,我會再多討教這一句:「這些,是你的困難,還是,消費者的困難?」想不透這點,我想十年之後,垂垂老矣的老闆們仍會繼續抱怨,年輕人難當重任,而台灣,終究只會停留在原地,徒呼負負。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台灣老闆 百億 中國 CEO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