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學生被動抗壓性又差?荷蘭爸爸真心話:一堂企業參訪課,讓我看見台灣人的競爭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台灣學生被動抗壓性又差?荷蘭爸爸真心話:一堂企業參訪課,讓我看見台灣人的競爭力

台灣學生被動抗壓性又差?荷蘭爸爸真心話:一堂企業參訪課,讓我看見台灣人的競爭力
Dreamstime
撰文者:韋岱思

台灣學生雖然很認真,但是長期接受填鴨教育,學生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也沒有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被動、乖乖念書、記住標準答案,比較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一般人對台灣學生的刻板印象。

像學校最近剛開學,我教一門企管系上蠻多國際學生會修的必修課,第一週課堂介紹的時候,大部分主動發言分享想法的是外國學生,台灣學生卻比較安靜一點。

進入勞動市場,雇主對台灣年輕人的評論也沒有很好,年輕人沒有能力做好事情就算了,但是長期在父母的保護性教養之下,年輕人就無法抵抗壓力,一接觸到工作的壓力,動不動就離職,對公務不負責任,對公司也沒有承諾。

廣告

不過,這個刻板印象正確嗎?我最近「帶」我們系上的學生赴新加坡企業參訪,讓我有一些機會思考對台灣學生的刻板印象。

這堂國際企業參訪課,我本來沒有想到可以開,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有幾位同學來我辦公室問我「老師,我們想要累積一些國際經驗,你願不願意帶我們?」同學也找企管系另一位老師當帶隊老師,就這樣,我們就變成這門國際企業參訪課程的老師了。

學生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有參考我們系之前赴國外企業參訪的例子,那個時候,大部分是老師會安排整個的行程,學生被動地跟著老師的行程跑就對了。

不過,學生的提問,讓我回想自己學生時期,當時我參加我們系上的學生會,這個學生會每年也會辦類似國際企業參訪的「學旅行」,但是這個行程跟台灣企業參坊課程不一樣的是,幾乎都是學生自己規畫自己安排,從選目的地,創造學習之旅的大題目,到安排演講,拜訪的企業等等⋯⋯整個的行程都是我們學生自己決定的,安排這個旅行,老師並沒有任何的貢獻。

廣告

參考了荷蘭的國外學習旅程的經驗,我們帶隊老師也帶著這樣的態度規劃這次企業參訪的課程,從一開始要求籌組同學思考企業參訪的目的地(哪些企業),以及為何選擇那間企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那間企業可以對台灣帶來什麼啟發?

學生可能一開始還沒有想得很周到,但是透過他們自己討論與協調,也慢慢磨練出一個企業參訪的目的地(新加坡),也想出來一個還不錯的學習題目,也就是說給台灣學生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們其實能想出來非常好的點子,並不像大家所說的只記住標準題目的死腦袋。

企業參訪的任務卻還沒有結束,第二步就是思考,我們從拜訪企業可以獲得了些什麼以及可以提供企業什麼。

這一步也是學生自己來,後來他們跟二十幾家企業詢問,也獲的三家企業正面的回應,就這樣我們行程也開始像樣子。

企業接洽成功後,帶隊老師要求學生多想一點有內容的活動,可以提供多一點對新加坡的知識了,也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三家參訪的企業到底面臨什麼環境,也可以更清楚知道新加坡商業環境與文化跟台灣有什麼不同。

我們就開學前一個禮拜出發,起飛前我本來想,學生雖然準備豐富完整,但是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經驗不足,行程大概會出很多包,非要我們老師救火不可。

沒想到,我們到了新加坡整個的行程,整個團體活動都是在學生的掌握之中,到企業參訪的路上,學生沒有迷路,時間也掌握非常好,參訪的時候,學生也熱烈參與。五場演講,幾乎每場有將近一小時的Q&A時間,因為學生問很多,問題也很敏銳有品質。

學生傑出的表現,讓我這個帶隊老師很開心,也相信跟我們接觸的企業,對我們學生與學校留下相當好的印象。

這批年輕人在這個課程的表現,讓我對台灣未來非常有希望,不只相信他們畢業後有足夠的能力創造收穫很大的事業,也相信他們有能力在台灣發光發熱,讓台灣變更美好。

我們只要相信他們能完成任務,能對事負責任,對年輕人保持這樣的態度,台灣未來一定沒問題。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爸爸 荷蘭 台灣學生 抗壓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