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沒了觀光客 恆春還剩下什麼?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沒了觀光客 恆春還剩下什麼?

沒了觀光客 恆春還剩下什麼?
dreamstime
撰文者:簡怡欣
中時新聞網 2016.10.11

提及恆春墾丁,大多人的第一想法是沙灘、陽光、比基尼。恆春是個一年四季都能看見藍天的地方,就算到了秋天,這兒的陽光依然「心狠手辣」,假日的墾丁大街更是人車爭道。然而,若恆春沒了觀光人潮,它又會是什麼模樣?

墾丁大街旅遊淡旺季落差大,但就算在陸客赴台遊降溫之際、淡季假日前往,當地「人車爭道」的場面也是照樣上演。這場面看在觀光客眼裡確實熱鬧,但墾丁大街有商家坦言今年度業績掉了3成,反而恆春鎮上店鋪生意開始成長,其一不外乎墾丁大街「沒特色」,就連當地商家也感嘆,「再來第二次墾丁的不會再逛大街」。

走上東門城牆往砲孔眺望恆春這座山城,搶孤棚與山景映出一幅圖。(中時簡怡欣攝)

廣告

若將時光回溯,墾丁南灣第一家民宿的開設,至今已有17年時間,當時房子還是老闆自己親手蓋出來的。直到近年7年級生、甚至8年級生的移居,讓恆春不單單只是墾丁大街,也帶動恆春老鎮「用過去走出未來」。

在近兩年開始崛起的恆春,除能朝聖「阿嘉的家」,百年老屋拉皮變身餐廳、老銀行建築變身民宿,都是結合過去與現代的新一代融合,同一條街上,亦有80幾歲的阿婆賣了50多年的麵攤、整修後煥然一新的排隊名店冬粉鴨,民宿、服飾店、婚禮工作室、生態旅遊推廣等紛紛進駐。

近年恆春當地社區推廣茂伯送信、港口茶等生態旅遊,為社區營造創造數百萬經濟效益。(中時簡怡欣攝)

當恆春在地青年滿腔熱血移居都會城市打拚,在這同時,也有許多來自外地的青年想盡辦法在恆春生活。只要走一趟假日的墾丁大街,就能望見許多年輕一代工作者的面孔;再走過恆春古鎮,閒置的老建築也有了新面貌。

廣告

一如金曲獎得主國民歌手嚴詠能的核心價值:寫出台灣在地草根文化,「一首歌當中描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那個時代的生活背景」,那是一條許多人斷不了的情感、歷史連結。而恆春小鎮正經歷一場轉變。

74年次的高雄人李奇樺從事服務業多年,曾到恆春餐廳擔任廚師的她,今年投身恆春民宿經營,她說,「這兒的任何事都像充滿可行性,可能餐桌上的聊天,過沒多久就真的能實現」。恆春少了高聳的大樓,多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歷史文化。然而,這條路絕對不簡單。

恆春鎮完成保留光緒期間建造的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個城門風景各具風情。(中時簡怡欣攝)

當地有民宿業者與商家擔憂,過去恆春確實經歷過一段風光時期,但在民宿一家接一家開的狀況下,卻根本沒有那麼多旅客量,尤其恆春長期面臨旅遊淡旺季明顯,再加上近年廉價航空盛行等難題,未來恆春民宿市場將可能面臨一場「大掃除」。

「管理不是最困難,但也是一門學問!」74年次的台南人謝鎮州與好友等人在墾丁南灣經營梅花鹿園區逾3年時間,同時結合民宿經營;今年為擴大飼養園區搬遷到恆春鎮上,成功轉型帶動新一波人潮,就算在恆春旅遊淡季的平日,園區依然熱絡,假日停車場車潮甚至比鹿群數量還多,且雖然目前暫沒有提供民宿服務,但未來仍計劃另闢民宿版圖,無懼市場競爭力大,如何發揮創意吸引顧客和廠商來往才是學問。

過去墾丁吸引許多外地「新移民」到此「生活」,因為熱愛衝浪、因為天氣宜人,十個人中有八個就是著迷於那片蔚藍的大海,當地甚至依照各海灣據點,發展出不同「新移民」群體如南灣幫、白沙灣幫。至今,從《我在墾丁天氣晴》到《海角七號》,電視、電影拍片場景熱潮也照亮恆春,現在還出現澳洲幫。

從《我在墾丁天氣晴》到《海角七號》,電視、電影拍片場景熱潮照亮墾丁與恆春。(中時簡怡欣攝)

一個拉一個,恆春的改變有人相對看好,但其中不乏有人離開,而如何「生存」就是其中一大問題。生意做法有很多種,如果同樣有一筆60萬資本,有人會選擇只做60萬或100萬的事,但也有人選擇挑戰做300萬的事。創業,或許不只是一場追夢過程,也像是一場賭注。

經營個人婚禮工作室的Vina,喜歡恆春的生活步調,但創業初期案子不多,生活與生存出現落差,只好各地來來去去拚收入;但至今兩年已穩定接案經營,婚禮活動還得多請人手幫忙。對於創業,她說,「挑戰本來就充滿風險」,一如海邊婚禮企劃看似夢幻,但新人仍需要考慮到大自然的天氣因素變化,許多人會嚮往夢幻婚宴,可是最後打退堂鼓的客戶也不少。

回到現實面,恆春旅遊要如何再創旅遊淡季新機,不僅業者要好好思考,政府也得再想一想。當地有商家這麼說道,如果恆春沒了觀光人潮,那它就會將只是一處小鎮。回歸一如屏東其他鄉鎮的寧靜,保留著老時代的矮房,而街坊鄰居搬著椅子坐在街頭,噓寒問暖,從過去、現在、未來,無論對在地人或「新移民」來說,那都將是他們每一個人記憶中的恆春模樣,構成一部恆春歲月。(中時電子報)

【相關新聞】

1.消失的陸客 進擊的恆春 系列報導》檸檬小姐 比墾丁比基尼還消暑!
2.消失的陸客 進擊的恆春 系列報導》迷鹿不迷陸 調酒師變「鹿爸」
3.消失的陸客 進擊的恆春 系列報導》情侶賣拖鞋 點亮台灣黃昏產業
4.消失的陸客 進擊的恆春 系列報導》七年級顧巴豆 這女孩讓夢成真

※本文獲《中時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文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簡怡欣 恆春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展開箭頭

《中時新聞網》前身為《中時電子報》,於1995年創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網路媒體,開啟新聞數位時代。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