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該去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MBA該選美國還是亞洲?這樣問都錯了!人生的選擇不是只能「二分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該去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MBA該選美國還是亞洲?這樣問都錯了!人生的選擇不是只能「二分法」

該去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MBA該選美國還是亞洲?這樣問都錯了!人生的選擇不是只能「二分法」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鍾子偉

有個問題是學生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常常在學生或學校辦的研討會中提出:

「我幾個月內就要開始找第一份工作了。我該去一個知名大公司,較安全、有制度和架構,還是去一間年輕新創公司,比較沒有保障,但是或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見識和學習?哪一個是比較好的選擇呢?」

或是類似的問題:

廣告

「如果我想出國念MBA,那個國家比較好?美國還是亞洲?我許多朋友都說美國,但許多老一點的教授現在說亞洲,因為看中未來的發展機會。有些人甚至會直接建議中國的學校,像是去上海或北京,方便有未來的連結關係。我該如何選擇?」

「當未來要準備履歷或是找工作的時候,社團或學生組織的領導經驗是否非常重要?如果很重要的話,那我應該找什麼樣的學生領導角色或是社團?該加入什麼社團讓未來想去的公司,對我更有興趣?」

這些問題其實有同樣的主題:他們往往用非常絕對、非黑即白的方式來看問題或是做選擇,把重要的人生決定切成只有往左或往右的選項。

如果我們冷靜一下,停下來用邏輯一點的方式來思考,其實我們不可能針對上面的問題,提供非常好、有幫助且有價值的答案。因為他們都太過度簡化了這些問題和議題,強迫我們在兩或三個選項中做出選擇,而沒有真正去思考什麼才是試著要去解決的核心問題。

廣告

許多方面來說,我們沒辦法找到更好的答案來真正解決擔心的問題,因為或許,我們其實問錯了問題,而錯失了全貌。真正需要首先回答的問題是:

什麼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我們希望透過現在的選擇,最終完成什麼?什麼是在未來5年、10年或15年中,我們夢想中的學校、工作或是願景?而這些現在的選擇如何能夠幫助我們達成目標?

一旦我們能夠回答這件事,那自然而然可以回頭思考並問自己,現有的選擇中,哪一個能夠讓自己學習最多,對職涯發展最有幫助,讓自己能夠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比如說,如果我的夢想工作是有一天能夠去Google的App開發部門,那相比於去即便是一間很棒的大公司如LV做行銷,或許加入一個很棒的App新創公司,雖然風險高起薪低,但對我來說會是更有價值的,因為那是對的產業,和對的相關經驗。在我們的履歷上,這個經驗會跟我們的未來和目標一致,於是,就像拼拼圖一樣,邏輯上正確的答案會更容易找到。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在第二個例子:我們該去哪裡唸書?誰能夠百分之百肯定的說美國任何學位都比亞洲好?反之亦然。我們無法正確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應該要先問自己:「畢業之後想做什麼?我們有了這個學位之後想做什麼,而什麼是我們理想上想要追尋的職業?」

比如說,如果我們想要在紐約的投資銀行工作,那沒錯,美國頂尖商學院相比於亞洲的學位更有幫助,因為美國的關係連結、位置、找工作的資源和校友人脈網路等等。

如果我們的答案是對在美國的職涯沒有什麼興趣,但是希望未來幾年會完全專注在有一天能夠在亞洲或是大中華區創業,那有香港、台灣、新加坡或其他亞洲城市的好學校的學位,加上正確人脈和管道會是更有價值,相較於美國最好的學校也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重點是:當開始問自己這些人生重大問題,而看似找不到答案時,不要感到緊張或是恐慌。那或許只是因為我們開始的時候問錯了問題,在看待世界和我們的問題時用一種非黑即白的方式而過度簡化了事情,最終讓原始的問題看似更令人困惑。

那會讓我們感覺如果我們因為選擇了一而非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我們的世界會毀滅,而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困惑而且惶恐。也許可以有2個以上的選項,或是有可能那2個選項對於真正的問題來說都是錯誤的答案,而不是我們在一開始應該要專注的事情。

當要做出重大選擇時,我們應該要試著不要那麼非黑即白,當定義問題時不要那麼絕對。看全貌,策略性思考,找到最終目標和問對的問題。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選美 新創公司 mba 美國
哈佛之後的人生
哈佛之後的人生
Joey Chung (鍾子偉)
展開箭頭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