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這麼多歐洲少女想嫁聖戰士?伊斯蘭國聖戰新娘們的甜蜜婚姻生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為什麼這麼多歐洲少女想嫁聖戰士?伊斯蘭國聖戰新娘們的甜蜜婚姻生活

為什麼這麼多歐洲少女想嫁聖戰士?伊斯蘭國聖戰新娘們的甜蜜婚姻生活
撰文者:出版社
精選書摘 2017.07.17

聖戰新娘

專門研究極端組織的英國民間調查機構「 戰略對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在2015年5月發表的報告中指出,推測目前加入「伊斯蘭國」的西歐人大約有4千人,其中大約有550人是女性。而且自2014年以來,女性人數急遽增加,尤其是十幾歲的國高中生。伊斯蘭國吸引女性加入的目的,是讓她們和外籍聖戰士結婚。

信奉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恐怖組織積極招募女性成員,是「伊斯蘭國」創始以來的新現象。以前雖然也有女性在巴勒斯坦或伊拉克進行自殺恐怖攻擊的例子,但因為女性的本職是侍奉丈夫和照顧孩子,所以像蓋達等原有的伊斯蘭主義組織,一向不把女性當作從事聖戰的戰士來用。

廣告

然而,宣布建國的「伊斯蘭國」卻把女性當作增加人口的手段,讓她們和男性聖戰士結婚,生下新世代的恐怖份子。

2015年2月,3名15~16歲的穆斯林女學生,為了加入「伊斯蘭國」,集體離家出走,從倫敦飛往伊斯坦堡。警方特地為此採取例外措施,公布機場的監視器畫面,呼籲民眾提供情報,卻仍然無法阻止她們進入敘利亞。

她們一個是衣索匹亞出生的女孩,另外兩個則是孟加拉裔的移民之女,她們都是體育十項全能、成績優秀的優等生。照片中的少女雖然戴著頭巾,手裡卻拿著NIKE的手提包、身穿牛仔褲,看起來就像是歌頌西歐自由的普通移民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少女。

3人從伊斯坦堡搭乘巴士前往敘利亞邊境。根據巴士站的監視器捕捉到的影像來看,她們一改在倫敦機場穿著的輕便服裝,換上一身保守的伊斯蘭女教徒會穿的黑色長袍。她們在邊境附近被前來迎接的男子開車載走了,這一點可從土耳其的監視器畫面獲得證實。英國警方當時宣布,2014年從英國前往敘利亞的女性共有22人,其中18人還未滿20歲。

廣告

「伊斯蘭國」為什麼特別偏好少女呢?理由非常簡單,因為這個「偽造國家」獎勵女性十多歲就結婚。

「伊斯蘭國」在網路上公開「女性規範」,根據英國民間團體英譯的文件來看,女性到了9歲就可以正式結婚。而且,女性規範裡明確記載:「純潔的女子大都在16、17歲時結婚,因為那是正值青春、活力旺盛的年齡。」

之所以規定9歲是結婚的下限年齡,應該是因為記載先知穆罕默德言行記錄的《聖訓》說:「他的妻子阿伊莎(Aisha)6歲時嫁給他,9歲時就正式結婚(性交)了。」女性必須在年輕未懂世事之前結婚,是「伊斯蘭國」一貫的主張。

年輕女性的存在也有助於鼓舞來自外國的年輕士兵。《古蘭經》裡雖然記載,為聖戰殉教的人到了天堂後,可以獲得處女的獎賞,但這還是比不上在現世就懷抱活生生的處女來得實際。

網路的美好世界

「伊斯蘭國」是如何蠱惑歐洲少女的呢?網路動畫和部落格成為招募年輕人最強而有力的手段,這一點大家早就知道了,但是針對男女不同性別的對象,他們的宣傳策略又會有所不同。

例如:2014年春天,出現在網路上的「高鳴之劍」影片。在齊聲歌頌阿拉的背景音樂聲中,原本仰望天空的畫面急轉直下,變成「伊斯蘭國」聖戰士的進軍畫面。揮舞黑色旗幟、身著戰鬥服的男性們,一面追著「敵人」的車子跑,一面拿著自動手槍不斷射擊。渾身是血的犧牲者屍體,交疊在滿是彈痕的車子裡,女人和小孩也一律格殺無論。血腥的戰鬥持續進行,影片裡甚至使用了拔劍出鞘的音效,讓畫面充滿動畫遊戲的臨場感。

針對女性宣傳用的部落格則完全不同,使用的影像和針對男性那種逼真的畫面不一樣,這裡沒有影片,只有照片,撰文者都是早一步加入「伊斯蘭國」的歐美女性。部落格上的照片盡是受到戰火波及而受傷的孩子、四處逃竄的母親,以及迷惘徬徨的孩童。他們絕望的眼神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救救我!」在敘利亞實施獨裁統治的阿薩德(al-Assad)政權下,孩童成了犧牲品。她們用照片對瀏覽部落格的人呼籲:「我們需要你的幫忙。」

