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若要無可取代,就別花時間在機器人也能做的事上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若要無可取代,就別花時間在機器人也能做的事上

若要無可取代,就別花時間在機器人也能做的事上
撰文者:陳書涵
商周茶館 2017.08.29

商業周刊,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一個暑假的實習。為什麼會去實習呢?老實說,我是有些抱著賭氣的心態。

當時的我,對於自己研究所考上的學校有些不滿意,所以我希望找個實習來證明自己,同時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於是我便開始在茫茫公司海中尋找實習機會。說來有趣,商業周刊是我在準備企管研究所的一年期間,最好的戰友。

每天念書念累了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坐在圖書館看著一本本商周,就在這樣的革命情感,我不知不覺也開始對於這個品牌產生了興趣,我發現自己也很想要用文字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說出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

廣告

因此,我選擇在暑假時,進入商業周刊擔任實習記者。

第一課: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是成長最大的原動力

我必須承認,自己在進來實習之前,並不覺得成為一位好記者、寫出一篇好文章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我覺得,記者的工作大概就是就是每天採訪別人或是上網找些資料,然後再整理寫成文章而已。

直到進來實習後才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廣告

想在商周成為一個好的記者,你不只要有流利的外語能力以及產業的基礎知識,還要經營自己的資源與人脈,在必要時蒐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並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去察覺生活中的大小事情。

而這些,都是我過去未曾想到過的,也讓我明白到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我開始加強自己過去從未正視過的能力。

當我了解到,想掌握世界的脈動,中文資料絕對不夠,所以記者們通常都直接看國外的資料,並打個電話就能訪問外國人時,因此,我開始下定決心看BBC、聽TED來加強自己的英文;

當我發現自己因為排斥而對於金融一竅不通,連A股是什麼都不知道,只好在開會時當傻子之後,我開始在下班時間找資料進補金融知識,也願意嘗試了解它的運作;當我在幾次報稿單都被說文章論點站不住腳了之後,我開始研究公司的財報與股價,加強自己在數據方面的判斷能力。

因此,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個自以為擅長的實習,因為只有當我不斷被挑戰、被質疑之後,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要求自己看得更多、想得更多,並且更心甘情願的去學習。

第二課:不要花時間做機器人也能做的事情,懂得思考的人才是無法取代的

在這裡,不管是跟受訪者、記者、實習生間的分享、又或是總編輯突如其來的一個問題,每一次的談話都是一次激盪的過程。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與資深記者的談話。

在商周,每個實習生每天都要練習寫兩篇報稿單(報稿單就是記者在正式決定做一個主題前的小小文章摘要,可能是想採訪的原因或是文章的亮點),結果有一天,坐在我旁邊的資深記者突然問我:「你們每天都在這裡做什麼?」

我回答:「寫報稿單阿!」

他說:「為什麼要寫報稿單?」

我說:「因為某姐要求我們每天都要寫兩篇報稿單。」

他又說:「所以別人叫你做你就做嗎?」

我又想了想,我說:「不是的,因為如果想當記者就要寫報稿單,所以我們現在要開始練習。」

但記者卻回答:「你在這裡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學,你卻選了一件你連意義都說不清楚、自己在家就可以做的事情來做?」

這句話,在當下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因為一直以來,當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準則,難道做好別人交代給我的事情,有什麼不對嗎?

直到聽完記者這一番話,讓我開始反思進來實習後每天的生活。

每天,我們把大部份時間花在看報紙、上網找資料,坐在辦公室想破頭,只為了寫出兩篇報稿單,卻因此錯失了一些與其他記者一起去訪談、參加記者會、交流的機會。

我根本忘記了真正的寶藏是在這些前輩身上,而不是在報紙或是網路上面,我忽略了一個好記者最重要的價值:「找到事情的核心,並用新的角度來看事情。」

我自以為的乖巧聽話,只不過顯現出自己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反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當下我才明白,永遠要去思考每件事情背後的意義,不要花時間在做那些機器人也能做的事情,這樣的思考能力,才是無可取代的,才能為自己建立起競爭的門檻。

第三課: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環境,能不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說來很巧,就在實習的最後,我與一位記者聊到了未來的生涯規劃,我跟他說我之後要繼續攻讀企研所。當時他告訴我這句話:

「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環境,能不能讓你去你想去的地方。」這句話,成了我碩士生活中最重要的座右銘。

或許吧!人生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我們曾經去過哪裡實習、或是我們就讀什麼樣的學校。真正重要的是,那個地方,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資源、激勵我們向上呢?如果沒有,那我們是不是能為自己創造這樣的環境?因為就算在同一個地方,我們仍然可以決定在那個地方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未來,又想要去哪裡?

於是,在結束商周的實習後,我又陸續參與了flying的實習、商業競賽、社會體驗競賽…等等。

雖然,研究所不一定要參加很多實習或競賽才是好的,但至少這句話時時提醒著我,自己就讀研究所的初衷,也讓我得以檢視自己走的每一步路。

很多時候所謂的「學習」或是「收穫」並不僅僅是得到了一個新知識或是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那麼簡單,能讓我們成長的往往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不曾想過的觀點或是一則影響你很深的故事而已。

就像在商周實習過後,我想我也沒有獲得什麼可以放在履歷上面的技能或成績,但卻讓我拋開過去的失利,開始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與未來的人生,而這,或許才是實習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吧!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花時間 實習生 筆記本 機器人 別花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