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年輕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荷蘭爸爸:講這種話的人,才會被世界淘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台灣年輕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荷蘭爸爸:講這種話的人,才會被世界淘汰

「台灣年輕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荷蘭爸爸:講這種話的人,才會被世界淘汰
學生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36817014
撰文者:韋岱思

身為大學教授的一個好處,在於工作環境中有許多可以自我成長的機會,不論是跟學生互動、跟同事相處,還是參加學校各類活動,總是能有所收穫。我自己就很喜歡參加學校辦理各類型的演講,有時候遇到優秀的講者,或是演講的主題跟我的興趣相關,總覺得收獲滿滿。但這禮拜我去參加一場演講,聽完走出會場,卻有一種說不上來的不自在感。

演講中某一位聽眾是講者的朋友,所以現場 Q&A 時間,講者就請他回答。這位聽眾先是自我介紹,原來他是在大學內任教多年的資深老師,從80年代就開始教書,期間他提到,「現在的學生真的不如以前那麼厲害,像我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學生的素質真的不錯,但是後來學生素質實在是越來越退步。」

這樣「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我相信大家都很耳熟,不管是在企業界、職場、甚至家庭中,總會有長輩有這樣的感受。

廣告

「哎呀,現在的員工,真的不如以前的,以前都很優秀,現在年輕人真的缺乏基本的能力。」

「現代的年輕人真的是太草莓了,想當年我們多耐操啊。」

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都會有一種皮膚癢癢的感覺,覺得全身不自在。因為這種說法,總是帶著一種驕傲感,但又沒有真正的指出年輕人到底差在哪裡?我總覺得比較的基準不是那麼公平,說這些話的「長輩」也往往忘記從對方的立場、資歷來思考相對應的程度。

舉我為例好了。我也在教書,有時候看到學生的作業或期末報告,會忍不住嘆氣,疑惑學生怎麼會把這種品質的報告就交上來?難道他們看不出來自己寫的東西破綻百出嗎?

廣告

有趣的是,最近我剛好翻到電腦舊檔案中的碩士論文,好奇的打開看那時候我寫得怎麼樣。

看了兩頁之後我就看不下去了,把檔案關掉,同樣嘆了一口氣,怎麼會爛成這樣?我還深深檢討自己當時怎麼臉皮厚到交出一個那麼爛的論文呢?

但進一步想,當年我唸的是一個荷蘭滿不錯的研究型大學(每年都進世界百大),當時指導教授給我的論文成績也相當不錯,也鼓勵我繼續往學術界發展,難道我真的寫那麼爛嗎?還是有什麼原因讓我「當局者迷」?

回過頭想,我寫碩士論文也是八年前的事了,現在的我對當時的論文的想法,也反映了我這八年來的成長。這八年內,我完成了一個博士學位,也累積了更多寫作與研究經驗,是不是因為多了這些經驗跟磨練,我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成長,才會回過頭看覺得八年前的自己程度如此之差?

那些說今日的年輕人不如以前的長輩們,忘記了自己今日的成就,是需要時間跟經驗才能達成的,他們從自己成長後的眼界,來判斷現今年輕人的素質,但是卻忘記自己當年輕人的時候,前面也還有一條很長的學習之路,也有很多前輩的鼓勵與提攜。

忘記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不足之處,也許是一個小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老一輩的人覺得年輕人不如以前,不是因為現在年輕人的素質退後,而是老一輩的人完全不知道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是老一輩的人自己落後了。

也許老一輩的人認為之前的年輕人比較優秀,是因為當時自己剛完成那個年代的訓練,比較清楚年輕人接受的是什麼樣的訓練,這些訓練會磨練出什麼樣的能力,也比較了解這樣訓練出來的人會有什麼夢想、有什麼期待、有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接受的訓練跟面對的挑戰,因為時代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所以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來說,或許他們不是那麼清楚現在學業的重點、年輕人接受的挑戰、世界的潮流以及年輕人的夢想。但你能說年輕人錯了嗎?還是只是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呢?

幸好,身為老師,我還有機會跟年輕人教學相長,而我身邊的同事也都沒有忘記自己年輕時經歷的挫折,身為老師,我們也得時時提醒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避免自己成為學生眼中的老古董,要是我一開口學生就猛翻白眼,覺得我是個被時代淘汰的老頭,那可真是我人生一大失敗。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年輕人 爸爸 人才 荷蘭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