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父母不應該叫小孩當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為什麼父母不應該叫小孩當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為什麼父母不應該叫小孩當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黑川依保子
暖心讀冊 2016.08.12

我們不可以畏懼失敗。也不能老做著墨守成規的夢想。

人類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害怕「失敗」的呢?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期許自己成為好學生,只敢描繪千篇一律的夢想呢?明明幼兒時期,我們不會假設自己會失敗而畏縮,也不會有「像我這種人…」的心態,而裹足不前。當然小時候也不會追求事先確定的和諧(harmonie préétablie)。

其實很遺憾的是,人類的腦之所以會有「失敗」很可怕、要當「好學生」、不要太好奇的刻板印象,大都是來自媽媽。

廣告

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帶著他人生中最多的腦細胞呱呱落地。

腦細胞,又稱為腦神經細胞,正式名稱是神經元(Neuron),主要負責的工作是認知行為─例如在認知影像的神經元群中,有專門認知「圓的現象」的神經元。也有專門認知「橫長現象」的神經元。二者同時運作時,就可以認知出「橫長的橢圓形」。

換句話說,我們的腦中塞滿了負責單純認知的腦細胞,多個腦細胞的排列組合,才能讓我們認知更複雜的現象。為了互相密切合作,腦細胞透過有無數分岔的神經纖維,交織出綿密的網路。

人類之所以帶著人生中最多的腦細胞誕生,應該就是為了要適應各式各樣的環境吧。

廣告

比方説兩歲半以前的幼兒,可以模仿全球各種語言的母音,只要有母語人士在幼兒面前發音給幼兒聽即可─幼兒可以感應到所有的母音。

然而可以認知所有的母音,換個角度來看就是「無法識別語言的發音」。比方說日語有五個母音,可以果決地分辨發音的人聽起來是「KuRoKaWa」的發音,在幼兒的耳朵中,可能會抓到多餘的母音,因而聽起來像是「U-KuRo-o-Kkua-uwa-a」。所謂的母音,就是利用肌肉的變化,發出音響時間較長的發音,所以的確可以抓到許多多餘的音。在這種狀態下,幼兒的發音聽起來就像是「u-Wan-u-Wan」,對大人來說,只不過是奇怪的吼叫聲罷了。

捨棄多餘的腦細胞,鎖定母語的母音時,人腦才能把周圍的發音聽成語言。為了快速掌握必要資訊,腦會由全方位的感度轉成具有方向性的感度,而且這種轉變並非只出現在語言學習方面。

如此這般,人類的腦細胞在出生後日益減少,到了兩歲半左右減到最少。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增加的神經纖維網路。

人類帶著自己一生中最多的腦細胞出生,然後大約在三歲前,透過捨棄不必要的部分,讓自己的感性更為敏銳,然後才能踏上「思考的旅程」。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站在腦科學的觀點來看,還真有它的道理,因為人的感性基礎的確奠基在三歲以前。

那麼為了讓自己的感性更為敏銳的兩歲小孩,在大人的眼中看來,當然就只是不斷地重覆毫無道理的「失敗」和「惡作劇」。

先是打翻牛奶杯;媽媽正忙著收拾時又打翻一杯飲料;把手上拿著的玩具丟出去,然後又為了要那個玩具而嚎啕大哭;真把玩具撿回來放在他手上,他又丟出去;不斷地抽出面紙盒中的面紙;把乾糧撒在地板上;在床單上鬼畫符…讓媽媽覺得煩得要死的這些行為,對幼兒的腦來說,其實都是「偉大的實驗」。

想想看,幼兒來到人世間也不過才短短一到兩年。他們幾乎不知道這個星球上的大小事。打翻杯子就可以看到一片乳白色的小海洋。然後媽媽手忙腳亂地去收拾殘局。再來一次還會有相同的結果嗎?小朋友可是躍躍欲試,想再實驗一次看看呢。為了知道人世間的秘密,幼兒們崇高的好奇心,可是不輸給諾貝爾得獎者呢。

如果媽媽從頭到尾就十分機靈,事先預防幼兒的這些「失敗」和「實驗」,就會抹殺幼兒的好奇心,這是讓人十分遺憾的事。這樣的幼兒可能會成為「聽話懂事的乖小孩」,但卻很難成為開拓全新世界觀的英雄。

聽話懂事的乖小孩,會打掃整理的小孩,考試總是考高分的小孩。為什麼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孩子養成那樣的小孩,我實在是不懂。如果想要這樣的功能,買台電腦來就可以了。

我在教自己的小孩時,總是抱著以下的想法:「與其去追求只要努力,誰都做得到的99分,我希望你找出只有你可以做到的那一分」。因為「如果媽媽要的是大家都稱讚的好學生,媽媽可以自己用人工智慧做一個!」(微笑)如果媽媽是頭腦聰明又能幹、又愛乾淨的大美人,很遺憾的是養出來的小孩,通常都無法好好享受人生首次的「失敗」。

而且這些小孩的腦中,都已經根深蒂固地認為「失敗」是「應該要事先預防」的事。如果媽媽還是那種明明什麼事都還沒發生前,就會先把擔心掛在嘴邊的人,小孩就會認為「挑戰新事物」是一件不好的事,正義就是接受「父母(社會、上司)的指示」,學會忍耐,這樣的人生比較輕鬆。

給小孩過多的智育玩具甚或是幼兒教育,這種做法也讓我搖頭。

對大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想要、自己發現」。

舉例來說,「鈕扣穿過鈕扣孔的景象」,可以是在嬰兒的腦中建立空間認知的重要因素。可是前提是只有在嬰兒的腦做好接受的準備,自然而然地發現媽媽毛衣外套上的鈕扣,決定自己伸手去觸摸時,才能讓嬰兒的腦描繪出最新鮮的感性地圖。如果淪為智育玩具的一個過程,由父母帶領去操作鈕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不等小孩的腦「自己想要、自己發現」,而是搶先提早給小孩命題,小孩就會喪失發揮好奇心的機會。

父母可能是為了孩子好,不希望孩子面臨「失敗」,熱衷於「早期教育」,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剝奪孩子們的好奇心。

就這樣,大人們聯合起來一點一滴地削減孩子的好奇心,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卻又責怪孩子「沒有自主性」、「缺乏幹勁」、「欠缺好奇心」。當小孩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啊。

書籍簡介__英雄之書

書名:英雄之書
作者:黑川伊保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7月22日

如果你的人生迷惘受困,覺得不知何去何從,急需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成功──這本書獻給每個將要踏上人生冒險旅途的「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吧!
 
你的人生就是以你為主角的故事

每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不盡相同,孕育出的腦神經迴路也各有不同。從現在就開始鍛煉你的大腦,不畏懼失敗,喜愛孤高,擁有自尊心和使命感,表現出專屬自己的豐富特質,找到人生的問題之鑰,一步步地開啟英雄之路。
找出思維突破點,日本腦科學權威幫你打造成功的體質

★不要害怕「失敗」──世界上每一種失敗的存在,都是為了讓大腦成長,失敗的經驗有助於大腦擺脫平凡進化為「成功腦」!
★「孤僻」不是罪──花時間和自己獨處是創造型大腦的關鍵,是腦成熟的必要體驗!
★「自尊心」是大腦的羅盤──聽從心裡聲音的指引,開創並守護自己的價值!
★「使命感」使人不凡──傾聽自我,體貼他人,成為受眾人愛戴的領袖型人物!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乖 聽話 乖小孩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