另外,也有描寫甜蜜婚姻生活的部落格。

上面滿滿都是和聖戰士結婚的照片,或是身穿白衣的男性把皇冠戴在女性頭上的照片,而且照片四周還鑲滿紅色愛心,並貼上「我最愛的丈夫,我永遠愛著你」、「直到殉死把我們分開為止」等早期少女漫畫才會有的旁白。滿臉落腮鬍的民兵也在部落格中化身為長髮飛揚、手持手槍、縱馬馳騁沙漠的英雄,這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迎合追求理想王子的少女夢。

有些部落格甚至會寫「只有某些地區才有戰爭」、「這裡每個人都相敬如賓。居住和水電完全免費」,目的是為了灌輸少女們「女性也能安心來到這裡」的印象。

在「伊斯蘭國」統治的地區,女性必須戴上黑色頭巾,違反規定就要受到鞭刑。還有,女性附屬在男性之下,連單獨外出都不行。向來在西歐歌頌自由的少女們,為什麼會想要投身於這樣的地方呢?而且,她們還都是在自由自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認真學生。

我曾經訪問過專門研究伊斯蘭女性的瑞士佛立堡大學(University ofFribourg)的助理潔拉汀.卡蘇杜(Geraldine Cassuto)這個問題,她回答我:「多數女性會對受到壓抑的人產生強烈共鳴,她們厭惡充滿矛盾的社會,想要打造一個正義的社會,所以才會被極端組織『還有另一個美好世界』的訴求所吸引。

身為穆斯林的少女們,在西歐社會裡或許會感到「生活不易」,因為她們雖然在西歐長大,卻無法融入基督教的白人社會。父母親的祖國阿爾及利亞或孟加拉,對她們而言也只是異國之地,於是在出生的國度中,她們只能以身為少數的穆斯林身分生活著。

自2001年美國發生多起同步的恐怖攻擊之後,全世界對穆斯林的譴責分貝愈來愈高,甚至還發起去除女性面紗的活動。儘管巴勒斯坦或敘利亞的女性及孩童淪為空襲的犧牲者,卻得不到歐美的救援。因此,認真的少女才會一味地鑽牛角尖:「正義到底在哪裡?」和「我能幫上什麼忙?」

少女們一旦在部落格或網路上遇到有著相同境遇的西歐女性,便想著自己也要和她們一樣成為「伊斯蘭國」這個理想國度的一員,就這樣掉進伊斯蘭國的巧妙陷阱裡。

以「樂園(伊斯蘭教的天堂之意)之鳥」為名的部落格,用充滿戲劇性的筆調描寫自己加入「伊斯蘭國」的過程。部落格格主據信是2014年2月從英國前往敘利亞的女性,她在部落格上描述自己成為「伊斯蘭國」一員時的感動。

「身體就要凍僵,我已經精疲力盡了。到底還要走多久呢?我和不認識的人走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的過去,也懷抱著傷痛,但是在這一夜,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優素福(Yusuf)媽媽帶著兩個小孩。翟伊德(Zayed)媽媽懷有7個月的身孕。還有一位70歲高齡的男性。大家一起越過邊境,淚水滾落臉龐。」

「走了好久好久, 前方出現幾名男子,朝著我們而來。幾分鐘之後,我們這一群裡的一位男性開始唱起『真主是偉大的』。大家抱成一團,耳邊傳來啜泣聲。『謝姆斯(Shams),妳已經身在敘利亞了,恭喜你!』我真不敢相信,我終於來到敘利亞了,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夜晚。這一夜,一群不認識的人變成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夥伴。」

這段描述讓人產生一種:「只要跨過邊境,就能和夥伴分享感動。」的錯覺,逼真的描述讓人不自覺地忘卻這一瞬間你已經加入恐怖組織了。

少女離家出走

位於諾拉居住的亞維儂西方的培品納(Perpignan),有一位少女前往敘利亞。她是17歲的高中生,名叫莎拉。她假裝要去上學,就這樣搭上電車,從此消失不見。

培品納位於鄰近西班牙邊境的法國南端。飛機一降落機場,就可以見到白雪覆頂的庇里牛斯山。南國風情的椰子樹綠意盎然。她家是一棟兩層樓建築的白色大房子。

「她很喜歡小孩,經常跟大家說:『我想要當保母。我想早點結婚,擁有自己的家庭。』她在路上看到不認識的孩子跌倒哭泣,都會趕緊跑過去哄抱孩子,她是個感受性很強的女孩。」

母親塞薇琳(Severine)今年39歲,女兒都失蹤半年了,她還是不願面對現實的樣子。她露出愁苦的表情,輕吐煙霧。

塞薇琳是白人基督教徒,18歲時就和年長11歲的丈夫卡邁爾(Kamel)結婚。卡邁爾是阿爾及利亞裔的穆斯林,在葡萄酒廠裡擔任技師。夫婦兩人一共有五個孩子,莎拉排行第二。夫婦兩人都和宗教戒律無緣,不上教會也不去清真寺,只是個會在聖誕節全家人團圓吃飯的極普通家庭而已。

