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奧運的詛咒》11個運動員被殺、欠債30年...那些年,舉辦奧運國家的下場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奧運的詛咒》11個運動員被殺、欠債30年...那些年,舉辦奧運國家的下場是...

奧運的詛咒》11個運動員被殺、欠債30年...那些年,舉辦奧運國家的下場是...
撰文者: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
精選書摘 2016.08.04

里約奧運將在危機中登場,但它不是個案……

暌違4年、全球萬眾矚目的2016奧運即將在8月於里約登場了。然而,除了期待之外,全球的觀眾心中還夾帶著點不安。撇開巴西總統羅賽芙面臨彈劾不說,各個運動場館與聯繫的大眾運輸工程都有所延宕、茲卡病毒的威脅,以及用水衛生問題,2016奧運是否能順利、安全地舉辦,大家心中存了個問號。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里約還沒準備好,當初為什麼又要搶著申辦呢?

廣告

著名運動經濟學者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要大聲疾呼的是,正因為近20年來奧運、世足等大型運動不斷被塑造成一個能創造龐大商機的嘉年華會,越來越多國家斥資鉅額來搶辦奧運、世足,它們的營運費用屢創新高,但是,華麗的表演遮蔽了兩個不為人知的危機:

第一,申辦奧運或世足的過程貪腐舞弊叢生,索賄、裙帶關係等醜聞頻傳。

第二,與官方宣傳相反,舉辦奧運或世足對一個國家或城市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遊客的數量與花費被誇大、遊客的花費被跨國企業接收而無法嘉惠於在地居民、大型競技場在賽後淪為蚊子館、鉅額的花費排擠了城市發展所需的長期投資等等。

舉例來說,2000年雪梨奧運原本預估每天會有13萬名觀光客,實際上只有9萬名。2004年雅典奧運時間蓋的2千多間選手村,現在有一半是閒置的。2008年北京觀光客的數量比前一年少,舉辦奧運的8月時的觀光客也比前一年8月少。而名噪一時的「鳥巢」每年得花費3億台幣的維護費用。建設保養維修的費用是納稅人在出,但收益全被財團壟斷。

廣告

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乾脆放棄申辦奧運。1997年全球有12個城市主動申辦奧運,到2013年只剩下5個。原本打算爭取2022年冬季奧運的慕尼黑與斯德哥爾摩紛紛公投撤銷爭取,漢堡也放棄了2024年的奧運。

究竟,奧運和世界杯足球賽是如何從單純的比賽變成各國政府、財團追逐利益超級盛會的呢?

奧運和世界杯怎麼了?

1984年的奧運本來沒有任何城市要舉辦。1968年的墨西哥市奧運被暴力和政治抗爭淹沒。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發生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份子殺害的悲劇。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其花費是原預算的9.2倍,這個城市付了30年才把欠債付清。

當時辦奧運沒有什麼光彩可言,國際奧會根本找不到主辦城市。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洛杉磯雀屏中選。國際奧會承諾會補償所有主辦賽事的損失,而洛杉磯也只要使用現有的場館即可,其中有一些場館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留下來的。以這麼有利的條件,再加上洛杉磯奧組會主席彼得•烏伯洛(Peter Ueberroth)聰明大膽的企業贊助策略,使洛杉磯奧組會(L. A. Organizing Committee)得以小賺2億1500萬美元。

洛杉磯的經驗扭轉了潮流。因為有利可圖,許多城市和國家開始競相爭辦奧運,競爭過程和運動比賽本身一樣激烈。想要爭辦的城市花的錢越來越多。到了今天,花上1億美元來爭取是很普遍的事。

申辦奧運的過程本身就很昂貴

在申辦奧運時,標準程序是由每一個國家的奧委會在比賽的11年以前先徵詢國內有哪些城市想申辦,然後在9年以前決定由哪一個城市代表該國申辦。這個城市稱為「申辦城市」(applicant),要給國際奧會15萬美元的申辦費。然後再從中選出3~5個「候選城市」(candidate)。每一個候選城市都要再付50萬美元給國際奧會。

