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究竟需不需要Uber?其實無關創新、品質跟繳稅,說穿了只是價格更便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台灣究竟需不需要Uber?其實無關創新、品質跟繳稅,說穿了只是價格更便宜

台灣究竟需不需要Uber?其實無關創新、品質跟繳稅,說穿了只是價格更便宜
撰文者:陳寗

台灣需不需要Uber?

這個問題牽涉層面很廣,從創新到法律、從方便性到乘車品質,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我們都能輕易地在網路上找到大量的正反意見論述。但我今天不談創新不講法律,那跟今天的主旨無關;也不談方便性與乘車品質,因為有搭乘過的人都知道,Uber司機迷路的可能性大概就跟你在路邊攔到充滿煙味計程車的機率一樣高,知名車隊提供的叫車App、以及一些第三方叫車軟體的輔助下,兩者在叫車方便性上也是半斤八兩,不分上下。

既然上述的東西都不談,我到底要談什麼呢?答案就是「市場機制與社會衝擊」

廣告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很多人談Uber議題時大義凜然,好像一日不除Uber則不能明法紀、兩日不除Uber則國將不國;但等到Uber祭出乘車優惠、甚至連一樣有違法爭議的UberEAT推出免運費優惠時,這些人又開始訂購、叫車,還沾沾自喜地放到Facebook上炫耀。

這類情景每天都在上演,其實整件事根本無關創新、無關品質、也無關繳稅,說穿了,就是價格更得人心罷了。

Uber到底有多便宜?台北市的計程車價格為起跳70元(1.25KM)、每次跳錶5元(0.2KM),等紅綠燈每1分20秒多5元。簡單算一下,如果從台北車站搭到台北101,約莫6.6KM(GoogleMaps計算)的距離在幾乎不停紅綠燈的情況下,計程車收費約203元。

依照Uber在台灣的費率來算,卻只要105元左右。由於Uber每公里跳表的費用(11.5元/KM)遠低於計程車(25元/KM),因此你搭得越遠,就越能顯出Uber價格上的優勢。

廣告

至於在淡水這種無論何時計程車起跳都是100元的區域,Uber的價格優勢就更為明顯。曾經有位Uber司機跟我說過,如果跑去淡水開Uber,載完上一個立刻就有下一位。雖然誇張,但也足見在價格優勢之下,Uber面對計程車時贏面只高不低。

基本上只要不遇上大塞車、或是超高倍數的加成時段,Uber費用大約都是計程車的5~6成左右,確實擁有極高的價格優勢,也是Uber即便在保險、法規等巨大劣勢面前,仍能直接迎戰計程車仍不落下風,甚至蠶食鯨吞計程車市場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會說,支持Uber是因為乘車品質更好、叫車更便利;但撇開價格不談,光是從App叫車的等車時間、大型車隊的汽車平均品質、司機素質、甚至多樣化付款管道等方面來說,Uber真的能佔上風嗎?我想這都是有待商榷的事情。

我們現在知道Uber價格過低,但這為何是個問題?

從Uber創新的角度來說,他創造的是一個人人都能共享自己車輛、賺取收入或交個朋友的機會。我自己搭Uber都會跟司機攀談,發現絕大多數的司機不是因為生活太閒出來開車換換心情,就是覺得車買了丟著也是丟著,不如開出來賺點保養費。

因此我遇過開保時捷休旅車,但車資根本連油錢都不夠的車主、送小孩去美國學校上課之後太無聊而開著頂級款Lexus房車出來載客的美麗貴婦、開著各種歐洲進口休旅車的退休老闆…不知為何,我從來沒有遇過Uber司機真正是出來開車養家餬口的,或許是因為需要養家的人一開始就開計程車了吧?事實上以Uber在台灣的價格,依照拆分比例交到司機手上的錢也確實很難用以養家,原因無他,就是價格太低所致。

如果從「養家餬口」的角度來看,Uber確實對台灣社會造成了危害。我們知道市場需求是有限的,今天會搭計程車的人就是那麼多,而今天出現了一個遠低於市場法定價格的競爭對手,毫無疑問就會對那些遵從法律定價的廠商造成危害。

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人家願意用比較低的價格提供服務,你又憑什麼阻止呢?

