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個漏接,可能就是一條命!113家暴專線驚傳將斷線,又是政府要民間「做功德」惹禍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一個漏接,可能就是一條命!113家暴專線驚傳將斷線,又是政府要民間「做功德」惹禍

一個漏接,可能就是一條命!113家暴專線驚傳將斷線,又是政府要民間「做功德」惹禍
圖片來源:Martin Cathrae@Flickr (CC BY-SA 2.0)
撰文者:薛如真
信傳媒 2017.12.08

多年來守護無數受虐婦女及兒少的113婦幼保護專線即將走向終點?113專線自2001年開通以來皆是由世界展望會投標承接相關業務,十數年來24小時不斷線,解救許多蜷縮在陰暗角落的無助身影,如今卻傳出可能停線的消息。

日前113專線標案驚傳流標,承辦多年的世界展望會不再投標,世界展望會副會長郭秀齡表示「世展會也相當捨不得」,但沉重的人力壓力壓得基金會無法喘息,只好無奈不投標。

不過,郭秀齡也承諾合約到期後3個月會承擔起責任,不會讓保護專線突然斷線。對113可能就此斷線的爭議,立院衛環委員會今(7)日多位立委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對此也做出討論。

廣告

合約期限將至,衛福部至今無備案

衛福部與世界展望會的合約將在今年底到期,而世展會無意繼續承辦,陳時中表示會持續和世展會溝通,強調雙方均肯定113專線為社會財,衛福部會致力延續。對此,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質疑,此次113專線的事件彰顯了如衛福部等中央主管單位在與民間團體簽訂法定服務承包契約時,多數簽的都是不平等條約,一旦合約簽訂也不積極協助擴增人力編制、資源整合方面,只要求社福團體「想辦法」自行募款達標,一味要求民間團體一起「做功德」。

事實上,加上113前身「兒童保護熱線」,專線至今已運作超過20年。自2007年起113專線實施集中接線,近幾年通報數暴增,以近5年接聽電話來電數估算,平均每年總接聽量為20萬通。如果以每年20萬通估算,平均3分鐘會接到一通求助電話。如此龐大的接聽量顯示113婦幼專線的重要性,雖24小時接線專員的服務讓許多受虐婦幼獲得救贖,但龐大的人力需求也讓世展會不堪負荷。

而郭秀齡也坦言,人力破洞確實就是世展會無力再承標的主因,衛福部合約內容未新增社工人數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廣告

一個漏接,可能讓希望變絕望

「部長,請問113的電話可以漏接嗎?」這是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對陳時中提出的疑問。由於緊急的業務性質,113專線的電話不允許漏接,一個漏接都可能導致一個生命的殞落,「不能漏接任何電話」是113接線專員的重要職責,也是壓力所在。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目前113保護專線的離職率高達35%,較2013年的3%高出10倍。目前113接線專員的排班採輪班制,分為日班、小夜班、大夜班,進線高峰時間規定要12人,大夜離峰時段也要6人,不過擁有家庭的專員大多不喜歡輪值大小夜班,排班上構成極大負擔,且由於工作時間都在處理沉重的家暴案件,也有專員因不堪身心負荷而離職。

對此,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會致力提升社福專員待遇,保障三班制的社工工作者的工時符合《勞基法》規定,接線專員薪資也是比照保護性社工,平均月薪達5萬元。陳時中也保證,已定案為接線專員加薪3%,明年也已訓用1千名社工人員,希望藉此減輕人力負擔。除了身心壓力與輪班制工時外,繁瑣的業務也是造成接線員流動率高的問題之一。

依據警政署的副要保護相關規範,地方警局接獲113通報家暴個案,3小時內必須做出回覆,不過目前回覆率僅8成,警局沒有回覆的個案須倚賴接線專員主動追蹤,也變相造成工作負擔。對此警政署回覆部會間應持續加強橫向間的聯繫,不對接線員造成負擔。3個月的合約延展期限迫在眉睫,衛福部能否扛起責任延續113婦幼專線,後續動向還值得關注。

本文獲信傳媒授權轉載,原文:誰來傾聽絕望的哭泣?不能漏接的113專線面臨斷線危機

【延伸閱讀】
真的是一例一「修」?賴清德的勞基法重修號角又響起了...
白秀雄「被請辭」後 救國團還有改革可能嗎?
行政院版礦業法出爐:補環評若過關 亞泥將繼續採礦20年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一條 專線 家暴 政府
信傳媒
信傳媒
信傳媒
展開箭頭

我們是一群對新聞有熱情、對新網媒發展趨勢很關心的人,對媒體的天職念茲在茲。我們相信媒體監督可以產生力量,透過新科技和社群傳播,可以發揮更大威力。當力 量夠強大、夠聚焦,就能改變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不合理。

我們想發動一場「媒體的群眾運動」,讀者既是新聞的發動者,也是新聞的參與者 ,而 《信傳媒》就是公民的舞台,也是跨領域串聯各界資源的平台,是一個會自己成長的 「有機媒體」。

我們解讀新聞、傳遞進步觀念,也要搭橋,讓企業資源通往被政府遺忘的角落。做出有 品質、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是我們最深切的自我期許。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