每一個申辦城市的背後都有龐大的經濟利益,包括大建設公司、保險公司、旅館業、地方媒體、投資銀行(他們可以賣債券)以及為他們工作的律師。這些團體會再雇用公關公司和顧問公司來誇大賽事本身的重要性和經濟利益。

然而除了少數例外,想像中的經濟利益其實都是幻影。更麻煩的是,主辦城市通常要清出土地,這表示要大規模遷移居民和工作機會。主辦城市還要雇用外藉勞工、排擠社會福利資源、大規模借款讓子孫還債。當地居民要忍受大興土木帶來的交通擁擠和污染,而那些場館在比賽結束後不是根本沒用,就是要收一般人付不起的門票。

在經過2年的競爭之後,國際奧會會在比賽7年前選出獲勝者。世界杯的評選過程也類似。由於全世界有很多城市要申辦,而莊家只有一個(國際奧會或國際足總),獲勝者一定會出價過高。而由於每個城市的熱心鼓吹者都是利益團體,出價過高更是註定會發生。因為建設成本不用這些人出,但工程都是他們包。經濟學家把這種競標過程稱為「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也就是贏家標到的價格一定會高於受標物的實際價值。

奧運淪為財團瓜分油水的黑箱

由於每一個國家都想超越他國,辦奧運的花費飊昇,2000年的雪梨奧運花費30億美元,雅典奧運翻了一倍,2008年北京奧運花了400億美元,2014年的俄羅斯索契即使只是舉辦冬季奧運,花費更高達天價的500億美元。開發中國家也爭相主辦,但由於交通、運輸、電力、旅館和運動設施本來就不足,她們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貪污、賄賂更時有所聞。

其他超大型賽會也越來越花錢。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賽,1994年在美國舉辦只花幾億美元,2010年南非世界杯卻花了50到60億美元,2014年巴西世界杯則高達150億到200億美元。2022年的卡達世界杯更可能破紀錄高達2千億美元。

辛巴里斯指出,無論是短期的商業利益還是長期的國家建設,奧運、世足的價值都被過度吹捧:遊客的數量被誇大、遊客花費能創造的經濟效益被誇大、奧運對整體城市觀光造成的排擠效應被忽略、遊客的花費被跨國企業接收而無法嘉惠於在地居民、大型競技場在賽後淪為蚊子館、鉅額的花費排擠了城市發展所需的長期投資等等。

既然有存在種種不利後果,為什麼還是有人搶著辦奧運,以致於光是申辦花費經常就超過一億美元?除了主辦國希望藉此推銷形象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奧運對少數的利益團體來說是龐大的商機。儘管籌辦奧運的經費來自於各國納稅人,但相關的交通建設、場館營造、開幕閉幕儀式、遊客的餐飲住宿消費都是流入少數財團荷包的油水,再加上國際奧會的煽風點火,於是奧運主辦權變得炙手可熱。

但歷史可能會循環。正如1970年代有許多因素讓各國興趣缺缺,到了2014年時,花錢越來越多也讓資源有限和基礎建設不足的國家卻步。雖然鼓吹者總愛宣揚主辦超大型賽會對經濟有什麼好處,當地民眾卻不領情。經濟利益看不到,基本社會福利倒是被排擠掉了。這些賽會對富有的鼓吹者有利可圖,但買單的總是中下階層,所以大家越來越沒興趣。

舉辦奧運,加深了貧富差距

2013年6月的「洲際國家杯」(每4年世界杯的會前賽)在巴西開打時,有超過百萬的巴西人上街頭抗議。巴西政府為了世界杯花150億到200億美元去蓋新場館,但巴西人卻得忍受超爛的公共運輸、公車票價飛漲、健保不足、糟糕的學校和住房短缺。群眾抗議事件持續了整個2013年,到2014年6月世界杯即將開打時達到最高峰。警察、教師、公車司機和機場工人在各個城市發動罷工,街頭抗議和足球比賽同時上演。

