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千億營收老闆告白 我如何讓黑手師傅「教」機器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數位轉型●芯通路  共好共大●心服務

財經 | 產業動態

千億營收老闆告白 我如何讓黑手師傅「教」機器人

千億營收老闆告白 我如何讓黑手師傅「教」機器人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曾如瑩
2017.06.01

當製造新變局來臨時,讓工廠從人力生產,轉為讓機器人替自己生產,是必經之路。

台中鄉下的稻田旁,一家營收超過千億的塑膠機殼廠執行長,在十年前,就看到趨勢而開始轉型,十年之內,他沒增加人手,營收卻成長八倍,客戶都是一線手機品牌。

由於他是一線手機品牌的零件供應者,無法具名。在以下的告白裡,他分享十年來最重要的體悟:要朝工業4.0邁進,最艱難的不是科技關卡,而是人性考驗。他為了要讓工廠生產自動化,必須把整個生產流程重新梳理,將所有零件編號,才能讓機器手臂自動拿起零件去加工。在這過程中,面對客戶抽單、員工抱怨,他只能忍耐。

廣告

同時,他還得讓一群經驗老到的黑手師傅們,放下可能被裁員的不安,回過頭來,把經驗傳承給機器人,讓後者的生產可以更精準,這都需要彼此有豐厚的信任資產。

這位千億企業的負責人,如何走到今日?以下是他的口述分享。


我們十年前就決定要朝自動化走,因為人工成本一定會增加,就算在亞洲,你也不能隨便砍人,導入自動化才可以降低工資上漲的壓力。

這幾年,我體悟到心態很重要。工業4.0最基本的是要做自動化,但做自動化,就連零件編號這種事,都得扎扎實實的做。觀念沒改變,你買再多設備也沒用。當初我們整個系統,做事方式都經歷大改。

廣告

我們公司做手機殼,最重要的是開模具,每套模具最少有四百個零組件,從零件製造,模具組裝,有三千多個流程,你得先把它標準化,才有機會變成自動化生產。

過程是很艱辛的,舉例來說,一個模具四百個零組件,你要自動化,每個零件就都得編號,講很容易,但是做很難。首先,建檔要花時間,要討論製程,把步驟都寫出來,說不準要花多久時間,多數的老闆寧願先去賺錢,不會想先建檔,這也考驗領導者的耐力,再痛苦,你也要咬緊牙關度過。

改善流程,不惜祭出開除令
「尺寸差了,不許用工具銼,客戶等不及,我寧願不要訂單」

轉型要付出代價。

以前,我們做模具,尺寸稍微差一點點,客戶說找你們師傅來,拿銼刀在模具上銼一銼,很快就好了,馬上可以組起來生產產品,對客戶來說,最重要是速度。但是,這是靠經驗做事,你永遠抓不出設計的問題,也就無法自動化。

(開始轉型後),我不允許用工具銼,只要誰敢銼,我就記過開除。我要他們重新設計,這流程要兩天,但是客戶等不了,還威脅我若不快點,就不要跟我做生意了,我說,不好意思,我寧願不要這個訂單,也要找出尺寸誤差的原因。因為這樣堅持,(我們)確實有掉單。

(轉型)有一個觀念,很重要的就是:要給員工信心。以前我提到要設計無紙化,全部都用電腦繪圖,我們員工馬上講,「老闆這個不可能啦!」他們覺得這個很遙遠,後來我就買電腦跟軟體,我就跟他們一起做,後來他們發現真的可以做出來,以前一套模具畫圖要超過十天,後來縮短到三天,現在六個小時做得出來。

現在我提出觀念,他們不會再說不可能,反而先去思考該怎麼做,態度的改變,花了我近五年的時間!

建立信任,金融海嘯時加薪三成
「大家都在縮減開支,我加薪就是要幅度大,才有感」

當然,要讓員工轉型,還得有誘因,金融海嘯,是我們加速導入自動化的時刻。大家都在減薪度小月,我逆向操作,每個人都加薪二○%到三○%,當時所有內部主管都反對,大家都在縮減開支,你還加薪這麼多,我說,我就是要幅度大,大家才有感。

當時,我認定公司一定得快速投入自動化,改變體質,(我)為了安定人心,讓人更願意去轉變,才有這樣的決定,中部地區製造業裡,我們的薪水應該是最高的,還派了一堆人去日本跟富士山腳下的設備商學(指發那科),員工不怕沒工作,我還加薪,送他出國學習,讓他安心。 

轉向自動化的時候,內部一定會有阻力,早期美國有公司在導入CNC(數控車床,為取代人工的設備)時,雖然裝好了,但是不會動,因為線被(反對的人)剪了,員工跟經營者互信很重要。

過去在模具廠,鉗工很重要,師傅的手藝掌控模具廠的生死,他爽就是把模具銼好,不爽都是隨便銼,多數模具廠都是看現場師傅的臉色,我們導入電腦設計後,鉗工的角色就沒了,我不是開除他們,還是讓他去參與試模,所謂試模就是在設計模具時先確認,設計的對或錯,鉗工最有能力判斷問題點,然後回饋給設計者,他由黑手轉身變成顧問。

我們的產線變彈性的自動化,人員沒有變多,但是產能是過去的二到五倍。設備慢則三年回收,快的三個月就回收(投資),為什麼呢?因為我提早投入,以前很少人做自動化,我跟同業報價一樣,但是我(的)成本因為自動化降低,當然就賺得比你多,我就更快可以回收。

我聽過很多老闆說要等做好基本功再回來做自動化,但是仍然毫無動靜,多數公司都有能力,但是他們不捨得花錢與等待,不願意做。

企業做自動化,最終講起來不外乎魄力,基本功跟態度。

(現在)客戶不會逼你做自動化,但是別忘了,客戶最終還是選擇競爭力強的供應商,彈性製造是將來的趨勢。因為消費習慣已經在變了!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老闆 黑手 告白 營收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