從自由市場的觀點來看,我們確實無法阻止有人願意用下殺價格的方式提供服務。但今天台灣勞動力本身就不是個自由市場,因為我們有所謂的最低時薪標準,一個為了避免市場無限壓低勞動價格的保障法規。

然而現在Uber在台灣採用遠低於市場法定價格的競爭方式,直接對原有的計程車市場造成破壞,同時也挾著各種優惠、創新等名號,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大量的關注與驚人的收益。因此從計程車運輸市場來看,Uber毫無疑問地利用價格優勢,迫使台灣遵守法規的車隊、車行、計程車個體戶拱手讓出自己的市場,不管從法理上來說、或從情理上來看,我想都不是合理的做法。

此外,正如前面所述:Uber司機甚少是真的靠開車維生,但計程車司機卻是將其作為養家餬口的工作。當面對市場受創議題時,我們同時該注意的不僅是簡單的法規問題、或是大方向但未必人人受益的創新議題,而是應該從「人」的角度出發,探討一個產業對於台灣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幫助、甚至危害,而非成天將創新掛在嘴上,卻漠視創新對現實狀況所造成的危害。

套句老人家愛說的話「生吃都不夠了,還想曬乾?」,如果所謂的創新是直接對現有環境造成損害,是依靠剝削守法業者的收益來補貼,那麼到底該不該為創新而創新?還是在創新的過程中兼顧各方的利益?這都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以日本為例,目前日本計程車與Uber之間互相建立叫車服務以共享市場,Uber不僅沒有提供低於法定價格、破壞市場的服務,甚至在長途載客的價格上還高於當地計程車,使計程車與Uber得以和平共處、永續經營。由此可見,創新不見得要對既有市場造成破壞,也不必然要與當地法律、利益、商業團體間形成衝突。

最後再回到原來的重點:到底台灣需不需要Uber?

從創新來說,Uber所提供的全新營運思維確實有其值得借鏡的地方,但我們也不必然要為了他削足適履。目前以台灣Uber營運狀況來說,不符合台灣交通運輸法規、對台灣合法計程車市場造成衝擊、台灣地區意外權責問題等,Uber不僅沒有解決、甚至自己就是造成影響的一方。

我們可以迎接創新、擁抱新創,但對於合理應有的責任,我們也不該為其特別通融寬貸,如何在其間取得平衡,日本Uber與計程車之間的妥協之道,或許也能做為我們參考的方向。

至於現有計程車市場也不須太替他們擔心「不創新」,以目前台北市較大型的幾個車隊來說,不僅提供了多元的叫車管道,就連Uber引以為傲的App叫車、行程軌跡記錄、信用卡App付款等也都有提供,甚至車上直接就提供現金、悠遊卡、到信用卡付費的機制。

以現在的台灣計程車來說,除了價格比台灣Uber貴之外,坦白說如果都以App叫車來看的話,不管從哪一個面向來說都比Uber只強不弱,甚至商業人士還能索取收據作為報帳報稅之用。

台灣需要的是創新的事業、新創的思維,但在引進的同時,也該探討新創是否合乎台灣法規、對台灣市場與社會環境會不會造成衝擊。我們需要的是能為計程車市場帶來進步的Uber,而不是靠著惡意殺價、漠視法規、對台灣守法廠商造成危害,甚至企圖挾著「民意」而在台灣上路的「共享經濟」。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uber議題 uber 議題
陳寗的時事咖啡館
陳寗的時事咖啡館
陳寗
展開箭頭

說不完的現實故事,道不盡的曲折糾葛——陳寗的時事咖啡館從經濟、教育、科技、社會、生活,乃至產業故事下筆,剖析時事,探究人性。一杯咖啡的時間,你看穿時事背後的真相了嗎?

※個人網站:http://www.ningselect.com/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