不是只有巴西人在抗議政府的政策和優先順序。從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到中東的「阿拉伯之春」,再到俄國、巴基斯坦、烏克蘭、伊斯坦堡、南非、智利、玻利維亞和中國,全世界的人都在抗議政府政策的不公不義。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伴隨著市場力量造成的分配不均,國內外的貧富差距都隨之擴大。

國際足總和國際奧會的執行委員們都是有錢人。他們出國搭頭等艙,住最高檔的旅館,和到訪城市的政商名流交際應酬。國際足總主席塞普•布拉特(Sepp Blatter)的年薪超過100萬美元,公關費無上限。其他執行委員也都有六位數的薪水。布拉特每年分紅給25名國際足總執行委員7萬5千到20萬美元,外加10萬美元的工作津貼。

在表面上,年度分紅制度已在2014年取消,但倫敦《週日時報》批露的文件顯示,為了彌補紅利的損失,國際足總執委會底下的「薪酬委員會」竟然秘密決議把年薪提高到超過20萬美元。《時代雜誌》也報導,執行委員們每出差一天就有700美元的津貼,可以坐商務艙和住五星級飯店。

根據國際足總的內規,這27名執行委員只能收受具象徵性但沒有實際價值的禮品。但2014年9月,卻爆出在巴西世界杯的飯店禮袋裏裝有價值2萬5千美元的瑞士帕瑪強尼名錶。包括塞普•布拉特在內的24名執委都沒有上報這份禮物。只有美國籍的蘇尼爾•古拉提(Sunil Gulati)、澳洲籍的莫亞•多德(Moya Dodd)和約旦籍的胡笙親王(Ali bin Al Hussein)有向國際足總的「道德委員會」上報。在事件曝光之前,本來還要再送兩個每個價值4萬2千美元的名錶。直到這條新聞在9月份傳開之後,國際足總的道德委員會才要求執委們把錶退回。

國際奧會委員是無給職,但他們都是有錢有名的人,在舞池和酒會比在運動場更自在。裡面還有一大堆王公貴族,包括約旦的費索胡苼親王、丹麥王子佛瑞德里希、約旦公主和杜拜大公夫人海雅胡苼、卡達的塔敏塔尼大公、沙烏地阿拉伯的法德親王、科威特的艾爾沙巴親王、英國的安妮公主、列支登斯敦的亞伯特二世親王和諾拉公主。

分配不均在開發中國家是很嚴重的問題。目前的開發中國家,尤其是「金磚五國」(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南非) 這些資源比較少、財政比較困難、主辦成本比較高、所得分配比較不均的國家,主辦奧運和世界杯很容易引發大規模抗議。雖然舉辦超大型賽會並不是造成貧富不均的主因,但的確會強化既有的貧富差距。奧運和世界杯太受矚目,浪費金錢一定會惹來民怨。

記住!城市發展必須先於奧運舉辦

多年來過度商業利益導向的奧運已經面臨的瓶頸,如果不能斷然改革,原本促進體育與人類和平的美意將蕩然無存。

但辛巴里斯並不絕望。他認為只要主辦單位能堅守立場,並清楚知道自身的利益所在,改革是可能的(東京奧運正在這麼做)。關鍵在於:城市的整體發展必須先於奧運或世足,而不是為後者服務。

世大運的營運應該配合台北既有的都市特色與長遠的發展計畫。已經有的體育館、游泳池是否可以利用?新建的場地能否真的在未來嘉惠當地民眾?台北既有的都市格局與特色該如何做最有效的發揮?在地的產業經濟能否參與?這也是將在2017年舉辦世大運的台北應該參考的原則。

書籍簡介

 

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

作者: 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
譯者:梁文傑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01

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

哈佛大學博士、史密斯學院的羅伯伍茲講座教授,他是知名的運動經濟學家和產業顧問,也常在媒體發表評論。他在布魯金斯研究所出版了三本書,包括《運動、工作和稅收:運動隊伍和球場的經濟影響》、《讓最好的球隊贏:棒球經濟學和公共政策》、《國家的休閒活動:為什麼美國人玩棒球而世界各國玩足球》。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奧運的詛咒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