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論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媽以愛為名的操控,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恨...一個中秋節不團圓的故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不論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媽以愛為名的操控,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恨...一個中秋節不團圓的故事

「不論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爸媽以愛為名的操控,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恨...一個中秋節不團圓的故事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59653766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6.09.19

好友Jenny上個月離開台灣,遠赴洛杉磯。她告訴父母是去找工作,但那只是個幌子。她這麼做,單純是為了與父母離得愈遠愈好。

Jenny在外地讀大學,美國讀研究所,並在當地工作4年,將近10年不常待在家裡。最近幾年,父母一直遊說她搬回台灣工作。前年,從上個工作離職後,Jenny 想著能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夠,於是回到台灣找了個工作,並且住回家裡。這就是惡夢的開始。

熟悉的陌生人

廣告

「以前和父母,每一兩星期打一次電話,或是視訊,也許20分鐘到半小時。現在,相處的密度變成一天好幾小時,假日可能是十幾個小時,原本所有溫馨的關切問候,都變質成令人窒息的控制和侵擾。」

舉例來說吧,光是用手機這件事,就讓Jenny和媽媽不知道吵了幾次架。在媽媽眼中,只要看著手機螢幕,那就叫做「玩手機」:「不要一直玩手機啊,會傷眼啊。」「這麼愛玩手機,怎麼不幫我做家事?」

當她在看著手機的時候,可能是在處理工作上的文件資料,可能是和同事討論,可能是在拓展事業上的人際關係。但是她的解釋說明,總是像跌入黑洞,從來不影響媽媽的想法。她無法停止用手機處理事情,媽媽的反應就愈來愈負面和敵意:「媽媽的話都不聽嘛。」「有那麼忙啊?是和多重要的人聊天?」「和別人的話都講不完,和我們都沒那麼多話講?」

而和父母沒話講、缺乏交集,確實對Jenny造成極大的困擾。

廣告

「回到台灣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多了2、30倍。但是我們並沒有2、30倍的話可以說。結果就是不斷重複。多吃蔬菜水果、衣服該穿該脫、抱怨年輕人或政府…。」

就不能拓展彼此的交集和話題嗎?她邀請爸媽一起看她喜歡的影集或電影,爸媽都拒絕:「亂七八糟,打打殺殺,真不知道哪裡好看的。」她找爸媽一起聽音樂,或是推薦爸媽書籍、小說,爸媽都說忙、沒空、沒興趣。「試好幾次,都一樣的結果,整個就很灰心。」

「那你怎麼不試著多了解和參與你爸媽的興趣,創造共通的話題?」我問。

關心可能造成傷害

「他們過往的人生,都用在工作和賺錢,下班後和假日,用在家務、休息,顧兒女顧父母,時間就用完了。我還真的找不出一個話題、興趣嗜好,是彼此可以分享交流的。」

無論父母子女都愛打牌下棋,運動打球,或登山健行,或文學閱讀…都好,只要共通話題,在相處的時候可以交流。就算見解不同,雙方可能互補或辯論,通常不易走向情緒性的爭執。

但是當家庭之中毫無興趣嗜好作為共同話題,可談論的就只有「彼此」,「兒女」就變成最重要的談話課題 -- 而這個時候,兒女常會感到大量的批判、操控,甚至否定。這個情況就在Jenny身上發生。

「那幾年不住在家裡的時候,我吃什麼,穿什麼,生活作息,去哪裡玩,住朋友家,交男朋友,他們常常都不知道,知道也管不著。回到台灣一起住,他們反而各種『擔心』,控制得我喘不過氣來。」

吃個零食,會被爸媽念半天。回家晚,若忘了打電話報備,會被爸媽責備。找工作期間,爸媽對每個工作的選項發表意見,父母在意的,和Jenny在意的又不一樣。「回台灣後,每次和男生出去吃飯看電影,回家後就要被問一大堆,父母尤其愛刺探對方的工作、收入。在國外的時候,他們也會問,但是每一兩星期一次電話,打哈哈一下就過去了。回到台灣後住一起我就逃不掉。」

「爸媽作伴,不會比較有心理的支持和陪伴嗎?」我問。

愛錯方法,反生怨恨

「在國外自己住,會孤單寂寞,但怎麼打發都可以,找朋友,看影片,喝點酒,也就過了。回到台灣和爸媽住,如果上班遇到不開心的事,回家還要強顏歡笑;爸媽若看到我不開心,問我原委,從來也不安慰,總是火上加油,指責我哪裡不對哪裡不夠好。」Jenny 說,「工作上做得好、有成果,若和他們分享喜悅,他們劈頭會澆我冷水:不要得意忘形,別讓你的同事/老闆覺得你很驕傲,你太自滿,下次就慘了…。」

和父母住的結果,反而讓 Jenny 更孤單。和最親近的家人一起生活,卻絕口不敢和他們談工作和心情;無論快樂或傷心,回到家後,反而要裝作若無其事。「在家還要繃緊神經,還要繼續表裡不一,讓我好累。」

「何不搬出去住?」「我也想啊!但只要一提搬出去住,爸媽就爆發,說我要拋棄他們,說我嫌棄他們,很不孝。這個話題只要一提,總是導致大吵架,最後我不敢再提。」

父母想要控制Jenny的最終結果,就是徹底失控。上個月,Jenny 以「台灣找不到好工作,出國才能有更高收入」為由,離開上個工作,也離開台灣。爸媽雖然不高興,但是無法阻止。

「那些不愉快都是小事,但這樣的小事,每天都在發生,就非常消耗心力與感情。我很害怕,如果我不趕快離開,我會開始恨惡我的爸媽 -- 雖然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

因為相愛,所以逃離

Jenny並不是孤例。好些人出國讀書、工作、結婚,不再回來,他們和我說經濟和收入只是一部分原因,「逃離父母」是更大的推力,而他們不敢說。

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一定是愛兒女的,各種言行的背後都是好意,都能理解;兒女也都知道他們沒有惡意。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當父母對兒女的關愛用錯了表達方式,結果終將是把兒女推得更遠,推到他們的生活範圍之外;最合適的距離,只能遙遠地相愛。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怨恨 爸媽 孩子 操控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