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在德國養小孩有什麼不一樣?小孩不用急著「叫人」,先學會「打招呼」跟介紹自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在德國養小孩有什麼不一樣?小孩不用急著「叫人」,先學會「打招呼」跟介紹自己

在德國養小孩有什麼不一樣?小孩不用急著「叫人」,先學會「打招呼」跟介紹自己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Carol

「到底德國人教小孩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凱若被問了很多次。

說真的,我很討厭「概括式」地說哪個國家如何如何,畢竟每個國家裡都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人們。

那,我就講講之前親身經歷的三個小故事吧!

廣告

我的寶貝兒子在兩個月大時,因為人生第一次服口服疫苗,我們全家到了兒科診所。

親切的女醫師進來,跟我和老公一一握手介紹自己後,也很正式地握握兒子的手,稱呼他的名字,向他自我介紹並且問好。

後面進來的護士也是同樣做,而且整個過程都很認真雙眼看著小搗蛋,跟他「對話」,告訴「他」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他們眼中,小搗蛋是個「人」,就算他只有兩個月大!

廣告

上次回老公在德國鄉下的老家,天氣大好!好多小朋友都在門前的路上玩耍,大人並沒有在旁邊。

我跟老公說,真是羨慕他們啊!他覺得我很妙~這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正好我要到車上拿個東西,一出門就看到一個大約10歲的小帥哥,正和弟弟在玩球,看到我,他就熱情地揮手說哈囉!害我有點不好意思,怎麼不是我第一時間跟他打招呼。

小帥哥的爸媽沒在旁邊,我也不認識他,這就是「習慣」。在這邊,見人說哈囉,離開說再見,每個人都這麼做。

接著,朋友帶著他女友的兩歲女兒來家裡和老公敘舊。

一進門,大家一樣視交情擁抱或握手打招呼,小可愛跟著大人站著、等著,也一一跟我們握手,介紹她自己的名字。

當下,朋友沒有提示(或指揮)她要這麼做,也沒有催促她要「叫人」。兩歲大的她,介紹的是「自己」,而不是記得一堆大人要怎麼稱呼。

有人問我,到底為什麼希望孩子到德國的環境一段時間?

因為我在這裡雖然也看到很多小屁孩,但是很多「小屁孩」私下都挺有想法,也不會遇到人躲起來,還能跟你一來一往聊天。我想一定有哪些地方不太一樣,來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一個最大的差別。

他們,做自己!

他們看著人的雙眼,微笑,握手,介紹自己的名字。很簡單的動作!

當然也會有很多不同樣貌的孩子,我相信家庭教育還是影響至深的。然而,社會對於孩子們的「尊重」,讓孩子從小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值得被理解與聆聽的個體。這點,很重要!

凱若認識很多台灣已經身為父母的人,連以上都做不到,我們又怎麼「念」我們的孩子們不懂禮數呢?甚或,念我們的孩子又有什麼用呢?

今年春天回台灣訪親,全家人到麵攤吃麵。

突然進來了一位女客人,看起來與老闆、老闆的女兒(或媳婦)和一個一歲多的孩子相熟。她一進門就要求孩子叫她,孩子不叫,她一直很大聲地說:「沒禮貌!你不知道我是誰嗎?」孩子躲在媽媽懷中,她還繼續說:「厚,討厭我喔?」伸手就要摸孩子。孩子把她的手推開,她甚至說:「喔!你要打我喔?」

天啊!我和我們一家人都要站起來為孩子說話了,這時孩子的媽「終於」將孩子抱走。

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對孩子的霸凌?只是對象變成了長輩,就無法被制止?

你說,這些小事情有這麼重要嗎?

說真的,我寧願我的孩子們不一定多會念書,但我希望他們能自在做自己,也舒服地和人互動。被尊重,也懂得尊重人!

上週的聖誕節假期,我們和兒子的曾祖母吃午餐,中式自助餐吃得我們都超飽啊!我們一年只見到曾祖母大概兩次,很珍惜這樣的時間。

曾祖母見到曾孫,馬上堆滿笑容地說「Ich bin Uroma. Wie heißt du?」(我是曾祖母,你叫什麼名字?)

不到兩歲的寶貝兒子指著自己說出名字。然後伸出手掌,給曾祖母一個High Five!

Uroma 再握了一下他的手,他們是好朋友了。

現場沒有任何人說「小搗蛋,這是誰?叫誰?我是誰?」90歲的曾祖母,先向孩子介紹自己,然後孩子介紹自己的名字。沒有壓力。

我介紹朋友給兒子女兒認識,我也是像介紹兩個朋友認識一樣。不會先要孩子叫人,而是我自己先對對方打招呼(或擁抱)。

這些事很小,但我說這些事很重要。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小孩 介紹自己 打招呼 德國介紹 德國
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
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
Carol
展開箭頭

凱若媽咪,台灣教育體系的優等生,北一女,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懷了大女兒後,一邊育兒,一邊創業婚禮顧問公司,同時經營網路通路平台。現與德國老公,和相差11歲的女兒與兒子,旅居歐洲。計畫在這幾年用力體驗歐式教育,並遊遍歐洲。

搬到了地球另一端,又再次成為母親之後,腦袋時常有著不同教育教養觀念的衝擊和反思,也開始了「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olfamily/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