她拿出莎拉的照片給我看。白裡透紅的臉蛋上漾著愉快的笑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小孩房的床上只留下一隻她在睡覺時一定要抱著的兔子玩偶。「她從孩提時代開始,就一定要抱著這隻玩偶才能睡覺,這隻玩偶一直陪伴著她長大。她大概是想如果帶走這隻兔子,我們一定會覺得奇怪,才刻意留下來的吧!」房間裡還有一本她不知翻過多少回,封面都快要脫落的《古蘭經》入門書。

莎拉和諾拉一樣,都在離家出走後的第三天打電話回家。她在電話中告訴家人:「我和突尼西亞籍的25歲男性結婚了,他的名字叫做法理德(Fareed)。」

接電話的22歲哥哥勃然大怒:「沒有爸爸的允許,妳不能結婚!」但莎拉對此似乎早已有所準備,她嚴詞拒絕道:「爸爸不是真正的穆斯林,所以他不是我的監護人,我不必聽他的話。」原本處處為家人著想的女兒,已經形同外人了。

莎拉國中時期非常愛打扮,她染了頭髮,還把零用錢全都拿去買飾品和化妝品。

但自從兩年前,被一位穆斯林朋友帶去清真寺之後,她完全變了個樣,開始戴起朋友送她的面紗。在她課業跟不上進度、不斷轉學之後,她對打扮完全失去興趣,並且不時陷入沈思,整天都關在房間裡面對電腦。

「宗教似乎給了莎拉活下去的力量。她開始不吃豬肉,每天一定做五次禮拜。我認為信仰本身並非壞事,所以沒有阻止她。卡邁爾還一度因為莎拉對自己的宗教產生興趣而開心不已呢!」

不過夫婦兩人對於女兒連外出也不忘戴上面紗,不禁開始感到憂心。

「我和丈夫擔心她可能會被排斥伊斯蘭的極右派人士找麻煩,所以勸她在外面不要戴上面紗,但女兒非常頑固,不肯答應,最後我們總算讓她約法三章,答應『自己一個人外出時不戴面紗』。」

她把離家出走計畫得非常詳盡,護照是在離家出走的8天前才拿到手的。因為她央求父母親:「我就快滿18歲了,所以我想要一個長大成人的證據。」

離家出走的當天早上,和平時一樣開車載她到車站的父親覺得奇怪,問她:「你今天帶的東西比較多喔?」莎拉那時回答:「因為我今天帶了面紗去學校,要教朋友怎麼戴。」

中午她還打電話給媽媽說:「我要和學校同學一起吃完午餐再回家。」

事實上,從監視器影像中得知,她那時人已經在距離培品納東方大約300公里的馬賽(Marseille)車站了。她似乎是從那裡坐上飛往伊斯坦堡的班機,經由土耳其前往敘利亞。她既沒有存款,也沒有從父母親的銀行帳戶提領金錢的跡象,所以一定是有某個人提供她金錢,並傳授她避開父母親注意的方法。

塞薇琳在女兒的臉書上留言:「妳為什麼要離家出走?我要去找妳。」卻收到「不行!」的回答。當她詢問:「那裡危險嗎?有沒有女性遭受虐待?」莎拉還責備母親:「報紙和電視記者的報導都是騙人的,根本沒發生電視上看到的那種戰爭。我現在和來自敘利亞及突尼西亞的女性們住在一起。這裡也有醫生,妳不必擔心。我過得很好,很幸福。妳為什麼不願意接受我的選擇呢?」

當她再問:「我該怎麼做才能見到妳?」女兒回答:「到了天國便能相會。」

莎拉變成「參與恐怖攻擊的嫌疑犯」,電腦被警方查扣了。她到底和何人聯繫?抱著怎樣的心情前往敘利亞?她的家人對此毫無頭緒。「敘利亞的冬天很冷吧?那孩子連件外套都沒帶,她在那裡不知道會不會受凍?」被拋下來的母親只能默默擔心著她。

書籍簡介

伊斯蘭化的歐洲:歐洲正在「伊斯蘭化」嗎?這引起什麼樣的反彈?歐洲又如何因應?

作者: 三井美奈
譯者:李佳蓉
出版社:光現出版
出版日期:2017/04/26

三井美奈

一九六七年出生。讀賣新聞記者。歷經耶路撒冷分局長、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之後,曾於二○一一到二○一五年間擔任巴黎分局長。著作有:《可以安樂死的國家》及《以色列——猶太力量的泉源》。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婚姻生活 新娘 聖戰新娘 歐洲 聖戰士 英文 伊斯蘭國 聖戰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